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银染色方法对112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中,PCNA的表达及AgNOR计数依病变的进展明显递增。子宫内膜癌组PCNA表达及AgNOR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增殖期例外),各组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此种方法是测定子宫内膜增生细胞增殖分数的有效手段。对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可做为临床判断良恶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2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30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5.6%(21/32),常规治疗组为16.7%(5/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3%(2/32),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3.
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制与降低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住院患者病历10865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06~2007年发生医院感染386例次,感染发生率为3.55%。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265株,以革兰阴性茵为主占53.03%。结论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和特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茵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对重点科室加强监测等,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国际预后指数(IPI)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NOS)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间75例经免疫组织化学重新确诊的PTCL-NOS患者临床资料,按IPI进行低危(0~1分)、低中危(2分)、中高危(3分)、高危(4~5分)分组,分析不同的危险级别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75例中,根据IPI分成的4组(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组)分别为10、14、28、23例;占13.3%、18.7%、37.3%、37.0%。4组之间的首程治疗的完全缓解率(χ2=16.677,P=0.001)、总的生存率(OS)(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36+、29.00、17.00、10.00个月。4组的1年OS分别为:100.00 %、89.05 %、64.24 %、15.73 %。2年的OS分别为75.00 %、53.01 %、34.42 %、2.00 %。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首程化疗的完全缓解率(P=0.002)和IPI评分(P=0.049)可以作为PTCL-N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IPI中的单一指标尚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IP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TCL-NOS对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35.
自1998年起我院对肾囊肿病人进行CT和超声双重定位穿刺治疗51例,58个囊肿,并对治疗方法及注射药物进行改进,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患儿9岁,5年前发现左手食指掌指关节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未影响手指功能。查体:肿块位于左手食指掌指关节背侧,约花生米大小,质硬,活动差,无压痛。术中见肿物与深部筋膜粘连,不易剥离,与骨关节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7.
胸(腹)水免疫化学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已成为组织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特别是在肿瘤的组织学诊断、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细胞学诊断中 ,特别是浆膜腔积液标本 ,却因易脱片、细胞涂片面积大 ,耗费试剂多、标本制作重复性差等方面的原因 ,不能像病理组织学作免疫组织化学那样常规开展。我们在临床细胞学检验中 ,对浆膜腔积液标本在做免疫细胞化学 (ICC)前 ,进行必要的处理 ,克服以上影响其开展的因素 ,使之能像病理组织学作免疫组织化学一样成为病理科的常规工作 ,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浆膜腔积液标本 ,取自 1997…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耐药因子:P-170糖蛋白、谷胱甘肽硫传移酶-π、拓扑异构酶Ⅱ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非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990年1月 ̄1996年12月取76例术前未经中,术后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用常规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70糖蛋白、GST-π、TOPOⅡPCNA的表达。结果 P-170糖蛋白的阳性率、GST-π高表达率、TOPOR的阴性率PCNA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  相似文献   
39.
不同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已成为病理学诊断中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进行抗原修复使抗原决定簇暴露则是免疫组化染色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中,观察了高压加热法、微波加热法、胰酶消化和胃酶消化4种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收集乳腺癌、淋巴瘤和大肠癌组织标本各12例,均由唐山市协和医院病理科提供。选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mAb)ER、PR、c-erbB-2、CK7、EMA、CEA、CK(pan)、MDR-1、P53、Ki67、GCDFP-15、LCA、CD3、CD20、CD45RO、CD79α及PV9000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2方法按…  相似文献   
40.
CAL,VIM,CEA,EMA在胸(腹)水癌细胞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腹)水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130个病例。以诊断为癌的31例和仅有间皮细胞的30例为研究样本,相互对照,找出规律,再以此规律分析诊断为异型间皮细胞/可疑癌细胞的69例,鉴别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结果:30 间皮细胞组CAL28例(+)(93.33%),VIM27例(+)(90.00%),而CEA无1例阳性(0),EMA2例(+)(6.67%)。31例癌细胞 组,CAL5例(+)(16.13%),VIM7例(+)(22.58%),CEA29例(+)(93.55%),EMA26例(+)(83.89%)。经X^2检测P<0.01有显著差异。结合临床情况,CAL或CAL+VIM阳性为间皮源细胞;CEA或EMA阳性为皮皮源性细胞。69例异型间皮细胞/可疑癌细胞组4种抗体标记后,56例可确定其中的细胞是否为癌细胞,另有7例,结果HE涂片及临床资料,也能诊断。诊断率达81.16%-91.30%。结论:ICC技术是解决胸(腹)水疑难病例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依据形态学确定“异型间皮细胞”不妥,提介ICC标记;CAL+CEA或CAL+VIM+CEA+EMA的联合应用,对癌细胞与间皮细胞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