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建立可控的量化指标,提高兔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A组5只,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10只,进行颈部动脉的CTA、DSA检查,造模成功后行解剖学测量;C组30只为缺血再灌注组,MCA阻塞时间分为7、15和30min3个亚组(n=10),造模成功后行DWI和PWI观察。结果:DSA、CTA可以清楚地显示兔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其分支情况,解剖学测量ICA及各段的长度,建立了可控的量化指标,模型成功率82.5%。结论:通过量化指标的建立提高了模型成功率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MR影像学评价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治疗时间窗。材料和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2h再灌注损伤后0h、1h、3h、6h和12h应用微量进样器将VEGF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于再灌注72h,应用MR影像学、TTC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评价梗死体积、灶周缺血半暗带凋亡率、ADC值比率(ADCR),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结果:缺血再灌注0h和1h灶周给予VEGF,MRI测得的梗死体积分别为(367.0±15.7)mm3和(393.0±19.6)mm3与对照组(468.6±29.7)mm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3h、6h和12h组梗死体积为(437.0±24.6)mm3、(444.0±29.5)mm3、(449.0±30.5)m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TTC染色测得的梗死体积与MRI上相一致。同时1h内用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凋亡率明显下降,再灌注3h后给药,则无明显作用。结论:VEGF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时间窗在再灌注损伤1h内,MR影像学检查可作为定量评价基因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脑多发性硬化几个MRI征象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再认识其意义,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诊治并确诊的脑多发性硬化患者41例.其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11~52岁,病程1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 除了常规报道的影像学表现外,多发性硬化还可以表现为融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依据Pfirrmann分级的椎间盘髓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相对T2值、ADC值、FA值的改变。方法对72例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均行腰椎常规MRI和轴位DTI序列检查。将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分为1~5级,统计分析椎间盘髓核的相对T2值、ADC值和FA值关系。结果1、4、5级椎间盘相对T2值与ADC值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563、0.6024和0.8601, P <0.05),与FA值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851、-0.5356和-0.8287, P <0.05)。2级椎间盘,相对 T2值与 ADC 值正相关( r =0.4941, P <0.01),相对T2值与FA值无相关性( r =-0.2998, P >0.05)。3级椎间盘相对T2值与ADC值、相对T2值与FA值无相关性( r值分别为0.2945、-0.0954, P >0.05)。 Pfirrmann分级分别与相对T2值、FA值、ADC值有相关性( P <0.01)。1级椎间盘与其余各级椎间盘的相对T2值、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TI可以作为判断椎间盘功能状况的有用指标。退变程度轻-中度的椎间盘可能经过治疗逆转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碘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5I-VEGF)经鼻给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其转运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雄性16只,随机分为经鼻给药(IN)组(n=8),经鼻给予125I-VEGF 100μL,采用两侧鼻孔交替给药,单次给药剂量为10μL,间隔时间2min,给药时间18.5min。静脉给药(IV)组(n=8),单次静脉注射125I-VEGF 100μL。给药30min后,每组取两只大鼠收集脑脊液,其余大鼠留取动脉血后,仔细分离嗅球、纹状体、皮质、海马、下丘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髓等组织称重并进行放射计数。结果放射计数显示经鼻给予VEGF能进入神经系统,浓度分布依次为三叉神经、视神经、嗅球、嗅结节、纹状体、延髓、前皮质、中脑、脑桥、下丘脑、海马、小脑。脑脊液没有检测到125I-VEGF活性。静脉给予VEGF在外周浓度较高,而中枢系统分布较IN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经鼻给予VEGF可以绕过血脑屏障经嗅觉通路和三叉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经鼻给予VEGF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和优化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EP-2104R)对兔颈动脉急性和亚急性血栓进行3.0T MR的检查序列和检查时间. 方法 以颈动脉外部损伤和阻塞法制备兔颈动脉内血栓形成模型,分为急性期组(6 h)和亚急性期(6 d)组.分别于EP-2104R注入前及注入后不同时间点行MR黑血技术扫描,观察血栓形态及信号等特点,计算血栓对比噪声比(CNR),并与组织病理学对比. 结果 在T1WI双翻转快速自旋回波压脂序列(T1WI-DIR压脂序列),EP-2104R准确地显示所有颈动脉血栓,呈高信号亮点,信号均匀,边缘清楚,优于非对比增强MRI (P<0.01).亚急性期血栓的CNR明显高于急性期血栓的CNR (P<0.001).血栓CNR在2~3 h达到高峰. 结论 在兔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于T1WI-DIR压脂序列,EP-2104R可以准确显示活体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血栓,优于非对比增强MRI;对活体内不同时期血栓的理想检查时间窗为注射EP-2104R后2~3 h.  相似文献   
27.
粘附分子和粘附蛋白在DVT和PT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附分子和粘附蛋白通过介导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 ,从而在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17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讨论血肿是通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室、脑裂和脑池系统的等几个问题。方法整理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及MRI资料,其中男性1078例,女性640例,年龄22~87岁。结果幕上脑出血1210例;小脑及脑干出血508例;血肿周围有环状结构者占35%,且环状结构与血肿的吸收速度和预后有关,并见到了一些脑出血以前未曾注意到的征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液可沿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室和其他部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环状结构是生物学的一种自限行为。  相似文献   
29.
经鼻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对照组(n=12)、bFGF组(n=12)。对照组和bFGF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1-6天,分别经鼻给予等渗盐水(30μl)或bFGF(每天30μg,30μl)。在术前及术后第1、7、14、21、28天对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采用苏木素染色法测定脑梗死大鼠在术后第7、28天的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术后第7和28天缺血侧室管膜下区(SVZ)及纹状体5-溴脱氧尿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激光共聚焦观察第7天时BrdU与doublecortin(DCX)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FGF组从术后第7天开始,大鼠神经功能就显著恢复,术后第1、7、14、21、28天,对照组mNSS评分分别为8.7±1.0、7.2±0.8、6.7±1.0、6.2±0.8、5.8±1.2;bFGF组分别为8.8±0.8、6.2±0.8、5.3±0.8、5.0±0.6、4.3±0.8。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P值分别为0.756、0.044、0.033、0.016、0.028,显示了其明显的正性干预作用。而对照组与bFGF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假手术组大鼠无梗死灶。BrdU免疫组化显示,术后第7和28天,经鼻给予bFGF组大鼠在SVZ和纹状体区域BrdU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第7天时,SVZ的大部分BrdU阳性细胞共标不成熟神经元标记物——DCX。假手术组大鼠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经鼻给予bFGF,能够诱导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经鼻腔给予bFGF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经鼻给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FGF)对脑梗死后神经和血管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FGF组(n=12)、对照组(n=12)和假手术组(n=6);aFGF组和对照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经鼻分别给予10μg aFGF(200μl)和等容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7d;同时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50mg/kg,1次/d,连续13d;假手术组操作过程和给药与对照组相同,但不用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7、14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改变情况,并于术后第14d经尾静脉注入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采用免疫组化及激光共聚焦方法分别检测梗死灶周、室管膜下区和纹状体BrdU阳性细胞及微血管的数量。结果术后第7及14d aFGF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4d aFGF组缺血侧室管膜下区和纹状体BrdU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假手术组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显示aFGF组梗死灶周微血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经鼻给予aFGF能增加Brdu阳性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百分比,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给予aFGF能有效促进神经和血管再生,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对于治疗脑梗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