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49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在术后镇痛中,采用微量输注泵静脉输注氯诺昔康(Lornoxicam,可塞风)和硬膜外腔持续输注罗哌卡因两种方法,观察比较两者的镇痛效应与不良反应,评价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可塞风)、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静脉连续输注用于脊柱内固定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择期全身麻醉行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根据是否自愿术后镇痛分为两组:A组(氯诺昔康、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静脉镇痛);B组(对照组,疼痛时肌注哌替啶)。分别于术后1,2,3d下午记录静息时、侧身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镇静程度评分,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下肢异常疼痛发生率。结果:①术后3d静息时、侧身时A组VAS评分分别明显低于B组VAS评分(P<0.01),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A组均在3分以下1分2例,2分12例,3分1例;B组均为4分以上,4分2例,5分13例。镇静程度评分A组2分14例,3分1例;B组1分15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别。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的芬太尼、咪达唑仑用于脊柱内固定术后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4.
氯诺昔康、咪达唑仑、芬太尼在脊柱手术后联合应用的镇痛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可塞风)、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静脉连续输注用于脊柱内固定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择期全身麻醉行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根据是否自愿术后镇痛分为两组:A组(氯诺昔康、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静脉镇痛);B组(对照组,疼痛时肌注哌替啶)。分别于术后1,2,3d下午记录静息时、侧身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镇静程度评分,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下肢异常疼痛发生率。结果:①术后3d静息时、侧身时A组VAS评分分别明显低于B组VAS评分(P&;lt;O.01),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A组均在3分以下1分2例,2分12例,3分1例;B组均为4分以上,4分2例,5分13例。镇静程度评分A组2分14例,3分1例;B组1分15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别。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的芬太尼、眯达唑仑用于脊柱内固定术后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筛选全凭静脉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200例,年龄18~70岁,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39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9.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中失血量、经常饮酒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882、0.999、1.715.结论 老龄、术中大量失血、长期饮酒是全凭静脉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舒芬太尼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技术 (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 PCSA) 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240例, ASAⅡ-Ⅲ, 年龄1864岁, 术后分为2组, NO-PCSA组 (术后疼痛时哌替啶2550 mg肌肉注射n=120) ;PCSA组 (术后PCSA:舒芬太尼0.9μg/ (kg·d) 帕瑞昔布纳120 mg+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150 m L, 负荷剂量2 m L, 背景输注速率2m L/h, 单次按压剂量 (PCA) 0.5 m L, 锁定时间为15 min, VAS评分>5时哌替啶丁2550 mg肌肉注射n=120)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 分别对2组术后2、24、48、72 h进行疼痛评分;用谵妄评定法评估术后2、24、48、72 h内发生谵妄的情况.结果 与NO-PCSA组比较, PCSA组术后3 d VAS评分明显下降, 且术后谵妄发生率降低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手术后帕瑞昔布钠-舒芬太尼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效果好, 且可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7.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和单纯丙泊酚或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先心病患儿封堵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先心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PK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P组:丙泊酚静脉麻醉;K组: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手术期间三组患儿术前、股动静脉穿刺时、放置封堵器时的MAP、HR、SpO2、RR、苏醒时间、不良反应、麻醉药用量。结果PK组手术期间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组手术期间MAP、HR明显下降;K组手术期间MAP、HR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中SpO29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PK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组明显长于PK组和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大于PK组,K组氯胺酮用量也明显大于P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中应用麻醉效果好,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少,麻醉过程更趋平稳,明显优于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或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两种手术方法的中转开腹发生率及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分别对两位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年资相同的副主任医师(A、B医师组)于近5a间各行LC3000例进行分析.结果中转开腹率A、B组分别为2.52%、0.07%(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为2.3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为0.60%、0%(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方法及LC操作技术能有效减少LC中转开腹发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9.
70.
丙泊酚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现就从突触水平上综述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 触传递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