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77年Fitzgerald和Drum首次成功记录了胎儿脐动脉血流信号以来〔1〕,此技术受到了产科医师的关注,并逐步用于临床。异常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表示胎儿胎盘循环不良,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我们分析了晚期妊娠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的波形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6年10月至1998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505例,监测572例次。其中无妊娠并发症416例,为正常妊娠组,检查436例次,人均1.05次,均系单胎、足月妊娠,包括臀位。89例为高危妊娠(HRP)…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不同莱姆病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迹法(WB)3种方法检测新疆123例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及部分脑脊液抗伯氏疏螺旋体IgM、IgG抗体,其中3例PCR法检测尿液,结合相应的影像学、电生理检查诊断莱姆病。似然比方法计算灵敏度。结果:依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的标准确诊莱姆病43例。其神经系统、皮肤损害、关节炎发生率分别为31·7%(39/123),1·62%(2/123),1·62%(2/123)。IFA、ELISA、和WB3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60·47%、48·84%、39·53%。用似然比方法计算灵敏度:IFA为60·47%、ELISA为48·84%、WB为39·53%;联合灵敏度为79·60%;特异度均为100%。3例PCR均阳性。结论:应用IFA、ELISA和WB技术检测血清和脑脊液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的一胎儿结构畸形双胎胎儿畸形种类差异及不同孕周减胎术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20年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因一胎儿结构畸形行孕中期减胎术的双胎病例,分析双绒毛膜双胎(双绒双胎组)及单绒毛膜双胎(单绒双胎组)胎儿畸形种类及不同减胎孕周的妊娠结局。结果 双绒双胎组颈部畸形占比高,两组其余胎儿畸形种类顺位基本一致。双绒双胎组A(12~13+6孕周)、B(14~19+6孕周)、C(20~27+6孕周)3个亚组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减胎孕周的增加早产率增加,出生体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早产率低于C组,A组及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C组(A、B、C 3组的早产率分别为3.7%、13.9%和25.6%)。单绒双胎组A(12~19+6孕周)、B(20~27+6孕周)2个亚组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新生儿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高于B组[分别为38+2(37+4,40)vs....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辽宁城市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趋势。方法:选取沈阳市体检人群与社区人群(来自辽宁省各城市)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共调查2000人,其中体检人群1000人,社区人群1000人。根据MS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被分为超重肥胖组(460人)和正常体重组(1540人),高血糖组(140人)和正常血糖组(1860人),高血压组(399人)和正常血压组(1601人),血脂异常组(486人)和血脂正常组(1514人),比较各分组间MS患病率。结果: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有441例,即人群患病率为22.05%,男性代谢综合征的有263人,患病率为24.15%,女性为178例,患病率为19.53%,男性的显著多于女性(P0.01)。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超重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42.12%和4.13%;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MS患病率分别为49.47%和5.49%;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38.35%和4.41%,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MS患病率分别为43.42%,3.56%。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辽宁城市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男性高于女性;代谢综合征各分组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以超重肥胖人群和高血压人群更甚。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800名体检者体检资料,其中T2DM患者360例(20%),再分为NAFLD(T2DM+NAFLD)组(280例)和单纯T2DM(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血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T2DM主要分布在中青年人群。同时有T2DM和NAFLD者的患者,男性(180例)比女性(80例)明显增加(P0.001),检出高峰在中、老年人群。NAFLD组患者BMI[(27.1±2.1)kg/m2∶(22.9±2.0)kg/m2]、WHR[(1.4±0.1)∶(0.9±0.3)]、FBG[(10.1±2.2)mmol/L∶(8.9±2.3)mmol/L]、总胆固醇[TC,(6.3±1.5)mmol/L∶(5.8±1.6)mmol/L]、ALT[(59.6±33.1U/L)∶(27.4±11.7)U/L]、HOMA-IR[(5.1±1.3)∶(3.4±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NAFLD组患者合并肥胖症(53.1%∶27.9%)、中心性肥胖(80.3%∶44.7%)、高血压(58.9%∶4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OR=2.58,P0.01)、WHR(OR=2.66,P0.01)、BMI(OR=1.28,P0.05)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糖、脂代谢障碍严重,其独立危险因素是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和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96.
健康教育:是诱导、鼓励人们养成并保持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并明智的利用已有的保健措施,自觉的从事改进个人和集体卫生状况和环境活动。  相似文献   
97.
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红燕,严姣娥护理部主任:今天我们在内二科对首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接受血浆置换术的护理进行全院大查房,请责任护士报告病情。责任护士:患者女,23岁,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感下肢乏力,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基线HBVDNA含量与HBeAg转换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248例慢性乙肝病人治疗前血清中HBV-DNA和HBV生物标志物,然后,采用同样的抗病毒和保肝降酶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每3个月对上述指标检测1次。结果10^6拷贝/ml以下者HBeAg的总转换率为100%,10^7拷贝/ml以上者明显降低;HBeAg的转换率与病人的年龄无关,与性别有一定关系。结论HBV-DNA含量与HBeAg的转换成负相关关系,且有明显的界限,可以通过对病人治疗前血清中HBV-DNA水平来预测病人可能出现的HBeAg转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我们医院收治了深部真菌感染的四胞胎极低体重儿 ,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四胞胎按照出生先后顺序分别为例 1~4,其中例 1、2为女婴 ,例 3、4为男婴。孕 33-2 周 ,因其母早破水在当地医院剖宫产娩出。生后即每天静脉滴注头孢哌酮 5 0mg,地塞米松 1mg,共用5d。居住环境阴暗、潮湿。 5d后转入我院时体重分别为 1.13、1.0 5、0 .95、1.0 5kg。其母妊娠 2 8周时曾静滴地塞米松 1周 ,每天 10mg。二、临床表现 入院时 4例均体温不升 ,其中例 3、4不哭不动、拒乳 ,伴呼吸窘迫。均有皮疹 ,例 3、4皮损面积较大 ,分布于整个…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方法.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使用机械通气抢救11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结果:11例呼吸衰竭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48h4例,48-72h4例,>72h3例,均顺利撤机.结论: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患者较为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的呼吸道湿化,吸痰时机和方法的正确掌握是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得到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