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50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86篇 |
妇产科学 | 85篇 |
基础医学 | 147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540篇 |
内科学 | 284篇 |
皮肤病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66篇 |
特种医学 | 1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28篇 |
综合类 | 1262篇 |
预防医学 | 434篇 |
眼科学 | 67篇 |
药学 | 456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54篇 |
肿瘤学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03篇 |
2011年 | 231篇 |
2010年 | 187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以收治腹腔感染患者为主的ICU呼吸机管路的更换时间,降低因呼吸机管路内细菌定植引起的VAP发生率.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入住ICU病房机械通气时间>48 h且APACHEⅡ≥8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分别在使用前及使用后1,3,7 d对呼吸机管路吸气端采样留取培养标本,行细菌培养加菌种分析,使用后呼吸机管路采样均在管路更换前30 min进行.结果 3组患者使用前的呼吸机管路培养均为无菌生长,使用后1,3,7 d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66%、53.33%和100.00%.结论 腹腔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呼吸机管路的更换间隔时间应当缩短,3d更换呼吸机管路适合于收治感染患者为主的ICU病房.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合理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2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处理及结局等进行总结分析。外院转入组与我院首次接诊组患者的孕次、产次、距末次剖宫产时间、停经天数、入院时HCG值的比较应用t检验,两组的开腹手术比例、包块型比例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 结果27例患者中外院转入者13例,均在外院行药流或清宫术后,因反复阴道流血或突发性大量阴道流血转入我院;首次就诊我院者14例。我院首次接诊组与外院转入组比较,停经天数(57.1±17.8)d与(83.5±28.4)d,t=2.910;开腹手术比例(1例与7例),χ2=7.050;超声表现为包块型的比例(1例与13例),χ2=23.280;P值均<0.05。27例中行宫腔镜电切术7例,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转为开腹手术。开腹行病灶切除加修补术8例,行清宫术9例,其中单纯行清宫2例,2例术中出现大出血而紧急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其他5例则用甲氨蝶呤(MTX)治疗或UACE后行清宫术。行UACE 14例,其中13例UACE联合清宫术或宫腔镜或术后MTX治疗。单纯MTX药物治疗2例。27例均治愈,无子宫切除病例。 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较少见,临床容易误诊,治疗应根据患者血HCG水平、病灶大小、部位、表面肌层厚度、血流、阴道流血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几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标准冠心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PCI。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LVDs、LVDd水平下降,降低水平大于对照组;LVEF水平上升,上升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为优者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NYHA分级,观察组I~II级患者多于对照组,III~IV级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生活质量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指标水平均上升,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改良鼻肠管固定方法在外科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某三级曱等医院外科ICU收治的60例留置鼻肠管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试验组应用改良鼻肠管固定方法,即在传统固定方法基础上改变面颊部胶布的形状和方法,再增加耳后第3次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即采用3M胶布交叉固定鼻翼和2次固定面颊部。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移位率分别为3.3%(1/30例)和20.0%(6/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鼻肠管均未脱管,对照组鼻肠管脱管率13.3%(4/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觉不舒适1例,对照组感觉不舒适 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鼻肠管固定法可有效降低鼻肠管的脱管率、移位率,减少患者因鼻肠管脱落而再次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笔者对研究《伤寒论》中药物剂量与现代计量单位“克(g)”换算的文献综述如下,以期找到经方现代运用的合理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