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2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30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 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5.6%(21/32),常规治疗组为16.7%(5/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3%(2/32),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代谢过程的关键酶之一胱硫醚 β合成酶 (CBS)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PCR扩增 86例冠心病和 14 3例正常人的CBS 84 4ins6 8基因突变点 ,直接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CBS基因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BS 84 4ins 6 8突变可能不足以构成冠心病的独立遗传性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登封市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流行原因,提出防控对策。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描述疫情分布特点。结果该起疫情发生在封闭寄宿制学校的一个宿舍中,宿舍罹患率为25.00%,带菌率为58.33%。结论人群来源复杂、带菌率高、封闭寄宿制学校等是发生疫情的重要原因。建议学校增加传染病监测敏感度,建立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34岁,发现左手虎口区肿物1年余,明显增大1个月。查体:左手虎口区可扪及皮下肿物,大小为3 cm×2 cm×2 cm,质地硬,活动度差。X线示左手虎口区皮下软组织内有分叶状实性肿块。手术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位于拇指深肌肉下方,与掌骨骨膜粘连,边界不清。病理检查眼观:不规则组织一堆,大小为3.5 cm×2cm×2 cm,切面灰白色,质中等硬。镜检:大部分区域瘤细胞稀少,呈单个散在条索状排列。在肿瘤细胞相对集中区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高特异性的抗雌三醇(E3)单克隆抗体(mAb),建立操作简便、敏感、快速适用于基层使用的E3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活化酯法制备偶联物E3-HRP、E3-BSA、3-OVA.应用mAb技术制备抗E3的mAb;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抗E3 mAb为包被抗体,建立竞争抑制模式的斑点酶免疫渗滤法.结果 筛选出5株可分泌特异性抗E3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mAb效价为1×105~5×105,亲和常数为5.1×108 ~ 5.2×109 L/mol.检测敏感度为2 ng/mL,检测范围2~200 ng/mL.结论 建立了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应用方便的斑点酶免疫渗滤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硫醚合成酶(CBS844ins6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和荧光偏振法(FPIA)检测86例冠心病及143例对照组CBS基因多态性和血浆总Hcy水平。结果(1)冠心病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Hcy分别为(16.83±4.20)μmol/L和(9.97±2.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CBS基因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S844ins68多态性与冠心病无明显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相关的P糖蛋白(P-gp17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TOPOⅡ)在不同亚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表达情况以及和化疗反应性、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经病理确诊的PTCL患者病理组织P-gp170、GST-π、TOPO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病理亚型、化疗效果、预后的关系.结果:64例患者中PTCL P-gp170、GST-π、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8%(37/64)、51.6%(33/64)和53.1%(34/64).三者的表达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P-gp170在PTCL-U和ALK+ALCL两组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82). P-gp170表达强阳性和首程化疗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RR),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0).本文综合定义的MDR高危组(≥2分)和RR具有显著负相关( P=0.002).P-gp170表达强阳性和MDR高危组和预后相关(P=0.000;P=0.0145).PTCL的病理亚型、对化疗的反应性(包括CR和RR)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P-gp170糖蛋白 、GST-π、TOPOⅡ尚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gp170糖蛋白 、GST-π、TOPOⅡ的表达在PTCL的不同亚型中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和PTCL的耐药性以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CAL、VIM、CEA、EMA在胸(腹)水癌细胞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水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130个病例。以诊断为癌的31例和仅有间皮细胞的30例为研究样本,相互对照,找出规律,再以此规律分析诊断为异型间皮细胞/可疑癌细胞的69例,鉴别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结果:30例间皮细胞组CAL 28例(+)(93.33%),VIM 27例(+)(90.00%),而CEA无 1例阳性(0),EMA 2例(+)(6.67%)。 31例癌细胞组,CAL 5例(+)(16.13%),VIM 7例(+)(22.58%),CEA29 例(+)(93.55%),EMA 26例(+)(83.89%)。经χ2检测 P<0.01有显著差异。结合临床情况,CAL或 CAL+VIM 阳性为间皮源细胞;CEA或CEA+EMA阳性为上皮源性细胞。69例异型间皮细胞/可疑癌细胞组4种抗体标记后,56例可确定其中的细胞是否为病细胞,另有7例,结合HE涂片及临床资料,也能诊断。诊断率达81.16%~91.30%。结论:ICC技术是解决胸(腹)水疑难病例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依据形态学确定“异型间皮细胞”不妥,提倡ICC标记;CAI+CEA或 CAL+VIM+CEA+EMA的联合应用,对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增生与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AgNOR计数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银染色方法对112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中,PCNA的表达及AgNOR计数依病变的进展明显递增。子宫内膜癌组PCNA表达及AgNOR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增殖期例外),各组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此种方法是测定子宫内膜增生细胞增殖分数的有效手段。对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可做为临床判断良恶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