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酶蛋白活力浓度、丙二醛( MDA )浓度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直接恢复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30 min即刻给予3轮复灌30s/缺血30s作为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120 min;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28 min给予芬太尼5μg/kg后处理后,30 min予以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检测各组SOD酶蛋白活力浓度、MDA浓度。结果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后适应组外周血MDA(mmol/mL)[(3.52±0.45)比(4.42±0.47)]明显降低(F=81.619,P<0.01),SOD酶蛋白活力浓度(U/mL)[(178.38±20.32)比(130.18±20.44)]明显升高(F=59.359,P<0.01)。结论芬太尼后处理联合心肌缺血后适应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外周血MDA浓度,提高SOD酶蛋白活力浓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和保守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总结其声像图特点。12例患者均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其中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9例,不明原因停经3例。12例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10例于超声引导下向胎囊内注射氨甲喋呤(MTX)并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2例血管造影检查后行子宫动脉栓塞及清宫。结果:12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前壁下段胎囊,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低阻型,阻力指数(RI)〈0.6,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经过以上保守治疗后全部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RI〉0.6。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主要方法;经阴道超声介入配合药物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方法,对该病的保守治疗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对外泌体中T-tau蛋白和Aβ1-42含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共纳入140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且既往无脑血管事件的永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按照病程持续时间分为两组,其中AF病程持续时间≤3年88例(AF>3年组,包括AF病程持续时间≤1.5年44例,1.5年3年组(AF≤3年组)52例。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来评估所有对象的认知功能,同时临床痴呆评分(CDR)≥1分。通过免疫沉淀法富集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存在,ELISA法定量分析神经源性外泌体中T-tau蛋白及Aβ1-42的含量,分析组间神经源性外泌体中T-tau蛋白和Aβ1-42浓度的差异。结果 校正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础疾病条件后,AF>3年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OR=3.945,95%CI:1.152~13.507,P=0.029)。AF>3年组患者痴呆较AF≤3年组显著增加(P<0.001),且外...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待产孕妇血清中两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水平,探讨血清PAEs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武汉市某三级医院待产孕妇血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检测其血清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新生儿出生后记录其体长和体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妇血清BBP、DBP含量与新生儿的体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150例研究对象BBP检出率为62.7%,BBP最大值为85.09 μg/ml,最小值为1.39μg/ml,中位数为0.64μg/ml;DBP检出率为61.3%,DBP最大值为60.89 μg/ml,最小值为2.15 μg/ml,中位数为0.32 μg/ml.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150例胎儿的生长发育与BBP、DBP浓度具有相关性,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孕妇体内均可检测出BBP和/或DBP,且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35.
<正> 三例病人两男一女,年龄分别为3周岁、5.5周岁、6.8周岁,乙肝疫苗接种剂量为每次10微克,一人一针一管,分别按0—1—6月三针为一个疗程。三例病人分别在接种以后11个月、第13个月、第十三个月另20天后发病,发病时患儿感觉厌食,对油腻食物恶心呕吐,小便黄染,全身乏力、低热等一系列症状。检验肝功能SGPT增高,硫酸锌浊度均升高。所用乙肝疫苗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直接从生产厂家购进和省防疫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与术后患者炎性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和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元-1(ADAMTS-1)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 ACS 患者149例,其中急诊 PCI 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PCI 不稳定型心绞痛(UA)42例;非 PCI 患者 AMI 32例,UA 3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脉无狭窄对照组56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静脉血,ACS 入院12小时后再次采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 IL-6R、ADAMTS-1及 ox-LDL 水平。结果入院时 PCI AMI 组、PCI UA 组、AMI 组及 UA 组 IL-6R、ADAMTS-1及 ox-LDL 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 PCI AMI 组及 AMI 组 ox-LDL 血清水平高于 PCI UA组、U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12小时后 PCI AMI 组、PCI UA 组 IL-6R、ADAMTS-1水平均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入院12小时后 AMI 组、UA 组 IL-6R、ADAMTS-1水平较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L-6R、ADAMTS-1是 ACS 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ACS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37.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儿童布氏杆菌病在临床上少见,由于儿童患者年龄小,不能提供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无明显病畜接触史,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现将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5例布氏杆菌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 D -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2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CK -MB(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钙蛋白 T、D -二聚体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2例患者最终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45例、肺栓塞6例、肺炎3例、主动脉夹层10例。D -二聚体对肺栓塞的阴性预测值最高,为100.0%,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炎的阴性预测值也较高,分别为66.67%、77.78%、80.00%、66.67%。结论:对致命性胸痛患者进行 D -二聚体检测,可快速筛选出疑似肺栓塞患者,其在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