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四黄液与VSD联合持续灌注冲洗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后,比较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骨科感染创面患者共90例,随机分组为A、B、C三组,每组30例,三组创面均应用VSD覆盖,且分别选用不同浓度的复方四黄液持续灌注冲洗,即分别用100、200、300mL复方四黄液加入1000mL生理盐水中,制成浓度为10%、20%、30%的复方四黄液进行灌注冲洗。各组复方四黄液均经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加入1000mL生理盐水中。各组分别于治疗后5d、10d再次更换VSD材料,并对创面修复情况进行评估,行创面外观评分。分别在术后5d,10d观察三组在不同时期对创面修复的效果,检测外周血CRP变化情况,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治疗前各项指标A、B、C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d,A组创面外观评分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期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d,B组创面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C组。治疗后5d、10d,各组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5d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后10d,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复方四黄液联合VSD对促进骨科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疗效不同,合适浓度更加有利于发挥中药与VSD的协同作用,更加有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接骨续断汤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应用接骨续断汤内服,对照组予以伤科接骨片口服,观察两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术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5.4周,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6.8周;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7.1周。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9.6周。对比2组骨痂出现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骨续断汤内服能促进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避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TT)微循环重建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在糖尿病足保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山市中医院接受TTT微循环重建术和/或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77例, 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TTT微循环重建术, 47例)和联合组(采用TTT微循环重建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 30例), 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保肢率、溃疡愈合时间、骨窗愈合时间、创面感染控制情况、患侧下肢血运情况和患侧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联合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90.00%(27/30)比68.08%(32/47)], 溃疡愈合时间、骨窗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2.55 ± 2.14)周比(15.01 ± 3.17)周、(17.47 ± 2.09)周比(19.00 ± 2.58)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6 d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20.00%(6/30)比44.68%(21/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联合组患侧足背皮肤温...  相似文献   
34.
李绪松  邓友章  胡敏 《中国骨伤》2007,20(10):718-718
自2004年10月-2005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髂前上棘骨骺撕脱骨折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2~16岁,平均14.2岁。左侧2例,右侧4例;均为运动会50~100m短跑时受伤,其中2例为起跑时受伤,4例为最后冲刺时受伤。受伤至就诊时间1~3h,平均2h。患者均主诉在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局部运用菟丝子总多糖在促进家兔骨折修复中TGF-β1的表达及其机理。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63只,体重2.5 kg左右。随机分为3组(即菟丝子组、BMP组和空白组),每组21只。在小腿中段前外侧逐层切开皮肤,分离组织,以线锯于胫骨中段截骨约0.5 cm,手法复位并维持。菟丝子组、BMP组分别在骨缺损断端间置入菟丝子总多糖凝胶、骨形成蛋白填充于缺损处;空白组断端间不作处理。三组均予缝合、夹板外固定。术后于2、4、8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7只,取标本行TGF-β1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评估。结果:中药组、BMP组TGF-β1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与空白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中药组与BMP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菟丝子总多糖可促进TGF-β1参与调节骨折修复。一定程度证实了中药菟丝子对骨折损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