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了甲亢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导致甲亢危象,抢救不及时,甚至危及生命.以下对甲亢的五种并发症逐一介绍: 甲亢性心脏病 甲亢性心脏病是指甲亢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以病史较久未能良好控制者和老年甲亢者多见.  相似文献   
82.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活性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它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等.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些反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包括LINE-1甲基化、Alu甲基化、DDAH2启动子甲基化;Sirt1与SET7等组蛋白修饰相关酶;miRNA-126、miRNA-21、miRNA-125b等.随着表观遗传改变检测手段的改进,表观遗传学标志物有可能成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新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 69例及正常对照 3 0例 ,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3 1例和甲襞微循环异常组 3 8例 ,分别检测甲襞微循环、计算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及总积分 ,同时检测血浆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载脂蛋白A1 (apoA1 )、载脂蛋白B(apoB)、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血浆胰岛素及双下肢血管多普勒 ,分析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以及和上述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的流态积分与 12 0min血糖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681,P <0 .0 0 1)。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股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异常与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比较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07年8月—2008年7月14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被定义为颈动脉或下肢动脉存在任何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Kappa统计方法评价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类型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单纯以颈动脉或下肢动脉超声检测作为诊断依据,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分别为27.0%和62.2%,联合检测患病率为66.2%.颈动脉超声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间的Kappa值为0.32(95%CI0.22 ~0.42),下肢动脉超声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间的Kappa值为0.91 (95% CI0.84 ~0.98).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发生粥样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6.5%)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或单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为0%及10.3%).结论 联合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发生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应该更加积极干预以减少将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中与FAM172A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深入研究新发现的蛋白质FAM172A生物学功能及在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pGB-FAM172A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株Y190.人胎脑cDNA转化诱饵酵母菌,于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Leu/-Trp/-His)上生长,从中筛选到35个单克隆进行β-半乳糖苷酶克隆转移滤纸实验,对蓝色克隆者进行质粒抽提,转入大肠杆菌DH/OB,进行抗性筛选,从中提取质粒,一对一与诱饵质粒pGB-FAM172A共转酵母细胞Y190,进行验证鉴定,提取质粒DNA进行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pGB-FAM172A质粒,经严格筛选,共有10个阳性克隆,分别进行测序、序列比对,成功筛选出6个与FAM172A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RTCD1、MOCS2、A2M、KCNIP1、BTBD2和TOX2.结论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6个可能与FAM172A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FAM172A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6.
正常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特点。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2 4例正常人、12 5例Graves病 (GD)甲亢患者及 136例桥本甲状腺炎 (HT)甲减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 (TG)、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r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 )、超敏促甲状腺激素 (s 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TSH受体抗体 (TRAb) ,分析正常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特点。结果 :正常人群TGAb、TPOAb、TRAb有一定阳性率 ,分别为 4 .94 % (16 /32 4 )、7.10 % (2 3/ 32 4 )、3.4 0 % (11/ 32 4 ) ,但滴度较低。与GD甲亢及HT甲减患者相比 ,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正常人的TGAb、TPOAb、TRAb的滴度明显减低 (P <0 .0 5 )。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正常人的TGAb、TPOAb、TRAb的滴度与甲状腺抗体阴性的正常人的TGAb、TPOAb、TRAb滴度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正常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存在一定阳性率 ,但正常人群所出现的甲状腺抗体无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87.
Leptin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瘦素(Letin)主要参与体重调节。研究发现Leptin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Leptin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室旁核中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对HPTA的调节作用,而HPTA则可能通过影响体脂含量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发挥对Leptin的调节作用。甲状腺疾病时血Leptin水平会发生改变,可能升高、降低或正常,各家报道结果很不一致。Lept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86例,均进行免散瞳眼底摄片,按伴或不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300例)和不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2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血压、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和空腹C肽、餐后2 h血糖和餐后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肝功能、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和不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收缩压、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清蛋白、肾小球滤过率(eGFR)、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降压药服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和年龄后,两组仅高血压患病率和降压药服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病率为51.2%(300/586),其中男性为44.6%(166/372),女性为62.6%(134/214),男女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00,P=0.105)。不同年龄段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1,P<0.001)。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单纯视网膜动脉硬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视网膜病变和同时发生视网膜动脉硬化及视网膜病变的患者(χ2=134.25,P<0.001|χ2=89.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异常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GFR相关(P<0.05)。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病率高,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GFR是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李连喜  胡仁明 《医学综述》2007,13(20):1558-1560
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生长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糖化蛋白,在体内参与多种生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PAI-1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在生理浓度范围内PAI-1可以促进肿瘤血管新生,而在药理作用范围内高浓度的PAI-1则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细胞黏附以及细胞迁移的调节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10例住院T2DM患者分成甲状腺功能正常组(A组,186例)、甲亢组(B组,8例)和甲减组(C组,16例),检测三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TGAb、TPOAb的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TSH明显减低(P<0.01);C组FT4明显减低(P<0.01),TSH明显增高(P<0.01)。B组及C组TPOAb阳性率分别为25%和50%,均明显高于A组的8.6%(P<0.01)。结论临床上可将TSH和TPOAb作为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