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肺心病心衰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受虐儿童父母个性特征及其情感表达方式.方法 在河南新乡某3个自然村,共1310户,其中家有10~15岁儿童共370户,随机抽取200户,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多伦多述情障碍表(TAS),对儿童进行受虐筛查表施测,并对父母中主要养育者进行EPQ、TAS评估.对196份有效问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受虐组与非受虐组父母的受教育年限为(7.75±5.437)岁vs(7.28±2.532)岁,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13).二组父母的年龄分别为:父亲(36.16±8.96)岁vs(39.06±7.99)岁(P=0.170);母亲(36.06±5.15)岁vs(37.62±5.70)岁(P=0.121).监护人身份受虐组父亲31例.母亲49例;非受虐组父亲为35例,母亲81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X2=1.56 P=0.212).受虐与非受虐组父母的精神病倾向[t(父亲)=1.221 P=0.227;t(母亲)=-0.471 P=0.639],内、外向[t(父亲)=-0.449 P=0.655;t(母亲)=-0.859 P=0.392],神经质[t(父亲)=-0.524 P=0.602;t(母亲)=-0.556 P=0.579],掩饰度[t(父亲)=-1.263 P=0.211;t(母亲)=0.733 P=0.465],描述情感的能力[t(父亲)=0.946 P=0.348;t(母亲)=0.815 P=0.417],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t(父亲)=0.215 P=0.831;t(母亲)=2.107 P=0.037],幻想[t(父亲)=-0.088 P=0.930;t(母亲)=-0.971 P=0.333],外向性思维[t(父亲)=-0.648 P=0.519;t(母亲)=-0.164 P=0.8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儿童进行虐待行为的父母并非存在人格问题及情感表达方面的障碍,对儿童进行施虐不仅是病态父母的行为,正常父母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B:Fc,益赛普)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K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损伤模型,益赛普组大鼠于脑损伤模型建立后30 min腹腔注射益赛普3.0 mg/kg,对照组及创伤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TNF-α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NF-κB的阳性细胞表达,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应用电镜技术进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NF-κB和TNF-α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创伤组比较,益赛普治疗组大鼠NF-κB、TNF-α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在电镜下观察,益赛普组大鼠脑组织损伤明显较创伤组大鼠轻.结论 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脑组织NF-κB及TNF-α表达增加,并与脑水肿程度相平行;急性脑损伤后应用益赛普治疗可以抑制脑组织NF-κB和TNF-α的表达,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儿童期精神虐待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对河南省某高校的733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除儿童期母亲憎恶与成年期人格的内外倾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儿童期精神虐待与大学生人格均呈显著相关(P<0.01);儿童期精神虐待的四个维度与大学生述情障碍呈显著正相关。儿童期父亲憎恶对神经质有显著预测作用(Beta=0.243,P<0.01),儿童期母亲忽视对大学生精神质有显著预测作用(Beta=0.206,P<0.01),儿童期父亲忽视对大学生内外倾有显著预测作用(Be-ta=-0.143,P<0.01)。儿童期母亲忽视对大学生述情障碍有正向的预测作用(Beta=0.113,P<0.01)。结论:儿童期精神虐待对大学生人格及述情障碍有直接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5.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检测HBsAg绝大多数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用该方法检测HBsAg,当标本中的HBsAg浓度过高时,会因钩状效应(HOOK)现象出现假阴性而造成漏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HBeAg和HB-cAb两项阳性时,大多数HBsAg都为阳性,HBsAg阴性者也可能存在漏检问题。所以笔者将HBeAg和HBcAb两项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不同比例稀释后,再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进行检测和比较,以探讨一步法试剂的HOOK在HBsAg检测的漏检情况和二步法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之间的关系,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MMP-9水平在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组(ACI)和31例健康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超将脑梗死组分为无斑块组(NP)(39例)、稳定斑块组(SP)(34例)、不稳定斑块组(VP)(40例)3个亚组。测定对照组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和d 14血清MMP-9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48 h内和d 14血清MMP-9水平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与梗死体积(r=0.289,P=0.002)、空腹血糖(r=0.200,P=0.034)及血压(P0.05)呈正相关。结论MMP-9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52例。给予喹硫平治疗4周,自小剂量25mg/d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最高为400mg/d,早晚两次口服。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治疗4周后显效率为71.1%,有效率为88.4%。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2周内13例(25.0%)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喹硫平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药物。  相似文献   
58.
左卡尼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3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清GSH-Px、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GSH-Px及M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注射液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59.
献血者档案微机化管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存献血者的献血档案并对其进行管理,目的是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血源信息库,为血源信息快速查询,保证临床安全输血,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提供良好的服务。要达到这一目的,档案微机化管理模式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0.
成人个性特征与述情障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成人个性特征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在河南省新乡市某四个自然村,共1440户,随机抽取310人为被调查对象.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多伦多述情障碍表(TAS)进行评估,实收有效问卷288份.结果:人格维度中的精神质倾向与个体的外向性思维呈正相关(r=0.246,P<0.01),而与个体的描述情感能力(r=-0.039,P>0.05)、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能力(r=0.053,P>0.05)、幻想(r=0.026,P>0.05)无明显相关.人格中的内、外向与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的幻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62,P<0.01),在男性中尤甚(r=-0.277,P<0.01),而在女性中内、外向与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r=-0.181,P<0.05)、外向性思维(r=-0.151,P<0.05)呈明显负相关.人格中的神经质与描述情感的能力(r=0.433,P<0.01)、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r=0.371,P<0.01)呈明显正相关,与幻想因子呈负相关(r=-0.154,P<0.01),在女性中表现的尤为明显(r=-0.183,P<0.01).结论:成人的人格与述情障碍存在明显的关联,述情障碍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