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现将我院2001-2002年收治的45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总结如下。本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60-85岁30例,平均年龄66.3岁,其中60-69岁30例;占66.67%;70岁以上15例占33.33%。 相似文献
42.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是指肘关节后脱位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高处坠落伤和车祸伤是其常见原因[1],且多发生于年轻人.该病属肘关节严重的高能量创伤,属于罕见的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一种”[2].这类损伤均同时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的撕裂,其治疗效果远较单纯肘关节脱位差,造成严重的创伤性后果,影响患者伤肢的功能.恐怖三联征的治疗目的是重建肘关节足够的稳定性,进行早期、无痛的功能训练,恢复肘关节足够的活动范围,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即屈伸和旋转各100度.本科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44.
4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组织退行性病变、破坏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关节炎,病发年龄多在50岁以上,以女性肥胖者多见.多因各种急慢性损伤.风寒湿邪的侵袭,气血凝滞,壅塞不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等原因引起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畸形为主要症状,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增长的趋势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它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慢性致残的主要疾病,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损害.本科自2007年9月~2009年9月对5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患者实施了中医的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1],约占心脏破裂的10%,心肌梗死总病死率的5%。此类患者病死率高,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患者病死率。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3月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心功能Ⅳ级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个体化护理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6岁,于2013年3月1日,因"乏力、活动后气短伴咳嗽38 d"入院。43 d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内科 相似文献
47.
48.
49.
目的 评价Cypher支架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方法 对我院11例冠心病患者14处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置入11个Cypher支架的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4 2 - 76岁;患者中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各为4、6和5例,1例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4h行急诊PCI术。14处病变弥漫性病变4例,管状病变5例,分叉处病变2例,慢性完全性闭塞3例;使用支架直径2 .5~3.5mm ;所有患者行PCI术前1d服用肠溶性阿司匹林片和氯吡格雷各30 0mg ,置入支架后予低分子肝素钠5 0 0 0U皮下注射,每12h 1次共7d ,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mg d ,6个月,术后长期服用肠溶性阿司匹林10 0mg d ;11处病变都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结果 11处病变选择Cypher支架置入成功,术中术后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所有患者随诊3~2 0个月。有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行冠脉造影术,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只要选材恰当,手术操作规范,PCI术中选用Cypher支架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和有效,降低再狭窄率,特别是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并以此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进行个体化干预。方法分析了于2010-2012年间我院诊治的385例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对比了应用防低血压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前后低血压相关事件(晕厥、跌倒)的发生情况。结果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9.6%(37/385),主要的影响因素为高龄、α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血压控制不佳。实施低血压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低血压相关的不良事件由人均4.6例次/年降至0.9例次/年,干预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OH发生较为常见,需重视监测直立位血压。影响OH因素为高龄、α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及血压控制不良。综合性的防低血压措施可有效降低其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