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了解异常瞬目症儿童其血铅水平是否存在异常。
  方法:以“频繁眨眼”为主诉,诊断为异常瞬目征患儿为试验组。常规行视力、屈光学、裂隙灯、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完善血铅及微量元素检查;对照组为同时期内在我院儿童保健科以“健康查体”为主诉的患儿,且除外血铅浓度结果、其他体查结果均为正常的儿童。并按性别分为男童组及女童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血铅浓度的变化。
  结果:试验组共371例,男295例,女76例,平均年龄为男6.56±2.41岁,女6.08±2.82岁。对照组共300例,男186例,女114例,平均年龄为男6.99±3.01岁,女6.56±2.80岁。试验组中男童平均血铅浓度为63.82±24.56μg/L,正常组中男童平均血铅浓度为53.98±15.42μg/L。试验组与正常组男童的血铅浓度比较,血铅浓度偏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16.96,P<0.01)。试验组中女童平均血铅浓度为56.96±16.69μg/L,正常组中女童平均血铅浓度为48.18±12.35μg/L。试验组与正常组女童的血铅浓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56)。正常组<3岁组平均血铅浓度为48.73±11.67μg/L,3~6岁组平均血铅浓度为51.39±14.87μg/L,>6岁组平均血铅浓度为52.98±14.45μg/L。试验组儿童3岁以下组平均血铅浓度为56.57±17.89μg/L,3~6岁组平均血铅浓度为59.92±18.46μg/L,6岁以上组平均血铅浓度为67.00±32.55μg/L。其中0~3岁儿童试验组与对照组血铅浓度无统计学差异(χ2=3.54,P=0.17)。3~6岁年龄组及>6岁年龄组试验与对照组血铅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2,P=0.008;χ2=19.22,P=0.000)。将血铅浓度按<50,≥50μg/L且≤100μg/L,>100μg/L分为3个梯度,患儿出现异常瞬目发病率的相对危险度 RR 分为0.65,1.22,10.11。
  结论:异常瞬目症患儿血铅浓度偏高,异常瞬目症发病率与血铅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酸诱导牛正常细胞朊蛋白(BoPrPC)变性过程中间体的结构,同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表达纯化蛋白质后通过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法分析酸性条件下BoPrPC二级结构变化。同时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测定其特异性。结果:酸诱导BoPrPC去折叠并在pH 4.0条件下形成去折叠中间体,易于形成淀粉样纤维聚集体。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到1∶6 400,能特异性结合朊蛋白。结论:折叠中间体二级结构类似致病BoPrPSc能形成淀粉样纤维聚集体,成功地制备了效价及特异性良好的兔抗BoPrPC多克隆抗体,为研究阻断致病朊蛋白形成淀粉纤维聚集体防治神经细胞损伤以及临床特异性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麻疹的维生素A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杜芬 《家庭医学》2020,(10):24-25
正近年来,孩子们的学业繁重,尤其是前些时宅在家里,需要借助电子产品进行知识的获取,导致近距离用眼负荷剧增,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且愈趋向低龄化。这一现象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成为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焦点。眼瞅着孩子戴上了眼镜,家长们开始着急,甚至恐慌。而家长们的心思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采用最好的方法,让孩子的视力重新提高,如果不需要或者只是暂时性戴眼镜是最好的了。于是各种方法悉数尝遍,只为能让孩子摆脱近视,再次拥有明亮的双眼。那么,你的方法选对了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分泌粒蛋白Ⅲ(Secretogranin Ⅲ,SgⅢ)和髓过氧化物酶在细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可能作用,观察LDL对单核细胞SgⅢ基因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纯化人血浆LDL,将生长良好的THP1单核细胞系无血清同步化后与100mg/L LDL共培养,吸光光度法检测培养基中共轭二烯和丙二醛的含量;作用9h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SgⅢ基因和髓过氧化物酶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杜芬菲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801-280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6例,在进行常规处理和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心全面的护理工作。结果在治疗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全面的护理,36例患者治愈32例,临床治愈率为88.9%。结论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midkine(MK)和galectine-3(Gal-3)水平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转移灶中的评估价值。 