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81篇 |
免费 | 254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3篇 |
儿科学 | 54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152篇 |
口腔科学 | 41篇 |
临床医学 | 684篇 |
内科学 | 369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51篇 |
特种医学 | 2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22篇 |
综合类 | 1525篇 |
预防医学 | 453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584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723篇 |
肿瘤学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253篇 |
2010年 | 249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240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202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62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44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7篇 |
196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直视下微创手术的方法及易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000~2006年河南盂津公疗医院采用直视下胆道微创手术治疗3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中易见并发症预防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直视下胆道微创手术术巾术者看到的仍是熟悉的腹腔内三维立体真实视野,但要求术者必须有坚实的胆道外科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操作技巧,审慎的对待每一例手术,是预防损伤及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杨医通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69)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电脑随机法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16),观察组实施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个月再实施颅骨修补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变化。结果两组术前GC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术后12个月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外伤的治疗中使用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25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为38 s和70 s,对比剂用量80~100 ml,注射速率3 ml/s.结果1 cm<病灶<2 cm 16例,病灶<1 cm 9例,其中属于早期胰腺癌17例.17例早期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局部无浸润,邻近血管无受侵,无肝脏及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双期快速扫描依靠胰腺癌的血供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小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别,使胰腺癌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25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为38 s和70 s,对比剂用量80~100 ml,注射速率3 ml/s。结果:1 cm〈病灶〈2 cm16例,病灶〈1 cm9例,其中属于早期胰腺癌17例。17例早期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局部无浸润,邻近血管无受侵,无肝脏及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双期快速扫描依靠胰腺癌的血供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小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别,使胰腺癌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由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致脑缺血叠加寒冷诱导建立血瘀证表征模型,通过与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和脑缺血诱导血瘀证表征模型比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血瘀证表征模型。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冰水冷冻大鼠模型、大脑中动脉闭塞叠冰水冷冻大鼠模型,进行脑缺血后1、3、5、7d不同时间点大鼠证候模型表征变化(舌、舌下脉络)及其对模型大鼠进行行为学、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脑缺血后3dMCAO组、冰水组与冰水MCAO组大鼠的舌质色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脑缺血后5d冰水MCAO组大鼠的舌质色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脑缺血后3d冰水MCAO组舌质色度值为各时间点最高值(舌质色度值60.12±5.15),但各组间舌质色度值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各组血液流变学统计结果显示,MCAO组、冰水冷冻组、冰水MCAO组全血及还原黏度、血球压积、血浆黏度、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均较正常组升高,部分时间点值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其中又以冰水MCAO组脑缺血后3d血液黏度、血球压积、血浆黏度、聚集指数均为各组最高值,变形指数为各组最低值。结论在3种模型中,大脑中动脉闭塞叠加寒冷模型可能为最合适的诱导血瘀证表征模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3 mg加入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舒芬太尼分娩镇痛量效反应关系的影响。方法50名单胎、初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B组仅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采用Dixon and massey序贯法求出两组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可信区间(95%CI),记录两组用药后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A组舒芬太尼ED_(50)为2.4μg,95%CI为1.5~3.4;B组舒芬太尼ED_(50)为3.3μg,95%CI为2.2~4.5。两组产妇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并且对产妇运动阻滞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0.
由于受解剖知识和科技的局限,古代医学家对肿瘤的认识和诊治尚难系统深入。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也没有与现今肿瘤完全一致的专一确切称谓,各种名称散在于多种经典和后世著述中,其总的称谓有瘤、积、息积、恶肉、瘪肉、癌、岩等,具体称谓则不计其数。命名角度和依据各不相同,或从病因,或依病机,或据症状,各树一帜。但有的称谓却闪灼着古人惊人的智慧,隐示其天才的设想。笔者从中医经典著作、历代著述入手,以“考据文字,寻名责实,贯通医理”的研究方法,对古籍中恶性肿瘤之各种称谓进行文义考析,以期阐发中医对肿瘤病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