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艳  杜弢  曾翠云  陈红刚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2):1735-1738
目的:据2013—2016年调查,甘肃省黄芩灰霉病发生严重,常年发病率为10~15%,严重度2~3级。本研究旨在明确该病在甘肃省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植物病害田间调查确定病害发生情况,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确定病原分类地位。结果:黄芩灰霉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叶片和茎秆上形成褐色病斑,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植株死亡。病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多隔,长宽450.0~716.6μm×9.4~18.8μ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大小8.2~16.5μm×5.9~8.2(平均10.6×7.3)μm。基于形态学和r DNA ITS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将黄芩灰霉病病原鉴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结论:黄芩灰霉病在甘肃省各个黄芩产区均有发生,依据病害传播规律,将栽培措施和药剂喷施相结合进行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52.
杨福红  赵鑫  刘东  宋梦莎  王盼  杜弢 《中成药》2024,(1):149-155
目的 探讨陇东地区菘蓝干物质和药用成分积累规律,并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 通过定期调查菘蓝农艺指标和HPLC法测定板蓝根中尿苷、鸟苷、(R,S)-告依春、腺苷含量积累变化规律,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不同时期板蓝根的综合利用价值。结果 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片数、叶重、根长、根粗、根重,以及尿苷、鸟苷、(R,S)-告依春、腺苷含量等指标在不同生长时期存在显著变化,并且各指标的峰值不在同一时期;不同品系间上述各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隆德菘蓝和2008-6-2综合利用价值的加权关联度在10月9日最高,2008-11和2016-2在10月24日最高,整体上2008-6-2和2016-2种质优于2008-11和隆德菘蓝。结论 建议陇东地区菘蓝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成药期党参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揭示党参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4个水分处理,通过测定党参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干旱胁迫对党参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党参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叶绿素b无明显变化;电导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无明显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无明显变化;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呈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干旱胁迫下,党参通过增加脯氨酸含量调控细胞渗透势,同时提高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产物对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抑制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细胞脂肪积累或脂质代谢,从而抑制肝细胞癌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MrgD对肝癌细胞脂肪代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借助慢病毒包装的重组MrgD表达质粒及MrgD干扰质粒,分别建立稳定性过表达和低表达MrgD的HepG2细胞株。利用游离脂肪酸诱导构建体外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通过油红O染色、以及检测脂肪合成相关基因(SREBP2,ACC1)以及ERS标记蛋白(ATF6)水平评估MrgD对肝细胞脂肪代谢的影响和机制。结果 成功构建过表达和低表达MrgD的稳转HepG2细胞。在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中,MrgD过表达细胞的脂滴沉积少于对照组;而在低表达MrgD细胞中观察到相反的趋势。同时MrgD过表达降低了HepG2细胞经脂肪酸诱导后脂肪合成及ERS的相关基因蛋白水平。对应的低表达MrgD细胞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上调。结论 本研究在体外初步揭示了MrgD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抑制肝癌细胞脂肪合成,结果提示MrgD途径可能参与肝细胞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刘东  孟瑾瑾  王盼  陈红刚  王惠珍  杜弢 《中草药》2024,55(7):2375-2382
