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58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胆、胰疾患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以降低发生率,提高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制定ERCP诊治指南后320例治疗性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并与2010年以前进行比较。结果:ERCP成功280例,成功率87.5%。ERCP术后并发症15例,发生率5.4%,其中胰腺炎4例,高淀粉酶血症6例,急性胆管炎2例,结石嵌顿1例,消化道出血1例,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与2010年以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ERCP治疗胆、胰疾病安全有效,但出现并发症后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故要严格掌握ERCP适应证,提高内镜技术,术前、术后积极治疗合并疾病,预防并及时诊治并发症。制定治疗性ERCP的操作规范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染色指示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食管有可疑病灶的病人用2%碘溶液食管染色后,在染色指示下多点取活检,经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局限于黏膜层者,在染色内镜直视下从病灶周围0.3~0.5 cm处开始先射频点灼上下左右四点以标记切除范围,然后自病灶边缘向中心规律的射频消融治疗,功率为35W,每个接触部位治疗时间3、4 s,将病灶及周围0.3~0.5 cm以内黏膜及黏膜下层碳化为止.结果 4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轻度13例、中度17例、重度15例)患者经一次染色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周~3年,所有病人痊愈,未发生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可作为阻断食管癌变发生发展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对干扰素α-2b治疗无应答的HBeAg 阳性CHB患者被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给予对照组贯ETV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和百令胶囊治疗,观察2年。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血清HBV DNA 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血清 HBsAg和HBeAg水平,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TGF-βl 、CPK、MDA、SOD和GSH。结果 在治疗2年时,两组血清HBV DNA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CPK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SOD和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应用ETV抗病毒的同时加用百令胶囊治疗对干扰素α-2b无应答的HBeAg 阳性CHB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刘晓波;徐文;贾冬梅;郜元军;李胜保;童强 《临床消化病杂志》2024,(2):135-138
<正>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是食管的神经退行性运动疾病,可能与食管癌有关。本例同时合并食管早癌,笔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联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患者因反流、恶心呕吐2年余于2020-06-08入院。患者近2年反复出现反流、恶心呕吐不适,进食干硬食物时明显,间断性发作,伴反酸、嗳气、烧心、胸背痛,病后在当地医院查胃镜提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癌组织氮透性调节剂样2(NPRL2)、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择期行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中NPRL2、PIVKA-Ⅱ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特征及3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Spearman分析NPRL2、PIVKA-Ⅱ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蛋白阳性表达率(32. 3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8. 24%)及正常结肠组织(90. 00%),PIVKA-Ⅱ的蛋白阳性表达率(54. 4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 94%)及正常结肠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ukes分期C、D期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21. 88%、8. 33%)显著低于A+B期(58. 33%),Dukes分期C、D期PIVKA-Ⅱ的蛋白阳性表达率(75. 00、100. 00%)显著高于A+B期(4.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PRL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转移、肝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 0. 05),PIVKA-Ⅱ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肝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 0. 05); 68例结直肠癌患者有32例患者死亡,3年生存率为52. 94%。NPRL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77. 27%)显著高于蛋白阴性表达(41. 30%),PIVKA-Ⅱ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37. 84%)显著低于蛋白阴性组(70. 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蛋白与PIVKA-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0. 438,P 0. 05)。结论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表达降低、PIVKA-Ⅱ表达升高,且与临床病理参数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对于预后评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诊断表面光滑型胃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表面光滑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548例,行EUS检查并与病理检查比较。结果超声内镜诊断胃息肉321例;胃间质瘤或平滑肌瘤134例,其中起源于黏膜肌层26例,起源于固有肌层108例;胃脂肪瘤38例;胃外压性隆起25例;胃异位胰腺23例;胃囊肿4例;胃底静脉曲张3例。结论 EUS能准确判断表面光滑型胃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性质,对明确该类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钩虫病是人体常见寄生虫病,常用病原学诊断方法为粪便涂片找虫卵,内镜下尤其是结肠镜下找成虫较少作为诊断方法,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美洲钩虫案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胃镜直视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01/2008—05我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胃镜直视下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贲门癌29例,取得满意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8例,年龄45~79岁,平均61岁。本组均经胃镜检查证实,病理检查为鳞癌或腺癌。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有的甚至失去吞咽功能无法进食。其中能进半流食11例,流食12例.无法进食6例。食管癌上段6例,中段11例,下段8例,贲门癌4例。病变长3~10cm,平均8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淀粉酶、B超和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6例急性胰腺患者,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 AP)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4例,均查血淀粉酶、B超和螺旋CT,比较其结果。结果:血淀粉酶、B超和螺旋CT在M AP中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6.7%、8.3%、97.2%,在SAP中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4.2%、16.7%、1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敏感的检测方法,结合患者血淀粉酶和临床表现能准确诊断,而现有的超声检查临床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