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对肺性脑病合并低渗性脑病22例进行了分析,22例中血钠110~119m-mol/L 9例,120~124mmol/L 13例;血浆渗透压240~260mosm/L 13例,<240mosm/L9例;22例动脉血气分析,PaO_2均<8kPa,PaCO_2均>9.31kPa。探讨了其发病机理及诊治。  相似文献   
442.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胆管狭窄部扩张、塑料内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或联合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等微创方法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7例肝移植术后黄疸患者经造影证实: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其中合并胆漏3例;肝门部胆管狭窄4例,其中合并胆漏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4例;行ERCP加胆管扩张及塑料内支架置入8例,经皮经肝胆管造影、胆管内外引流管置入9例,对合并胆漏的4例联合进行了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13例非胆管弥漫性狭窄的患者治疗有效、黄疸消退,胆漏愈合,4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患者治疗无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但对于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尚无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43.
目的:延长血浆胆红素吸附的常规治疗时间,观察吸附效率的变化,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的最佳治疗时间。方法:1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BR350型胆红素吸附柱,每次吸附治疗时间由2 h延长至3 h,分别采取吸附前后血浆,分析胆红素吸附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60min、120min、180min总胆红素水平与上机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60min、120min、180min时总胆红素吸附率分别为(51.3±6.6)%、(46.9±9.9)%、(43.5±9.2)%,直接胆红素吸附率分别为(45.9±3.3)%、(40.6±5.1)%、(39.3±6.6)%。随时间延长,吸附率呈下降趋势。③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①血浆胆红素吸附对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确,随治疗时间延长,全血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水平均可持续下降。②胆红素吸附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在治疗180 m in时仍在40%左右,仍然有相当的吸附能力,血浆胆红素吸附的最佳治疗时间应不少于3 h。  相似文献   
444.
1病例患者男性,46岁,因排便性状改变1年半、左上腹痛2个月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诱因大便次数增多,3~4次/日,为成形软便,偶见少量鲜血,伴排便不尽感及间断左中下  相似文献   
445.
POEMS综合征又称Crow-Fukase综合征[1]。1938年由Scheinker首次报道,1980年由Bardwick[2]取该病的五大临床特征的英文首字母,命名为POEMS综合征。  相似文献   
446.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及在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搜集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息肉检出率.将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50、50~60,60~70,≥70岁患者的息肉检出情况;计算各种病理类型息肉的比例及在各解剖部位的分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伴发癌变的情况.结果 2010年共行结肠镜检查7117例,内镜下诊断息肉2614例,内镜下息肉检出率36.74%,患者男女比例2.1:1(1760:854),年龄2~92岁,平均59.3岁.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最高达55.24%.对息肉病理类型进行的分析显示,组织学诊断为息肉患者1372例,2058枚息肉.腺瘤性息肉在结直肠息肉中占84.16%(1732/2058),其中管状腺瘤占75.35%(1305/1732).对息肉解剖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1287枚(62.54%)息肉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771枚(37.46%)位于右半结肠;腺瘤中1039枚(59.99%)和非肿瘤性息肉中249枚(76.39%)均分布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在息肉的恶变情况病理变化方向,7.0%(96例)的患者在发现息肉时已伴发癌变,腺瘤占癌变息肉总数的96.9%,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达43.33%.结论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镜检查最常见的阳性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是结直肠息肉的筛查重点.在结肠镜检时应对结肠进行完整检查,重点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结直肠息肉的主要类型是腺瘤,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对内镜下诊断为息肉的病变均应进行组织学检查,明确性质,警惕癌变.  相似文献   
447.
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衰(ARF)主要临床表现为少尿、尿毒症及由尿毒症引起的并发症。部分EHF患者未出现少尿而有严重的尿毒症,称之为  相似文献   
448.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微创介入与外科手术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2008-01/2011-06收治的72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内镜组54例: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ahpy,ERCP)微创介入治疗;手术组18例:手术开腹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引流.结果:72例患者平均年龄68.3岁±14.2岁,病因为胆道结石占88.9%、恶性肿瘤占11.1%.内镜组与手术组比较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病因构成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率方面比较内镜组(94.4%)高于手术组(72.2%)(P<0.05);并发症(3.7%vs27.8%)及死亡率(0vs16.7%)内镜组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9.1d±8.0dvs16.2d±9.9d)和住院费用(3.64万元±1.52万元vs9.33万元±6.86万元),内镜组也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内镜组并发症:胰腺炎1例、乳头切开出血1例;手术组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均死亡)、胆漏1例、肝脓肿1例.结论:AOSC患者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内镜微创介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应成为治疗AOSC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49.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黏膜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是机体接触外环境最大的部位,拥有丰富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等感觉细胞,IBS患者肠道黏膜的变化对研究IBS的发病机制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对近年IBS与肠黏膜异常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为此,各国纷纷制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指南。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编制任务来源、规范主要内容的编写依据及说明、标准的可行性与实施建议等,并对规范宣传贯彻执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