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过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结构、考核方式及实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优化课程内容,积极开辟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及大学生科研项目为基础的第二课堂,建立培养本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冷冻贮苗降低当归早薹率的生理机制。方法:研究不同来源及大小当归种苗-10℃处理前后根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种苗越大,可溶性糖含量越高、蛋白质含量越低、丙二醛含量越高;相同级别不同来源的当归种苗之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差异。-10℃冷冻处理后,同一级别的当归种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处理前有所降低,丙二醛含量较处理前有所升高。结论:低温处理前后相同来源的当归种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与种苗大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3.
朱田田  晋玲  杜弢  崔治家  张弦飞  张延红 《中草药》2014,45(12):1764-1768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居群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12条引物共检测到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5.71%。中麻黄居群间的H为0.21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2 1,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59 3,基因流(Nm)为1.428 6,遗传距离0.014 4~0.159 8。结论甘肃中麻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居群间;中麻黄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47个菘蓝种质进行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开展其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研究。方法 采用试剂盒提取法提取菘蓝基因组DNA,用2条叶绿体DNA(cp DNA)序列和5条简单重复序列(ISSR)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通过软件Chromas、Mega 7.0、DanSP5、GenALEx对得到的序列进行校正、拼接及序列特征分析,利用软件PERMUT、PopGen1.31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和遗传结构分析,最后利用NTSYS软件得到47个菘蓝种质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树状图。结果 菘蓝47个种质的129个样本被成功扩增和测序,2个cp DNA序列经拼接后长度为1 412 bp,共有377个多态性变异位点,单倍型数为36个,Fu and Li''s D*检验在P<0.01水平上显著;基于cp DNA的核苷酸多样性(Pi)、平均遗传多样性(HS)和总遗传多样性(HT)分别为0.119 89、0.787和0.891,遗传分化系数遗传分化系数(Gst)、核苷酸分化系数(Nst)和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分别为0.117、0.468和0.488,基因流(Nm)值为0.615;基于ISSR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香农(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Nei''s基因遗传多样度指数(H)和Gst平均值为78.85%、0.334 8、0.218 6和0.754 4,Nm值为0.162 8。结论 菘蓝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丰富的单倍型类型,不同种质居群间遗传分化较明显,且基因交流不频繁,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种群近期积累了较多的低频基因突变,推测其历史上曾经历了显著的区域扩张。  相似文献   
35.
王艳  晋玲  杜弢  雒军  曾翠云  陈红刚 《中药材》2018,(2):256-260
目的:旨在明确甘肃省栽培秦艽斑枯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确定病原分类地位,利用常规植物病原学培养的方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秦艽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扁球形、黑褐色,55.3~125.8μm×51.7~115.3μm(平均83.3μm×83.2μm);分生孢子细镰刀形、披针形,具1~5个隔膜,多为3个,大小18.8~30.6μm×2.4~3.5μm(平均23.5μm×3.2μm)。通过ITS、LSU、RBP2和β-tubline多基因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将秦艽斑枯病病原菌鉴定为龙胆壳针孢Septoria gentianae Thüm.。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35℃、5~30℃和15~2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0和15℃;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连续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和病菌产孢;此菌在相对湿度75%以上时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 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5.0~8.0,最适p H为6.0、6.49和6.5;土壤浸渍液以及秦艽叶或根浸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结论:秦艽斑枯病是秦艽生长中的主要病害,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对采收期党参根部代谢组测定,探索党参适应干旱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单变量统计分析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对党参干旱胁迫下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结果 ①轻度干旱胁迫(LD)与正常(CK)组显著差异代谢物274个,其中142个上调,132个下调;中度干旱胁迫(MD)与CK组显著差异代谢物284个,其中157个上调,127个下调;重度干旱胁迫(SD)与CK组显著差异代谢物317个,其中133个上调,184个下调。②差异代谢物被注释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得到82条差异代谢通路,其中鞘脂类代谢为极显著富集的差异代谢通路(P<0.01),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丙氨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烟酸及烟酰胺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亚麻酸代谢和甘油脂类代谢为显著富集的差异代谢物通路(P<0.05)。③对富集前后3个对比组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类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脂肪酰基、羧酸类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物3类,其次在鞘脂类、吲哚类及其衍生物、有机氮化合物、甘油磷脂、嘧啶及其衍生物、类肽、甘油酯等类;与糖类相关的代谢物在党参干旱胁迫中表现为上调,脂类相关的代谢物脂肪酰基表现为下调,其余均表现为上调。结论 阐明了干旱胁迫下党参根中代谢物的变化,其中糖类和脂类相关代谢物是党参受干旱刺激后的主要产物,且此类物质可能是提高党参抵御干旱能力的主要原因,这为后期深入研究党参抗旱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藏药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线叶龙胆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利用来源、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定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确立鉴别特征。结果:其粉末中有念珠状增厚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和花柱碎片;薄层色谱中,供试品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重现性好。结论:本研究为该药材的生药鉴定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为当归褐斑病菌(Septoria sp.)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当归生长季节系统观察和描述症状发展变化过程.用平皿培养法和悬滴法测定温度、光照、营养和pH值对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影响,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测定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该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限分别为5~30℃(最适15~25℃)、5~30℃(最适20℃)和5~25℃(最适15℃);连续光照有利于此菌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此菌在75%以上相对湿度中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期需pH 4.0~10.0,孢子萌发pH 4.51~9.19,两者最适pH均为5.5,产孢pH 4.5~7.5,以pH 6.0产孢量最大;当归叶片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蔗糖液和土壤浸渍液则有抑制作用.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速度均缓慢,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39.
甘肃省羌活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陈秀蓉  杜弢  薛莉  晋玲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898-1901
目的:对甘肃省岷县、渭源等地的羌活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原鉴定.方法:采取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记载发病率,严重度.结果:共发现病害8种:壳二胞褐斑病Ascochyta levistici、白粉病 Erysiphe heraclei、链格孢灰斑病Alternaria burnsii壳针孢叶斑病 Septoria dearnessii、角斑病Pleospora sp.、茎点霉条斑病Phoma sp.、细菌性角斑病(属种待定)和1种病毒病(毒源待定).结论: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为害严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上病害均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检测甘肃不同产区党参种子质量,初步建立党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 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2-1995),以甘肃不同产地57份党参种子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党参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和发芽率等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进行分级.结果 确定发芽率、千粒重、净度、含水量为党参种子质量分级指标,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