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超滤技术应用时对常见7种注射用辅料的含量影响.方法:以压力、温度、溶液浓度及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四因素进行正交设计.结果:超滤过程中溶液的吐温-80含量有明显变化,其中浓度因素有显著性影响,丙二醇、甘油、葡萄糖、甘露醇、乳糖及羟丙基-β-环糊精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各注射用辅料,除表面活性剂类吐温有一定损失外,均可适用于超滤.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在评估单侧梗阻性肾病手术前和术后早期肾功能改变中的价值。方法:确诊为单侧梗阻性肾病患者68例,术前通过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并同时检测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胱抑素C ( CysC )水平。按患侧肾GFR值下降程度分组:正常组( A)18例、轻度组( B)25例、中度组( C)20例、重度组( D)5例。所有患者术后第7天复查GFR值及上述指标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B、C组患肾术后第7天GFR值比术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D组患肾术后与术前比较GFR值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cr、BUN、CysC水平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优于Scr、BUN、CysC,能准确评估单侧梗阻性肾病术前和术后早期肾功能改变,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对世界上各学科领域的冲击,人们的传统认识正在起变化,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飞跃时代。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文献检索教育正如雨后春笋地在全国各高等院校蓬勃开展起来。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料,因此,编好教材是进一步完善和建设好这一门课程的关键问题之一。有关中医药文献检索方面的书籍近来出版了不  相似文献   
74.
目的:优化丹参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浓缩工艺。方法以酚酸类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保留率为指标,分析常压、减压、纳滤、纳滤-减压浓缩在丹参提取液浓缩工序中的可行性。结果常压和减压浓缩影响酚酸成分组成;纳滤浓缩无明显影响,成分保留率均大于93%,但药液比重和黏度影响浓缩效率;纳滤-减压联用浓缩,成分保留率大于91%,对物质组成影响不明显。结论纳滤在含有热敏性成分的中药药液浓缩中技术优势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5.
尖锐湿疣是因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后引起的良性表皮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发现感染HPV与泌尿生殖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虽多,却只能清除疣体和尽量减少原位复发,而对本病的潜伏期感染、亚临床感染和皮损反复出现等棘手  相似文献   
76.
77.
78.
肾小管性酸中毒 (renaltubularacidosis ,简称RTA )原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1939年由LightWood首次报告。近年来由于对肾脏疾病及代谢性骨病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关RTA的报告逐渐增多。笔者最近遇到 3例RTA病例 ,并被临床确诊 ,现报告如下 ,并讨论其临床X线诊断。1 病例简介病例 1 患者 ,男 ,10岁。因发育迟缓、行走困难伴多饮、多尿 7年余。每日饮水量约 2 -3瓶 ( 5磅量热水瓶 ) ,全身骨痛 ,肌无力 ,举臂困难 ,曾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无力”等。查体 :身材矮小 ,发育差 ,营养不良 ,方…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公众对眼外伤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笔者所在城市防治眼外伤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法调查2000例对象,调查使用统一设计的眼外伤防治知识调查问卷随机对公众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调查人群对眼外伤防治知识的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2.3%,其知晓率因其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不同而异,文化程度与知晓率间存在正比关系,医务人员的总体知晓率最高,其次是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矿山企业,化工厂工人最低。结论加强对公众预防眼外伤健康教育,增加公众的眼外伤防治知识,同时眼外伤健康教育应结合特定目标人群进行,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筛选升麻药材中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用活性部位。 方法: 采用树脂分离技术,制备升麻总酚酸、总皂苷部位,并以拉米夫定为阳性药,选择HBV转基因小鼠作为受试动物,以小鼠血清中HBsAg及HBeAg为指标;以HepG2-2.2.15细胞株为模型,检测细胞内核心颗粒HBV DNA的变化,考察升麻水提液、总酚酸、总皂苷、升麻苷及阿魏酸5个组分对HBsAg及HBeAg的影响。 结果: 5个组别对小鼠血清中HBsAg及HBeAg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且总酚酸显著降低HBsAg及HBeA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阿魏酸是其中的有效成分;总皂苷可以降低HBsAg,与对照组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升麻苷对HBsAg及HBeAg的作用均无显著性差异;升麻总酚酸能明显降低HepG2-2.2.15细胞胞浆核心颗粒HBV DNA水平(P<0.01)。 结论: 升麻中的总酚酸部位是其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用活性部位,本研究为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