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7篇
  5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对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以提高RA的诊断率。方法 CCP抗体利用ELISA法,RF利用免疫比浊法。对59例患病2年以上RA患者和158例早期疑似RA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在患病2年以上R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8%、44.1%和69.5%,在早期疑似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0.1%、64.6%及81.0%,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2.
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晚期癌痛患者家庭病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吗啡PCIA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以往吗啡的用量,吗啡PCIA分三种情况,共24例。结果:采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止痛效果良好,吗啡的血药浓度稳定。患者可根据疼痛主动给药,可避免吗啡的滥用及成瘾,同时大幅度地减轻口服或肌肉注吗啡而产生的毒副反应。结论:此方法简单,易于在家庭病床开展。  相似文献   
93.
性的变化会影响到5-FU化疗的有效性和毒副反应,而DPD、TS和MTHFR活性受到其编码基因的影响,相应基因的多态性使得不同患者对5-FU的反应出现差异.结论:研究DPD、TS和MTHFR基因型多态性,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使得从基因水平上直接检测5-FU的反应成为可能,达到对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4.
陈情  李越  颜若难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8):944-948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肺癌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及B型利钠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IMRT的肺癌患者203例,比较分析放疗前、放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及B型利钠肽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引起上述指标异常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率52.1%,大多发生在放疗后第1个月,以ST-T改变为主,IMRT后患者心电图ST-T改变较放疗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放疗后心肌酶谱和B型利钠肽异常率分别为39.9%和4.9%,放疗后2个月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B型利钠肽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45,P=0.012)。肿瘤大体分型、治疗方式及放疗总剂量是影响肺癌患者放疗后心电图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放疗总剂量是影响心肌酶谱及B型利钠肽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肺癌IMRT可导致心电图、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B型利钠肽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放疗总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越  马长青 《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2):902-904
目的:为更好地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特别是剧烈的顽固性疼痛。方法:我们引进和采用了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方法PatientEpiduralControlledAnalgesia(PECA),观察了22例疼痛交剧烈的患者,其虽经不同途径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但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对此采用PCA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除8痛,在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同时使除痛效果明显提高。注射液浓度依病程长短焦部位及  相似文献   
96.
目前卵巢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大量数据证实卵巢癌的预后和早期发现存在着明显的关系。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85%~90%的卵巢癌患者有早期症状和体征。如果患者和医师能尽早意识到卵巢癌的临床表现,辅助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其早期诊断是可以实现的。近年来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的研究特别是肿瘤标志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将会最终改善卵巢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本文主要对临床症状、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技术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16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37例,中青年组129例,并从病因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方面加以总结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组的基础心脏病以退行性心脏瓣膜病(62.1%,23/37)和冠心病(24.3%,9/37)多见;老年组发热患者的体温多在38.5℃以下(75.7%,28/37),心脏杂音以主动脉瓣区杂音(51.4%,19/37)为主;老年组的栓塞发生率(13.5%,5/37)低于中青年组(31.8%,4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的血培养阳性率为43.2%,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为(73.0%,27/37),其中主动脉瓣赘生物多见(48.6%,18/37);老年组住院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P<0.01),两组术后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转归较中青年患者差;其临床特征不典型,血培养阳性率低,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8.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Ⅱ孔房间隔缺损 (ASD)患者是否合并肺动瓣狭窄 (PS)的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 (Vpvmax)界限。超声心动图 (TTE)诊断单纯性Ⅱ孔ASD 98例 ,ASD合并PS 2 7例 ,均行心外科手术治疗 ,比较TTE诊断与外科手术结果。结果显示 ,98例单纯性Ⅱ孔ASD手术证实正确 ;TTE诊断Ⅱ孔ASD合并PS 2 7例中 1 9例正确 ,另外 8例患者为单纯性ASD。研究表明 ,TTE诊断ASD患者是否合并PS时 ,应结合二维超声和Vpvmax综合判断 ,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当Vpvmax增高达 2 6 5~ 3 2 5m/s时 ,应考虑合并有肺动脉瓣狭窄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盘源性腰痛患者116例,按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以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变化以及治疗1个月后的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在损伤脊髓内的迁移分布与脊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用NYU-impactorⅡ装置以10 g·25 mm损伤大鼠T10脊髓,1周后将急性分离、纯化、鉴定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大鼠OECs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及其首尾两侧,OECs的移植量为90 000/μl.在移植后13周时间内,镜下定性观察OECs在冰冻切片上的迁移分布特征,然后对其分布面积和长度进行半定量观察.脊髓运动功能用BBB评分法测定.结果 移植后早期OECs主要聚集在移植部位,并逐渐向周围迁移扩散,但主要沿脊髓纵轴向首尾方向扩展,脊髓空腔内也可见移植的OECs.OECs的分布面积和长度分别由术后1周时的1.33 mm2和4.23 mm逐步扩大到13周时的3.30 mm2和7.68 mm.与此同时,大鼠损伤脊髓的运动功能也得到逐步恢复.结论 OECs植入挫伤脊髓后可以迁移游走,且与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ECs in injured spinal cord and discuss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function. Methods The rats were contused by a force of 10 g · 25 mm with NYU-impactor at T10 level. The OECs acutely isolated from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 rats were purified, identified and then transplanted into the injured site and the rostral and caudal parts of the spinal cord one week after injury, with total volume of the transplanted OECs for 90 000/μl. Within 13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ECs were qualitatively observed on the cryo-sections under fluorescence light microscope. The area and the length of OECs distribution were semi-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The locomotor fun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was appraised by BBB score. Results OECs were located collectively in the transplanted site at early stage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then spread gradually mainly along the long axis of the cord. OECs could be found in the cavity of the contused spinal cord. The area and the length of OECs distribution were increased from 1.33 mm2 and 4.23 mm respectively at one week to 3.30 mm2 and 7.68 mm respectively at 13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the meantime, the locomotor function was gradually improved. Conclusion OECs can migrate within the contused spinal cord, as may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locomotor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