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信息动态     
患者女,75岁.因全身弥漫性潮红、脱屑伴瘙痒2个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弥漫性潮红、脱屑,逐渐加重,自觉皮疹处疼痛.10余天前患者无诱因出现白细胞降低,1d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前胸及颜面部严重红肿伴喘息、气短,以剥脱性皮炎收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精神一般,睡眠差,食欲可,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7.5 kg,体力下降.既往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曾间断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厄洛替尼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二线/三线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62例。收集厄洛替尼治疗前的血样,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IL-1β、IL-2R、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以细胞因子的中位值为临界值,将细胞因子水平分为高水平组及低水平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入组病例进行生存时间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法对细胞因子水平、病例临床特征与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组病例中位年龄为58岁。其中男性109例,女性53例;吸烟者74例,不吸烟者88例;病理类型为腺癌122例,鳞癌27例,其他类型13例;ECOG PS评分0~1分的病例139例,2~3分23例。在多因素分析结果中,IL-1β、IL-2R和IL-6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ECOG PS评分、吸烟状态、病例类型及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而TNF-α的表达水平与吸烟状态相关(P=0.04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L-6低表达的患者比IL-6高表达的患者有更长的生存期(P<0.01),TNF-α低表达的患者较TNF-α高表达的患者有更长的生存期(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6与TNF-α均为独立的生存相关因子(P<0.01)。结论在二线/三线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IL-6、TNF-α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高表达者长,提示IL-6和TNF-α可能成为厄洛替尼在治疗晚期NSCLC中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白细胞计数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不良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1日—2015年8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丹东市第一医院、辽阳县医院和大洼县医院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1 5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其白细胞计数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的1 5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 RS)得分为(1.47±1.79)分;其中,无残疾组患者1 219例(76.6%),残疾组患者284例(17.9%),死亡患者88例(5.5%);共372例患者(23.4%)为短期预后不良。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和胱抑素C水平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6.50×10~9/L^8.09×10~9/L和≥8.10×10~9/L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分别为白细胞计数<5.30×10~9/L患者的2.382倍(OR=2.382,95%CI=1.445~3.925)和2.531倍(OR=2.531,95%CI=1.574~4.069)。结论白细胞计数水平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徐州医学院学报于1998年开设了护理专栏,为护理人员从事临床护理科研工作、撰写护理稿件开辟了园地。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的学历为中专毕业,在校期间大多未受过如何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的有关教育,因此对正确的科研方法知之甚少,尤其缺乏科研的选题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55.
"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导式”实验教学法与传统实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将学生分为试验组(“学导式”实验教学法)和对照组(传统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试验组学生实验理论考核和实验总评较对照组高。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赞成“学导式”教学法,认为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结论:“学导式”实验教学法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胸外科1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瘘及时手术,中晚期瘘胃肠减压,充分彻底冲洗和引流,肠内营养支持,均可痊愈.结论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选择有效治疗措施,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7.
采用常规致畸实验方法,给予妊娠大鼠432.80 mg/kg、135.25 mg/kg、43.28 mg/kg(1/5-1/50 LD50)硫酸铟经口灌胃染毒,以探讨硫酸铟的致畸效应以及其对雌性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结果染毒组孕鼠孕末增重明显降低,吸收胎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胎仔仅见个别有卷尾、波状肋、少肋等,未见到腭裂、脑外露、器官缺失等典型畸变;各染毒组成形胎仔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硫酸铟具有明显早期胚胎毒性作用,可导致早期胚胎大量死亡并形成吸收胎。其致畸作用及对成形胎仔的生长发育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对比胸腺肽辅助微量元素与转移因子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静脉血免疫球蛋白改善情况,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 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的所接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儿分为A 组、B组、C组,每组患儿 各40例.三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均应采集其静脉血以测定免疫球蛋白的含量,A 组患儿静脉滴注胸腺肽,B、C组患儿则在A 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微量元素、转移 因子.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静脉血中免疫球蛋白改善情况.结果 经临床用药治疗,B、C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82.5%、95.00%,明显的 有效于A 组患儿的67.5%,B、C组患儿间的治疗效果与A 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的治疗效果高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治疗三组患儿的静脉血免疫球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了改善,其间的差异有着统计方面的意义(P <0.05);C组患儿的静脉血免疫球蛋白改善程度优于B 组的改善程度,两组患儿的改善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胸腺肽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两药合用起到了增 强患儿免疫力的双重功效,在治疗的过程中未见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乳腺钼靶X线和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钼靶X线片中均未见肿块及钙化,其中9例乳腺可见结构不良,部分可见毛刺,6例腺体不对称致密伴局部皮肤增厚,3例乳导管阳性征伴乳晕区皮肤增厚,5例诊断为未见肿块而漏诊。超声诊断21例患者可见单纯肿块,2例未见任何征象而漏诊。结论:X线钼靶片联合超声检查,有助于钼靶未见肿块及钙化的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0.
李冰  李雪飞  周彩存 《肿瘤》2011,31(8):751-755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甲基磺酸敏感性基因19(methyl methanesulfonate sensitivity gene19,MMS1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er,NSCLC)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患者299例,应用AllGloTM探针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PCR,RFQ-PCR)的方法分析MMS19基因rs3740526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情况,采用卡方和回归方法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以及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MMS19(rs3740526)基因型在不同年龄、性别、吸烟群体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09、0.621和0.755),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鳞癌和腺癌)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调整后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分别为0.359[95%可信区间(confi dence interval,CI)=0.162~0.795,P=0.012]和0.445(95%CI=0.213~0.930,P=0.031)。结论:DNA修复基因MMS19rs3740526的多态性可能与NSCLC组织学类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