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0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三个不同剂量铝(130、300、1200μg/ml)与氟(300μg/ml)拌饲喂养大鼠12周,取血和骨作铝、氟、钙、磷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单纯氟组血和骨氟含量显著增高。三个不同剂量铝与氟混合组,血和骨氟含量显著下降,则摄铝量与骨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三个单纯铝组,血和骨中铝含量与投铝量不平行,以中剂量铝组含量较高。低和中剂量铝与氟混合组血和骨铝含量亦显著下降,但大剂量铝与氟混合组血和骨铝含量仍较高。各组血和骨钙及骨磷含量无显著改变,但中和高剂量铝组以及高剂量铝加氟组血磷显著增高,与血铝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2.
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先天畸形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居民出生缺陷或先天畸形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村和非中毒村近30年出生先天畸形的发生情况;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新生儿出生时缺陷情况。结果砷中毒村居民先天畸形现患率为18.26‰,非中毒村为6.9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1)。砷中毒妇女先天畸形(出生缺陷)出生率为22.05‰,非砷中毒妇女为10.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P<0.01)。畸形中以胎记、腹股沟斜疝、唇裂、外耳畸形及多(并)指(趾)为多见,主要分布于0~19岁人群。结论砷中毒村出生缺陷或畸形率显著高于非中毒村,表明当地出生缺陷或先天畸形高发与砷中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贵州省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主要分布于4县9乡镇32个行政村,暴露人口约4万人,8700余户.现症病人2848人。其主要流行特点为室内砷暴露水平与煤含砷量、用煤量、燃煤时间、房屋大小及通风情况、食物干燥储存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多途径摄砷;多在冬季发病,起病较急,首先出现亚急性砷中毒表现:肝硬化腹水是主要死因之一;氟、砷、二氧化硫等多重污染共存。该病在贵州省发生与流行已久,虽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未能得到完全控制,建议在病区政府领导下.制定限期控制行动计划,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基础,禁采高砷煤、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尽快控制病区砷污染。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为在普定县试点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防制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工作传播策略的制定、传播活动的实施及效果评估提供基础和对比资料。方法用Dean氏法对两村村小学8~12岁学生进行氟斑牙调查,目标人群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采用先分层再随机抽样,生活习惯和样品采集采用随机入户。结果号营村目标学生和目标妇女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1.59%和27.48%,杨柳村为0和0.47%。号营村铁炉、台灶正确使用率和敞烧蜂窝煤炉率分别为96.23%、46.00%和48.26%,杨柳村为68.16%、3.54%和6.10%。结论两村地氟病发生主要由当地村民不健康生活习惯引起,相关知晓率较低,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取得理想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贵州省不同经济条件地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地氟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燃煤型地氟病流行区分别抽取经济条件好、中等、差的村各1个,开展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在每个村单纯随机抽取30户家庭调查燃煤型地氟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家庭炉灶使用情况及粮食干燥、淘洗等相关行为生活情况。结果家庭户主的地氟病知晓率分别为83.6%,较干预前的38.0%有明显提高;农户家庭炉灶正确使用率为由干预前的48.8%提高到85.8%;玉米正确干燥率由干预前的16.6%提高到86.0%,玉米食用前淘洗率也由干预前的34.5%提高至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目标人群及家庭的认知和行为得到明显转变,全部干预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针对各村所采取的健康教育措施适合自身实际,效果显著,可供其他同类病区参考。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实施综合防治后,燃煤砷对食物含砷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1年,根据贵州省地砷病历史资料,选择2005年实施综合防治后的兴义、兴仁和安龙3个病区县的25个病区村为调查点.根据家中煤样来源的不同,每村每种煤样选择5户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家中日常用煤及辣椒、玉米进行含砷量测定.根据《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WS 277-2007)中的规定,按测定后的家中煤含砷量的高低,将被调查的居民分为低危险因素组(煤砷含量≤40 mg/kg)和高危险因素组(煤砷含量> 40 mg/kg),分析两组家庭食物砷暴露的风险.将调查结果与综合防治前1991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煤样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玉米和辣椒测定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结果 在3个病区县的25个病区村共检测煤样125份,平均含砷量为30.54 mg/kg;检测辣椒样125份,平均含砷量为0.25 mg/kg;检测玉米样125份,平均含砷量为0.20 mg/kg.辣椒高、低危险因素调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1,P<0.05).病区煤、玉米、辣椒中平均含砷量与1991年(472.49、5.28、586.60mg/kg)比较,明显降低(Z=-9.15、-11.93、-9.94,P均<0.05).结论 综合防治在防控砷污染物方面取得了预期成效,地砷病病区粮食污染显著降低,部分达到国家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应持续坚持病区防控的后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7.
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12  
目的全面了解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为制定全省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防制策略和规划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全省燃煤地区的燃煤方式、食物干燥与保存方法、环境介质含氟量、8~12岁儿童氟斑牙和尿氟水平、成人氟骨症情况等进行横断面抽样调查。结果燃煤地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5.99%,16岁以上人群氟中毒临床症状体征阳性检出率为27.03%,其中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57.47%,重度氟骨症检出率为7.13%;病区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贵阳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7市(地、州),重病区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病区人口约1900万。结论贵州省地氟病流行现状仍然严峻,流行程度有所降低,但病区范围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营养因素对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个重病区村寨和1个对照病区村寨作了营养因素相关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Chinese DRIs》及《食物营养计算器V1.6》进行相关营养素计算,比较分析儿童和成人膳食营养水平。结果:2个重病区成人和儿童能量、蛋白质摄入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照病区村;重病区村人群B族维生素和钙、锌、硒等元素摄入不足,尤以钙缺乏最为明显,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病区村。结论: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锌、硒等元素缺乏对地氟病重病区形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
目的应用质子微探针法检测氟在大鼠牙齿和骨骼中的分布,为无损伤检测组织标本化学元素含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大鼠牙齿和股骨新鲜标本或经包埋,用核子加速器发射质子射线轰击标本,与靶元素氟产生高能核反应,放出特异射线被仪器收集检测。结果各发育期牙本质中氟含量显著高于牙釉质中氟含量,矿化期牙釉质和牙本质中氟含量显著高于分泌期和成熟期氟含量。大鼠摄氟10周(100mg/L)未见氟在牙齿中的上述分布规律。正常大鼠皮质骨与松质骨中的氟含量接近,而摄氟大鼠前者摄氟远较后者高。结论核质子微探针技术检测组织元素含量,不需对标本特殊处理,标本检测后可作病理和其他观察,方法敏感准确和快速。  相似文献   
90.
贵州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多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着色、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在2004年11月太原召开的《减轻砷中毒危害国际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公布,地方性砷中毒正威胁着至少2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万人口。其中多数为亚洲国家,以中国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