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筛查一个Usher综合征Ⅰ型家系的致病变异位点,分析其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方法详细采集先证者的临床表型及家族史,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应用Sanger测序对疑似致病变异以及家系其他成员的携带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10岁时出现夜盲、白内障等症状,之后发生视网膜变性,并随年龄增加出现耳聋症状。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提示其携带MYO7A基因c.2694+2T>G及c.6028G>A复合杂合变异。其姐携带相同的变异位点,且表型与先证者相似。先证者女儿携带MYO7A基因c.6028G>A杂合变异,表型无异常。结论明确了一个Usher综合征Ⅰ型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丰富了该病的表型与基因型数据库,为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NeoE是费氏链霉菌合成新霉素途径中一种重要的NAD(P)+依赖性脱氢酶,本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其生物学性质及其对新霉素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由NCBI网站蛋白质数据库获得NeoE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及软件分析预测其特征。随后构建neoE过表达质粒,以接合转移方式得到高产重组菌株SF-neoE。最后经摇瓶发酵以及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探究NeoE对新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NeoE由340个氨基酸组成,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228.33 Da,理论pI值5.14,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是一个疏水性的稳定胞内蛋白。对含空载质粒菌株和重组菌株摇瓶发酵与RT-qPCR分析,结果表明第48小时neoE的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菌株提高了2.1倍,且NeoE的过量表达使得新霉素效价提高42%。结论 该结果为提高新霉素效价提供思路,并为后续定向改造NeoE探究其对费氏链霉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供血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效果,并讨论其供血因素。方法共收集到26例膈下肝前部的肝癌,做双侧内乳动脉造影。比较有或无内乳动脉供血两组肝癌的栓塞次数、肿瘤大小、第一次TACE距IMA造影的时间、膈下动脉供血情况、肝动脉是否闭塞、其他治疗方法等。结果在这26例中,8例有内乳动脉、18例无内乳动脉供血。在有IMA供血组,已行栓塞2~10次;在无IMA供血组,已行栓塞0~5次两组肿瘤大小的平均值分别5.0和6.4cm,肝动脉栓塞在IMA组为6例,在无IMA供血组为0。第一次TACE距IMA造影的时间为3~53月;无IMA供血组为0~89月,膈下动脉供血分别为6例和3例。结论膈下肝前部的肝癌,不论肿瘤大小,在多次栓塞治疗肝动脉闭塞之后,内乳动脉则成为主要供血动脉。行IMA造影和栓塞是控制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23种信号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sjTRECs)的存在情况,从而了解胸腺近期输出各TCR Vβ亚家族naive T细胞的功能。方法利用半巢式PCR分别扩增10例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中的23种Vβ~Dβ1 sjTRECs,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TCR Vβ亚家族sjTRECs在大部分正常人和部分B-ALL患者中均可检测到,与正常人比较,B-ALL病人的Vβ24~Dβ1 sjTRECs出现频率比正常人高,且有统计学意义(80%:30%,P=0.0285),另有18个家族的Vβ~Dβ1 sjTRECs比正常人低,其中在Vβ1(30%,P=0.0285)、Vβ12(20%,P=0.0285)、Vβ13(40%,P=0.0043)、Vβ15(20%,P=0.0022)和Vβ18(20%,P=0.0089)5个亚家族sjTRECs出现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LL病人胸腺输出大多数Vβ亚家族naive T细胞功能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5.
16.
谁来关注那些孤寡老人、下岗职工、残疾人、军烈属等弱势群体?又该怎样关注他们? 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用独特的方式把人性的关怀投向了他们:面向现有108家药店所在社区免费赠送小药箱。据了解,小药箱内装基本药品、器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ALCAM基因在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以及ALCAM在淋巴细胞内皮黏附、跨淋巴内皮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LCAM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应用Lipofectin2000将ALCAM-si-RNA转染到人食管癌细胞株KYSE30、EC9706;采用RT-PCR方法检测敲降效率;通过体外与淋巴内皮细胞黏附实验、跨淋巴内皮迁移实验研究ALCAM基因对食管癌与淋巴内皮细胞黏附、跨内皮的影响。[结果]ALCAM在食管癌组织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ALCAM-siRNA能显著敲降EC9706中ALCAM的表达。淋巴内皮黏附实验结果显示,敲降ALCAM的食管癌细胞EC9706与LyEC黏附的细胞数为195±16,而亲本细胞的黏附细胞数为563±67,其与LyEC黏附的能力显著下降。跨淋巴内皮实验结果显示敲降ALCAM的EC9706细胞跨过LyEC数量为36±17,与亲本细胞跨过内皮的细胞数(73±16)相比,敲降ALCAM的食管癌细胞的跨内皮能力显著下降。[结论]ALCAM促进食管癌细胞与淋巴细胞内皮黏附以及跨内皮迁移,可能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阻断这种黏附作用有可能治疗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胃癌SNU5肿瘤细胞系及其高侵袭细胞亚系中是否含有SP细胞,并验证该表型细胞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体外筛选出高侵袭细胞;经Hoechst33342染色,应用流式检测并分选出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应用无血清培养方法检测SNU5亲本细胞、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中的成球能力。将分选出的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进行侵袭实验、划痕迁移实验。裸鼠皮下接种,检测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的自发性肺转移能力。基因芯片的方法分析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经过三轮筛选建立了稳定的高侵袭亚细胞群SNU5-P3。SP分选检测发现,SNU5-P3的SP细胞比例为1.6%;无血清培养发现,SNU5-P3-SP细胞成球数为104±19,显著强于SNU5以及SNU5-P3-non-SP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发现,SNU5-P3-SP细胞的侵袭能力比SNU5、SNU5-P3-non-SP细胞增强近2.5倍。划痕迁移检测发现,SNU5为-P3-SP运动能力显著增强,划痕24h愈合。体内移植瘤转移实验发现SNU5-P3-SP细胞自发性肺转移率为100%,SNU5为50%,而SNU5-P3-non-SP仅有16.7%。基因芯片分析,获得733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50个,36%的基因与侵袭转移有关。结论:胃癌SP表型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征,在胃癌侵袭、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牙源性上颌窦罕见异物漏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因"反复鼻阻、流脓涕3年余,加重伴头痛2个月"入院.患者自诉约3年前受凉后感鼻阻,以夜间平卧时明显,伴流黄绿色脓涕,不易擤尽.当时尤头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抗感染治疗后鼻阻减轻、脓涕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