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米非司酮(Ru486)与米索前列醇合并用于早期妊娠流产,深受育龄妇女的欢迎,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院自1997年10月开始应用于孕13~2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作一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自1997年10月~199...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OPG)的效果,为儿童OPG的治疗探索新方向。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化疗的OPG患儿30例,根据是否加用贝伐珠单抗分为传统化疗组(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n=12)和联合化疗组(贝伐珠单抗、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n=18)。随访至化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后的视力、肿瘤大小及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化疗组肿瘤缩小患儿比例高于传统化疗组(P < 0.05)。两组视力好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传统化疗可有效使肿瘤体积缩小,且与传统化疗相比,化疗的不良反应并不增加,可作为儿童OPG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33.
儿童髓母细胞瘤两年内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B)两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对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12月收治的123例MB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n=30)和非复发组(n=93),分析影响儿童MB两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因素间的PFS率。结果 大细胞/间变型、M分期,均为儿童MB两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期为M+者,其复发风险为M0的3.525倍;大细胞/间变型复发风险为经典型的3.35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存分析示分期为M+者,中位PFS期为20个月,M+、M0 20个月PFS率分别为50%±11%、81%±5%(P < 0.05)。经典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广泛结节型、大细胞/间变型20个月PFS率分别为80%±5%、65%±10%、86%±13%、36%±20%,不同病理分型之间的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复发是影响儿童MB预后的重要因素,分期为M+及大细胞/间变型MB均为复发的危险因素,且PFS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医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20例,对比组使用米非司酮实行医治,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医治基础上加上米索前列醇实行医治,一个疗程为60d。医治过程中要具体记载使用药物后的情况,1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检测子宫内膜,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65%,对比组为68.52%,研究组高于对比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对比组子宫内膜的厚度高于研究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医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安全性、稳定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5.
<正>绝经后阴道流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是老年妇女到妇科门诊就诊最常见主诉之一,原因复杂,性质难定。本研究采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2种检查法对老年妇女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诊断,对病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在盆底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选择96例行盆底重建术患者,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术后予以阴道锥体训练干预,观察组术后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活动、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收缩压、静息压、腹压漏尿点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健康调查简表评分、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电位均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可改善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力、肌电活动及尿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7.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剖宫产产妇642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及对照组514例,研究组为围手术期用抗生素,对照组为术后用抗生素。观察2组疗效及抗生素用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总量为对照组的50%~60%。结论对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抗生素足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以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宜。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盆底重建术患者147例,分为电刺激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药物组(药物)和联合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药物)。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盆底肌力、盆底肌电活动、尿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电刺激组和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均有改善,盆底肌电值、腹压漏尿点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均升高,最大尿流率降低;且联合组以上变化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与电刺激组、药物组比较,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促进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在鉴别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期间的179例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经浅静脉注入造影剂微泡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结节的造影剂灌注过程,并采用TomTec软件进行量化分析,获得造影定量参数,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以评估其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结果 良性结节110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中46例伴粗大钙化和16例伴微钙化;腺瘤中28例粗大钙化和1例微钙化;桥本甲状腺炎中13例伴粗大钙化和4例伴微钙化,2例缝线肉芽肿均伴微钙化.恶性结节69例,其中乳头状癌中60例伴微钙化和8例伴粗大钙化,1例髓样癌伴微钙化.恶性结节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弱增强,峰值强度(51.38±14.33) dB,低于良性结节(92.37±33.36)dB,而良性结节为等增强或高增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3,P<0.05),但是造影定量参数中始增时间与达峰时间良恶性结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诊断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75%、90.91%、86.49%、95.24%、91.62%.结论 超声造影对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引用德国骨肉瘤协作组(COSS)-96方案治疗骨肉瘤,从临床疗效分析、药物剂量及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的防治方面,探讨国内治疗儿童骨肉瘤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对15例初诊的骨肉瘤患儿采用COSS-96方案,进行术前、术后化疗及手术综合治疗及疗效分析;检测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给药后的血清水平,根据血药水平调整HD-MTX给药剂量及甲酰四氢叶酸(CF)解救剂量及次数.结果 15例患儿术前化疗后均有局部肿块缩小及疼痛消失等症状好转及影像学改变;肿瘤坏死组织学评估Ⅰ级2例,Ⅱ级3例,Ⅲ 级6例,Ⅳ级4例; HD-MTX剂量12 g·m-2给药结束0 h血清药物水平为700~1 000 μmol·L-1.随访时间5 a 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3 a 2个月,肺转移3例,肺及多部位骨骼转移1例,死亡2例.5 a生存率71%,5 a无瘤生存率57%.结论 术前化疗具有清扫转移病灶,局部肿块缩小及疼痛消失、减小手术范围和难度的作用;依据术后肿瘤坏死组织学评估制定术后化疗方案,不仅达到避免患儿因化疗敏感性差使化疗方案强度不足,肿瘤易复发而生存期缩短的目的,而且可避免对化疗敏感的患儿因"过强"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死亡的发生;血清药物水平监测下调整HD-MTX给药剂量,在确保有效杀灭瘤细胞药物剂量的同时,也为HD-MTX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