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通过对四倍体黄芩D20新品系与普通二倍体黄芩生理生化指标、光合效能及产量间关系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相关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使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光合指标;产量测定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6 m~2(3 m×2 m),各小区移栽10行,行距20 cm,株距5 cm。结果:四倍体黄芩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二倍体,分别高出28%,2%,17%,除POD以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溶性糖含量则高出二倍体19%,MDA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黄芩,说明四倍体黄芩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田间试验表明四倍体黄芩及二倍体黄芩根长度并无显著差异,平均都可达34 cm,四倍体黄芩根粗亦不及二倍体,但其侧根数多于二倍体,最高可达8个,单根质量及总产量亦高于二倍体,增产量可达31.4%。结论:四倍体黄芩D20新品系由于染色体的加倍,使得植株生长势、抗逆性增强,保护植株少受病虫害侵害,从而间接影响药材最终产量的增加;四倍体黄芩光合能力的增强可增加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而植物干物质的积累直接影响其产量。这一特性对药用植物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和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大黄生境适宜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中药大黄3种不同基原植物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为种植区域的选取和优质大黄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全国范围内55个环境气候因子的空间数据和中药大黄3种基原植物的实际地理分布信息,预测中药大黄全国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和甘肃四省交界处,云南和陕西也有一些分布;药用大黄适宜生境的地理分布较其他2种基原植物有所东移,集中在四川中东部、甘肃和陕西南部以及重庆大部分地区。3种基原植物都以四川省生境适宜性最高,且分布面积最广。结论:中药大黄3种基原植物的生境适宜性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差异,且最适宜生境重叠区域较少,在人工种植选址时要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模糊数学法分析梭梭对寄生肉苁蓉的抗旱响应。方法以寄生荒漠肉苁蓉的梭梭植株为研究对象,用正常生长梭梭植株做对照,测定不同生长时期两者的抗旱相关理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法中的隶属函数,对梭梭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生长时期11项理化指标的变化不一致,用单独指标判断抗旱性其结果不一致。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贡献率较大的主成分中特征向量较大的6项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可溶性糖、水分利用效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梭梭抗旱性表现为5月强于6月强于4月,在4~6月份的抗旱性均为寄生肉苁蓉的梭梭强于未寄生肉苁蓉的。结论梭梭的抗旱性受环境变化及肉苁蓉寄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项目(bachelor of medicinebachelor of surgery,MBBS),是我国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MBBS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我国医学院校教学中的一个普遍课题。笔者以自身MBBS留学生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对MBBS留学生的教学特点进行了总结,以便促进MBBS留学生教学的发展和交流,推动MBBS留学生临床教学的规范化进程,增强培养高水平医学留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黄芪和党参栽培品种(系)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系)黄芪和党参的遗传关系。方法对25个不同品种(系)黄芪和17个不同品种(系)党参进行ISSR-PCR扩增,用Popgen32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应用NTSYS软件构建Nei's遗传距离UPGMA聚类。结果黄芪、党参样本分别检测出62、100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均为100%,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37 6、0.472 7,Nei's基因多样度平均值分别为0.361 3、0.307 4;黄芪在遗传距离0.59、党参在遗传距离0.50处均被聚为2类。结论不同品种(系)的黄芪和党参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品种(系)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广州市居民碘营养状态与甲状腺结节疾病临床特征的关联。方法 收集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成人人群,且同期行甲状腺B超、尿碘以及甲状腺功能相关检查者;根据尿碘水平进行评判分组,尿碘<100 μg/L为碘营养不足组;尿碘100~199 μg/L为碘营养适宜组;尿碘200~299 μg/L为碘营养超适宜量组;尿碘>300 μg/L为碘营养过量组。观察尿碘与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和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入组观察1107例,尿碘中位数93.40 μg/L,其中甲状腺结节患者309例,与碘适量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比较,其他不同的碘营养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碘营养水平对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患病率亦无显著影响;与碘适量组人群相比,碘营养不足和碘过量组FT3和FT4显著增高,而对应TSH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广州市居民成人碘营养偏低,碘营养水平不足或过量均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氮肥用量对万寿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施肥技术、常规稀释平板法对万寿菊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在不同氮肥水平下万寿菊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不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均成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结论氮肥的多少与土壤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数量有关,该试验结果可以为万寿菊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和外植体对黄芩短枝生根和愈伤诱导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短枝生根和愈伤诱导及继代培养基。方法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配制成5种短枝生根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BA和NAA或2,4-D,配制成5种培养基。将剪下的枝条用清水冲洗2~3 h,再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将带1个腋芽或不带腋芽的茎段和叶片接种到培养基中。结果1/2MS培养基是最佳的1年生和2年生短枝生长和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100%,腋芽的增殖倍数高达3.1和3.4;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及愈伤最佳的继代培养基均为MS+BA2.0 mg/L+NAA0.1 mg/L。结论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黄芩短枝生长势和生根有抑制作用,高浓度BA配比较低浓度NAA适于愈伤诱导,1年生和2年生短枝生根时对生长素的反应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菘蓝组织培养中不定芽发生途径再生植株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菘蓝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组合、设置不同的pH处理,研究其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不定芽生根。结果:菘蓝下胚轴具有很强的形态发生能力,从其表面和切口处可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MS+6-苄基腺嘌呤(6-BA)1.0 mg·L-1+吲哚乙酸(IAA)0.5 mg·L-1+3%蔗糖+0.7%琼脂;MS+6-BA 1.0 mg·L-1+萘乙酸(NAA)0.5 mg·L-1+3%蔗糖+0.7%琼脂;MS+激动素(KT)2.0 mg·L-1+IAA 0.8 mg·L-1+3%蔗糖+0.7%琼脂,均可有效诱导菘蓝下胚轴分化、产生不定芽和促进芽生长,pH为5.4时下胚轴生长势最好,叶缘光滑;pH为6.2和6.6时会出现玻璃化现象,小芽弯曲,叶缘有锯齿产生。1/2 MS+吲哚丁酸(IBA)1.0 mg·L-1+2%蔗糖+0.7%琼脂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不定芽发生途径是菘蓝离体快繁的理想途径,研究结果为培育优质的菘蓝种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在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揭示盐胁迫对半夏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方法:以半夏植株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盐浓度(0、50、100、150、200 mmol/L)处理,在胁迫第5、10、15天时取半夏根、块茎及叶片进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结果: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半夏植株各部位的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MDA含量及块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大致呈上升趋势;半夏各部位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则先升高后下降;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 IAA)含量逐渐降低;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AB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半夏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能在100 mmol/L盐浓度且受胁迫时间少于10 d的范围内,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调节胁迫反应激素与生长发育激素等来抵御盐胁迫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