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比较原产地与引种地卷丹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差异,为卷丹在甘肃的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方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甘肃栽培卷丹的多糖含量较原产地高,而浸出物含量比原产地低。结论甘肃栽培卷丹中多糖含量较原产地差异显著,浸出物含量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可进一步引种试验。  相似文献   
42.
临床思维的培养贯穿于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应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利用批判性思维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临床思维培养,可提高学生分析、鉴别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已知知识的批判性再认识,同时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使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为百合病害防治以及国家种子种苗标准平台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洗涤法与PDA培养法分别对采自吉林、甘肃、湖南、江西、安徽、江苏6省33份百合鳞茎样品进行表面及内部所带真菌检验.结果 从百合鳞茎表面和内部分别分离出12和10个属的真菌.优势菌均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镰刀菌(Fusariu...  相似文献   
44.
<正>冰冻切片是一种在较低温条件下使组织快速冷冻到一定的硬度,然后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且不经过脱水和透明、浸蜡等一系列繁琐前期实验步骤,组织形态不会收缩;具有简便、快速、易操作、环境污染小(无须用二甲苯有毒试剂处理)等特点~([1])。常用于组织化学、免疫定位及原位杂交等研究。在动物和人  相似文献   
45.
目的:确定苦豆子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为制订苦豆子种子检验规程及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苦豆子种子以98%硫酸处理30 min+35℃温水浸泡29 h后,分别在不同温度(15、20、25、30℃)、不同发芽床(纸上、纸间、砂上、砂中)、不同光照(2 000lx光照16 h、黑暗)条件下进行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为指标筛选最适宜发芽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培育种子7 d,测定其发芽率。结果:不同温度对苦豆子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但对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影响,以20℃时各指标值最高;不同发芽床对各指标均有影响,以砂上处理条件下各指标值最高;光处理对苦豆子种子发芽各指标影响不大。在适宜条件下培育,种子从置床第1天起就开始萌发,第2天发芽率达90%以上,至第5天达到最大并不再增长。结论:苦豆子种子发芽的适宜培育条件为以98%硫酸处理30 min+35℃温水浸泡29 h,在砂上20℃光照培养。在种子置床第2天初次计数,第4天末次计数并统计发芽率并结束试验,此方法可作为苦豆子种子质量检验的标准化方法。  相似文献   
46.
以培养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找出以往校外实践教学的不足,再以现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为依托,建成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并对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过程及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依据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3届学生的实践成效,逐步完善和建立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提升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科研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7.
甘肃产四倍体黄芩与二倍体黄芩止血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甘肃产四倍体黄芩与二倍体黄芩的止血作用。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二倍体黄芩生品组、二倍体黄芩炭品组、四倍体黄芩生品组、四倍体黄芩炭品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5%的乙醇自由饮用,并给予干姜水煎液灌胃,连续造模15 d。第15天造模后7 h,各给药组按10 g·kg-1剂量灌胃给予相应黄芩水煎液,连续给药7 d,检测各组大鼠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血浆复钙时间(plasma recalcification time,PRT)、凝血功能4项。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BT、PR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显著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BT、PRT、PT、TT、APTT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FIB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同一品种生品组比较,二倍体黄芩炭品、四倍体黄芩炭品组大鼠BT、PRT、PT、TT、APTT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 甘肃产四倍体黄芩与二倍体黄芩水煎液止血作用无显著差异,而炭品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同品种生品。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成药期党参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揭示党参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4个水分处理,通过测定党参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干旱胁迫对党参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党参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叶绿素b无明显变化;电导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无明显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无明显变化;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呈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干旱胁迫下,党参通过增加脯氨酸含量调控细胞渗透势,同时提高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产物对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49.
中麻黄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DNA提取方法,选择最适于中麻黄基因组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CTAB,SDS法、试剂盒法提取中麻黄基因组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得总DNA的得率和纯度,并进行ISSR-PCR扩增检测.结果:3种方法均可从新鲜中麻黄中提取出产量较高的基因组DNA,但其中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DNA纯度高,质量好,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也较明显;SDS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总DNA质量差,不适用于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结论: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为中麻黄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该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适用于中麻黄基因组PCR扩增和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二倍体黄芩、四倍体黄芩、甘肃黄芩的解热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药物组分别给予不同来源的黄芩生品、酒炙品水煎液灌胃,连续给药2 d。第3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0 μg·kg-1造模。2 h后,继续灌胃1次。造模1,2,3,4 h分别检测大鼠肛温,动物处死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PGE2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芩各药物组大鼠在造模2,3,4 h时ΔT显著低于模型组,且大鼠血清中IL-1β、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道地产区河北产黄芩组比较,甘肃黄芩Ⅰ组(生品)、Ⅱ组(酒炙品)大鼠2,3,4 h时ΔT均显著高于河北产黄芩组(P<0.05);同时,二倍体黄芩、四倍体黄芩、甘肃黄芩的Ⅰ组(生品)、Ⅱ组(酒炙品)大鼠血清中IL-1β、PGE2含量均显著高于河北产黄芩Ⅰ组、Ⅱ组(P<0.05)。结论 二倍体黄芩、四倍体黄芩、甘肃黄芩均有解热作用,但甘肃黄芩解热作用与道地黄芩有一定差异。不同来源黄芩生品与酒炙品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