目的 探究不同生态类型菘蓝Isatis tinctoria表型差异和特异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分子标记。方法 以25个不同生态类型菘蓝为研究对象,利用SLAF-seq技术开发SLAF标签,再结合菘蓝叶片叶表观特征的田间观测,分析不同生态类型菘蓝植株表观差异。结果 测序后各样品所获得的读长总量各不相同,测序质量值Q30为95.66%~96.60%,GC比例为38.13%~41.37%。共开发535 105个菘蓝SLAF标签,多态性SLAF标签有34 412个,共得到63 002个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测序分析结果与叶表观特征调查结果相结合,可以将25个不同生态类型菘蓝分为5类,分别为倒卵圆形无缺刻皱缩叶、倒卵圆形缺刻皱缩叶、倒卵圆形无缺刻平坦叶、倒卵圆形缺刻平坦叶、披针形无缺刻平坦叶。结论 为后期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菘蓝的基因来源和遗传进化提供参考,为菘蓝种质分类、品种鉴定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李慧  王雪茹  李依民  徐进  刘东  高静  张明英  杜弢  颜永刚  张岗 《中草药》2022,53(8):2480-2489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和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大黄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对干旱胁迫的耐性。方法 用6个温度(10、15、20、25、30、35℃)和6个聚乙二醇(PEG-6000,以下简称PEG)浓度(0、5%、10%、15%、20%、25%)模拟温度胁迫与干旱胁迫对大黄种子进行处理,置人工培养箱培育,借助SPSS24.0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其发芽势、发芽率、胚根、胚轴和子叶等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温度与干旱胁迫对3种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同一温度下,3种大黄的种子萌发指标随PEG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幼苗各指标亦是随PEG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药用大黄幼苗各指标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低浓度PEG(5%)达到最大,25%PEG重度干旱时严重抑制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萌发(P<0.05),完全抑制药用大黄萌发;20℃或25℃下,各PEG浓度处理的3种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在低于20℃或者高于25℃时,各PEG浓度下的指标呈下降趋势,35℃高温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随着PEG浓度的...  相似文献   
57.
当归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及药材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当归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制定种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广泛收集产自甘肃当归主产区岷县、漳县、宕昌、渭源的当归种苗30份,以单根重为指标对所有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聚类中心值将种苗划分为3个级别,以级别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实验室检测药材质量.结果:二级种苗(单根重0.74~1.38g)成药期植株的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等生长指标均超过其他处理及对照;田间抽薹率低,药材单根重大,产量位居第一;所成药材的外部性状优,阿魏酸含量高于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结论:二级种苗的植株生长量大、产量高、质量优,可作为生产用种苗的首选.  相似文献   
58.
板蓝根药材品质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采样,收集全国板蓝根主产区89个样点信息,并使用HPLC测得样品的指标成分含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与Arc GIS,结合生态因子数据预测板蓝根全国生境适宜性分布。运用R语言建立药材指标成分含量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使用Arc GIS栅格计算方法对药材品质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板蓝根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最干季节降雨量、年平均温度和最湿季节均温;适合板蓝根种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北部,但各适宜种植区的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其中新疆地区的板蓝根药效成分含量最高。该研究为合理选择板蓝根种植地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铁棒锤不定根的诱导及增殖培养体系。方法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考察外植体类型及植物生长物质对铁棒锤不定根的诱导及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不定根诱导能力依次为根茎叶,2.5 mg/L吲哚丁酸有利于铁棒锤不定根的诱导及增殖。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铁棒锤不定根的诱导及增殖培养体系,为铁棒锤深层次的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0.
不同来源板蓝根种子质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板蓝根种子质量,从而制定板蓝根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种质材料的板蓝根种子净度、种形指数、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使用SPSS 19.0软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初步制订出板蓝根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板蓝根一级种子饱满、有紫色光泽、长宽比小、大小均匀、干燥、无杂质,净度≥88.3%,种形指数2.5~3.8之间,千粒重≥9.0 g,含水量≦8%,生活力≥93%,发芽率≥90%;二级种子较饱满、略有光泽、大小较均匀、有少许瘪粒及杂质,净度在74.3%~88.3%之间,种形指数3.8~4.1之间,千粒重6.5~9 g之间,含水量8~8.5%之间,生活力83.3~93%之间,发芽率70~90%之间;三级种子干瘪、瘦小、大小不均匀、有不少杂质,净度≦74.3%,种形指数﹥4.1,千粒重﹤6.5 g,含水量≥8.5%,生活力﹤83.3%,发芽率≦70%。结论:初步制定出了板蓝根种子品质检验与分级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