方法 ①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4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男性11例、女性30例,年龄29~73(48.61±11.59)岁]的术前血清样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23例)和良性组(18例),同时收集32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前血清MK和Gal-3水平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中是否存在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者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②DTC患者术后是否存在转移灶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首次服131I治疗前的51例DTC术后患者[男性12例、女性39例,年龄25~72(44.41±10.21)岁]的血清样本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次131I治疗,并于每次治疗后5~7 d行全身碘扫描,根据其结果及其他检查(超声、CT、PET/CT)结果,判断是否有淋巴结和(或)肺转移。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血清MK和Gal-3水平的差异性,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MK和Gal-3水平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手术前恶性组的血清MK和Gal-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0、5.08,均P<0.05)。对于术前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MK的最佳阈值为318.87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CI: 0.81~0.99)、特异度为78.1%、灵敏度为88.5%;Gal-3的最佳阈值为1.61 ng/mL、AUC为0.72(95%CI: 0.57~0.86)、特异度为70.4%、灵敏度为69.8%。②51例DTC患者中,转移阳性组8例、转移阴性组43例。转移阳性组甲状腺球蛋白、MK、Gal-3水平均明显高于转移阴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4.01、?2.89,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r=0.67,P<0.05)及DTC患者术后(r=0.84,P<0.05)血清MK、Gal-3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 血清MK和Gal-3水平可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并且可以评估DTC术后是否存在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SPECT/CT淋巴显像检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前哨淋巴结(SLN)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16例淋巴结阴性(cN0)期PTC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年龄(47.0±8.4)岁,于手术前行99Tcm-硫体胶(99Tcm-SC)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检测SLN。手术中使用γ探测仪探测放射性“热点”。将手术切除的SLN及颈部清扫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16例患者术前 99Tcm-SC平面显像检出SLN 14例,检出率为87.50% (14/16)。术前99Tcm-SC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分别检出31枚和35枚SLN。术中γ探测仪探测到SLN 13例,共计37枚,检出率为81.25% (13/16)。γ探测仪探测SLN数目与SPECT/CT淋巴显像数目有4例不一致,12例一致,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75% (12/16)。病理结果显示,15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占93.75% (15/16)。SPECT/CT检测SLN的灵敏度为86.67% (13/15)、准确率为81.25% (13/16)、假阴性率为13.33% (2/15)。 结论 术前SPECT/CT淋巴显像能有效探测cN0期PTC患者的SLN,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定量SPECT/CT骨显像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骨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潜在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 ~12月经病理证实为非骨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行骨显像检查,并因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行SPECT/CT检查及定量分析者124例,共发现病灶294个,同时选取92个正常椎体为对照组,比较良、恶性病灶、对照组间SUVmax的差异性。将病例分为两组:第1组收集2019年4 ~7月46例检查者共108个病灶,绘制ROC曲线得到SUVmax诊断恶性病灶的界值,第2组收集2019年8 ~12月78例检查者共186个病灶,比较常规SPECT/CT定性分析与常规SPECT/CT定性+SUVmax定量分析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和/或12月及以上的影像学随访(WBS、CT、MRI、PET/CT)为判断金标准,诊断恶性病灶137例,良性病灶157例;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和对照组的SUVmax分别为27.29±14.44、16.28±10.21和6.91±1.41 g/mL(P < 0.01)。通过第1组数据绘制ROC曲线得到SUVmax≥18.2 g/mL为诊断恶性病灶界值,在第2组中常规SPECT/CT定性分析、常规SPECT/CT定性+SUVmax定量分析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5%和94.9%,特异性为93.5%和93.5%,准确度为91.4%和9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5% CI:0.86~0.95)和0.96(95%CI:0.94~0.98)(P=0.01)。结论定量SPECT/CT SUVmax在骨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且存在一定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