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94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21.
目的: 建立猴枣药材中鞣花酸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猴枣不同部位中鞣花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83:17)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室温。结果: 鞣花酸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为 Y =76.566X+89.62(0.0495 ~989.4 μg?mL-1,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为1.2%。3批猴枣及其不同部位样品鞣花酸含量结果:平均含量为65.0%,其外层的鞣花酸平均含量最高,为91.0%,而中层、种仁鞣花酸平均含量较少,分别为4.3%、0.6%。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猴枣药材质量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322.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及聚集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源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8个监测点,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和身体测量收集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病等信息,将其中179 347名≥18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及高血压Ⅰ、Ⅱ、Ⅲ期6个水平,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及聚集情况。结果 样本人群中血压6个水平分别占36.14%、22.77%、16.22%、16.43%、5.97%、2.48%。不同人口学特征亚组间血压水平比较,以男性、汉族、有伴侣者血压水平更高;年龄越大、经济收入越低、文化程度越低者血压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服用降压药,不分性别人群血压水平均随危险因素聚集数量增加而升高(P<0.05),其中未服药组血压水平受危险因素数量聚集影响更大。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具有1、2、≥3个危险因素者血压水平升高的风险分别是具有0个危险因素者的1.36、1.79、2.38倍。结论 我国成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聚集越多,血压水平越高;采用≥2种的行为危险因素联合干预可更好控制人群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323.
张艳  李纯 《护理学杂志》2020,35(18):68-70
目的 了解ICU护士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在ICU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ICU护士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问卷,对南京市15所三级综合医院的33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2.91%的ICU护士从未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医生对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态度是ICU护士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部分ICU护士未重视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需提升护士早期下床活动相关知识及医生对早期下床活动的态度,以促进ICU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324.
随着心脏移植手术技术的提高与免疫抑制剂领域的发展,儿童心脏移植的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为评估和研究医疗机构实体器官移植状态,国际心肺移植联合会(ISHLT)每年对来自全世界的注册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并发表年报。本综述主要将ISHLT年报的主要内容、统计学方法及结果进行整理,介绍国际儿童心脏移植人口分布统计结果,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并分析了儿童心脏移植的存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5.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了解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研究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诺如病毒是人类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以"Norovirus"为检索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3—2021年8月间发表的诺如病毒的研究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  相似文献   
326.
327.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海拔水平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FPG和服糖后2 h血糖(OGTT-2 h)的关联。方法研究人群来自2018-2019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未曾经被医疗机构诊断为糖尿病的对象, 按居住地所在县/区海拔分为<2 000、2 000~、≥3 000 m三组。考虑群内相关性后, 分别在HbA1c处于正常范围(<5.7%)和超出正常范围(≥5.7%)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HbA1c与FPG和OGTT-2 h的关联, 并进一步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HbA1c与血糖指标的关系曲线。最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HbA1c对糖尿病的诊断能力。结果最终纳入157 277人。随着海拔升高, FPG和OGTT-2 h逐渐降低, 而HbA1c无明显变化。当HbA1c<5.7%时, HbA1c与FPG和OGTT-2 h的关联较弱且在不同海拔地区间差异不大。而当HbA1c≥5.7%时, HbA1c每上升一个标准差, 海拔<2 000 m地区FPG和OGTT-2 h分别升高15.45%(95%CI:14.71%~16.18%)和24.54%(95%CI:23.18%...  相似文献   
328.
背景: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了再狭窄率,但永久聚合物涂层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同时,阻碍血管完全内皮化进程,促使再狭窄发生,且永久聚合物涂层可引发晚期血栓等并发症。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患者置入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后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置入金属裸支架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实验组选择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首次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治疗,置入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EXCELTM),并以同期行金属裸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7例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结论:实验组129例,对照组83例完成(13.5±3.5)个月随访,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8例及12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5),对照组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再发心绞痛多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的定量分析提示实验组最终丢失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再狭窄,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29.
目的探讨妊娠期接触苯对其子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孕鼠被随机等分为空气对照组和5.0、10.01、5.0 mg/m3三个不同浓度的苯染毒组,各组从孕7 d开始,连续染毒至分娩,每天染毒2 h。分别在分娩后1 d及7d,每组取5只母鼠和5只子鼠取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在子鼠出生后1 d和7 d,等浓度组的母鼠和子鼠的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苯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和血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中、高浓度组CD3+、CD4+和CD4+/CD8+和血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但无论是母鼠还是子鼠,在两个时间点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鼠吸入苯可抑制母鼠及其子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30.
目的 体外诱导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T-MSCs)成肌腱细胞,为临床肌腱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SD大鼠腹腔脂肪组织中分离出脂肪源间充质于细胞,经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诱导,使其向肌腱细胞分化.应用形态观察和RT-PCR等方法,从形态和分子水平上对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从SD大鼠腹腔脂肪组织中分离出的AT-MSCs呈散在分布,排列不规则,以星形和多角形细胞为主,能稳定增殖传代.经5、10ng/mL GDF-5诱导8d后,大部分细胞呈梭形.RT-PCR结果显示经GDF-5诱导的细胞,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未经诱导的对照组;GDF-5诱导的细胞Bcl-2/Bax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从脂肪组织中可以获得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AT-MSCs,并能在体外稳定传代.经GDF-5诱导后,AT-MSCs有向肌腱细胞分化的倾向.GDF-5在一定时间内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有利于AT-MSCs向肌腱细胞的分化.AT-MSCs有可能替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用于肌腱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