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9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0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18篇
  5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到无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区后的生长分化特点。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杂种成年犬10只,分为对照组和经冠状动脉注射移植组,各5只。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悬液10 ml(1.0~1.4×108个)或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通过HE染色、PTH染色、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评价移植细胞病理转归。结果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4周后,透射电镜及HE染色下可在梗死区内找到新生幼稚肌源性细胞存在,PTH染色证实有新生的横纹肌组织形成,骨骼肌特异性慢肌球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有骨骼肌源性的成熟肌组织存在且新生肌组织排列较分散。结论通过经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注射将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到急性心肌梗死区后能形成成熟的肌组织。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估接受急诊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同时合并慢性闭塞病变(CTO)时其近远期预后。方法:研究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瞻性注册研究中接受急诊PCI的11 905例STEMI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合并CTO组和不合并CTO组。收集2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并根据基线资料进行1∶3倾向评分...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定植、分化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90min后再灌注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BM-MNCs组,n=6)和对照组(n=5),分别经冠脉移植PKH26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培养基,术后6周进行病理学检查并行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变化。结果在BM-MNCs组,心肌梗死后6周在缺血心肌内可找到移植细胞,其Ⅷ因子和desmin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左室等容舒张期压力最大变化率和心排量与心肌梗死后90min比较明显改善(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每搏输出量和心排量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心肌梗死边缘区的小血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定植于梗死区心肌,并可分化为肌源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可促进小血管再生,有改善心功能的潜能。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吸烟因素对左主干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男性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左主干病变PCI的男性冠心病患者3122例,其中不吸烟组1207例,当前吸烟组1339例,已戒烟组576例,随访3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  相似文献   
75.
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 Syndrome,PS)是因梨状肌解剖变异、劳损或外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梨状肌炎症因子渗出刺激坐骨神经或充血、水肿、痉挛挤压坐骨神经,引起的臀部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综合症状,故又称为梨状肌狭窄综合征、梨状孔损伤综合征、坐骨神经出口综合征等[1]。臀部疼痛及下肢反射痛为PS临床上最典型的临床表现。由于梨状肌及其周围神经特殊的解剖位置,部分患者在直肠排便时可出现尾骨疼痛,甚至出现性功能障碍,且部分患者在下蹲或坐位时可加剧疼痛。PS属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是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原因。临床上治疗PS多以封闭治疗为主。刘军教授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结合最前沿的现代医学理论,逐步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方案,临证治疗PS见解独到。本人有幸跟随刘军教授学习,现将其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中国部分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基因233~235delC的突变频率.方法收集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区聋哑学校91 7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血样,正常对照204例,提取DNA后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用酶切方法分析已知233~235位点的C缺失突变,对各地区233~235delC的突变频率进行统计.结果917例患者中156例(17.01%)发现有233~235delC突变,其中纯合突变69例(7.52%),杂合突变87例(9.49%).正常对照204例,发现杂合突变2例(0.98%),未发现纯合突变.各地区233~235delC突变检出率不同,内蒙古25.18%,河北23.19%,吉林18.97%,山西18.08%,黑龙江17.78%,河南15.09%,广东13.02%,广西6.59%.结论中国各地区聋儿中233~235delC为GJB2基因突变热点,与听力正常儿童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35.422,P<0.001);南北方地域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人群233~235delC发病频率不同,地区间的突变频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17.998,P<0.05).  相似文献   
77.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PDS)基因全序列扫描,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SLC26A4基因型变化和遗传特征.方法来自35个家庭的38例患者多患中重度感音性耳聋,所有患者颞骨CT均显示前庭水管明显扩大.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合序列分析进行SLC26A4基因分析.结果共发现32个先证者携带有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纯合突变11例,复合突变9例,单一杂合突变12例,3个先证者未发现突变,在所有受检患者中突变发现率91.4%(32/35).共发现8种突变类型58个突变,其中IVS7-2 A>G突变为中国人最常见的SLC26A4突变,共发现其纯合型10例,杂合突变13例,即有71.9%的患者(23/32)携带此种突变,2168A>G为第二常见突变,共有8名患者携带此杂合突变,另发现1229C>T,IVS15+5G>A,1226 G>A,1199-1200insT,946 G>T,916-917 ins G突变形式,后三种突变为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突变.四种复发性突变IVS7-2 A>G、2168A>G、1229C>T、IVS15+5G>A在此组病例的30例患者均有出现.三个多发家庭的同胞患者均具有一样的SLC26A4突变.结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典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SLC26A4基因突变是其明确的致病因素,SLC26A4基因检测是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8.
梅尼埃病首发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梅尼埃病患者的性别、首发的年龄、症状,并根据首发症状进行临床分类。方法回顾分析准确提供首发症状的145例梅尼埃病患者,按照耳聋和(或)耳鸣(耳蜗症状)、半规管(旋转性眩晕)和耳石器症状(倾到或平衡障碍)进行分类。结果首发症状依次为耳鸣45例、耳蜗加眩晕症状30例、眩晕28例、耳鸣加耳聋27例、听力下降9例、耳石器症状6例。累及耳蜗及前庭系统30例;累及耳蜗81例:累及半规管28例:累及耳石器6例。小于20岁和大于60岁年龄组患者数最少。男性高发年龄较女性高发年龄早10年,男性和女性在30-49岁年龄段发病例数最多。三种类型梅尼埃病临床首发症状与典型症状出现的间隔差异均较大。结论梅尼埃病耳蜗受累明显高于前庭,首发症状耳鸣最常见,其次是听力下降,再次为眩晕,倾倒的出现率最低。对不典型病例的早期诊断酌情选择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前庭双温试验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等检查。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绝经前女性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比2004-04至2007-12所有第一次因胸部不适而行冠脉造影的绝经前565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绝经前冠心病组280例,平均年龄(44.12±4.48)岁,绝经前正常组285例,平均年龄(44.24±3.48)岁,绝经后经冠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的患者为绝经后冠心病组721例,平均年龄(58.09±1.44)岁,分析其临床和冠脉造影特点.结果:绝经前冠心病组与绝经后冠心病组相比,高血压(55%比66%)、2型糖尿病(15.0%比31.5%)和高脂血症(23.9%比37.4%)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均<0.05.绝经前冠心病组比绝经后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43.2%比26.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则显著降低(20.4%比33.8%,P<0.001);左主干(2.9%比1.1%,P=0.048)和前降支近端(50.4%比38.6%,P<0.001)重度狭窄(狭窄≥90%)的发生率却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前女性具有典型胸痛症状,冠脉造影常显示严重的冠脉狭窄病变,而且这些病变常位于左主干和前降支近端.  相似文献   
80.
背景国内外大量临床及实验报道,高压氧对严重颅脑损伤具有治疗意义,但目前对高压氧通过何种机制产生治疗作用尚未达成共识,可能与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有关.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脑组织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本实验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创伤与脑血管病研究室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动物为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SD大鼠.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外伤组和伤后高压氧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为8 h,24 h和48 h组,共7组.干预以50 g×15 cm冲击力自行制作自由落体脑挫裂伤动物模型(SD大鼠),设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在脑组织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检测脑外伤后及高压氧治疗前后Bcl-2及Bax蛋白的脑组织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脑外伤和高压氧治疗前后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挫裂伤灶和海马结构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高压氧治疗组Bcl-2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而Bax虽在各组均有表达,但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包括假手术组).结论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并进而改变Bcl-2/Bax的比例,而其比值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所以抑制细胞凋亡很可能是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