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5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86篇 |
妇产科学 | 85篇 |
基础医学 | 147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540篇 |
内科学 | 285篇 |
皮肤病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66篇 |
特种医学 | 1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28篇 |
综合类 | 1262篇 |
预防医学 | 434篇 |
眼科学 | 67篇 |
药学 | 456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54篇 |
肿瘤学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03篇 |
2011年 | 231篇 |
2010年 | 187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的证候实质。方法收集20例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的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组婴儿。采用超高效液相-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些受试者的血浆及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对这些代谢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共检测到1 076个血浆代谢物和414个尿液代谢物。最终共鉴定出22个血浆代谢物和7个尿液代谢物,涉及鞘脂、甘油磷脂、组氨酸、甘油酯和脂肪酸代谢,其中鞘磷脂和甘油三酯可作为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论代谢物和生物标志物的确认为探讨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的证候实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临床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用LPLD的方法早期治疗21例SAP病人,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PLD手术时间(654±276)min,术后灌洗引流时间(113±86)d,术后住院时间(325±146)d。LPLD同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1例术后4d死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余20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22个月,发现假性胰腺囊肿1例,行内引流手术治愈。结论LPLD是SAP早期治疗中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它用微创的方法达到开腹手术全面探查、充分灌洗引流治疗SAP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过氧化氢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过氧化氢 (H2 O2 )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原代培养 ,微量细胞培养四甲基偶氮唑蓝法 (MTT)检测不同浓度H2 O2 在不同时段对其增殖影响 ,确定进一步研究的H2 O2 浓度 ,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此浓度H2 O2 对VSMCs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MTT法检测 ,H2 O2 浓度≥ 10 0 μmol/L(10 0~ 14 0 0 μmol/L)时 ,与VSMCs作用仅 1h ,即出现吸光度值显著降低 (P <0 .0 1) ;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 ,H2 O2 浓度≥ 10 0 μmol/L时 ,与VSMCs作用 2 4h后 ,其G1期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94.65 %和 79.97% ) (P <0 .0 1) ,以H2 O2浓度在 10 0 μmol/L时尤为明显 ;流式细胞仪AnnexinV PI双标细胞凋亡检测 ,10 0 μmol/LH2 O2 有促进VSMCs凋亡作用 ,并在作用 48h左右达到高峰 ,占 2 6.76%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H2 O2 浓度≥ 10 0 μmol/L时 ,可显著抑制VSMCs增殖 ;当H2 O2 浓度为 10 0 μmol/L时 ,有促进VSMCs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肢施行了开放性手术重建下肢血供。结果:手术成功者患肢的踝肱指数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1年(0.5~7年),解剖外重建组移植血管一期通畅率为56%,腔内外科组通畅率为78%,开放性手术组通畅率为72%。结论:病人的全身情况、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为取得较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需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45.
40%以上的重症患者会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出血不良事件、输血量及病死率可升高4倍以上。早期识别凝血功能障碍并准确评估凝血功能,是尽快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前提及保障,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如何快速、准确评估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标准。为此,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临床专家共同制定了《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标准化评估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有关概念、评估方法及诊断标准3个部分,共12条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应指导。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人病理性瘢痕组织、20例普通瘢痕组织和1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与在普通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yclinD1与cyclinE,p21WAF1蛋白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cyclinE与p21WAF1蛋白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的过表达及相互作用可能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5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3例机械通气,3例持续血液滤过;针对小网膜囊、十二指肠旁、肾周间隙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采用分步引流策略,先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然后中转开腹手术引流;合并胰腺坏死组织出血的4例患者经动脉栓塞止血和(或)“三明治”法填塞止血成功.局部治疗:针对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后采取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治疗,穿刺距入院时间平均为38.4 d,坏死组织CT密度值平均为24.4 Hu(20~28 Hu).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手术后穿刺并一次性置管成功,引流管留置平均时间为21 d.患者经臀经皮置管引流后体温及WBC计数均下降,复查CT示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引流干净,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为(47 ±20)d,平均总住院时间为(88 ±34)d,平均住院费用为(186 342±15 467)元.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分步引流策略联合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是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4例,女性6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和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术后扁平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P〉0.05)、结石长径(P〉0.05)、梗阻位置(P〉0.05)、输尿管分离(P〉0.05)、性别(P=0.610 5〉0.05)、侧别(P〉0.0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P〉0.05)、术中出血量(P〉0.05)、术后最高体温(P〉0.05)、引流管拔除时间(P〉0.05)上没有明显差异,而在镇痛泵使用时间(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P〈0.01)上,腹腔镜组要明显优于开放术组。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的嵌顿性结石,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较传统开放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三维股骨近端髓内钉(3DPFN)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利用股骨CT数据制作Evans-Jensen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骨折模型使用3DPFN和PFNA固定获得骨折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比较两种内固定有限元模型中股骨和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最大应变。结果 (1) PFNA模型和3DPFN模型中股骨应力峰值分别为56、43 MPa,均位于股骨近端内侧小转子下缘。(2)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峰值:PFNA模型位于髓内钉滑动孔下缘,为176 MPa, 3DPFN模型位于髓内钉第4个滑动孔下缘,为162 MPa。(3) PFNA模型的螺旋刀片应力峰值位于螺旋刀和套筒相连接的部位,为149 MPa; 3DPFN模型的4枚空心加压螺钉的应力峰值均位于杆部最细的部位,自上而下的空心加压螺钉应力峰值分别为43、45、59、66 MPa。(4)股骨和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变3DPFN模型均小于PFNA模型。结论 通过有限元分析可知,3DPFN在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和最大应变等生物力学方面均优于PFNA。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科被诊断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的12例患者(女性5例,男性7例,年龄18个月~26岁)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病灶通常是单发性,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坦或高出皮面,平均大小约5 cm×6 cm.表面皮肤通常有较粗的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或边缘发白,皮温较高.MB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和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相似.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结节状聚集的小的薄壁的血管和较大的通常呈星状的中央静脉,小叶内血管壁衬以"钉头样"内皮细胞,有时可见小动脉和结节内血管或结节外静脉直接交通.病灶可轻易切除,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认识该类疾病将有利于防止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