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1.
目的 观察TCD发泡试验(c-TCD)对偏头痛患者筛查卯圆孔未闭(PFO)的价值及封堵PFO后的疗效.方法 偏头痛患者126例,男45例,女81例,平均年龄42.3 ±3.6岁,其中先兆偏头痛(MA)78例,非先兆偏头痛(MO)48例.所有患者均行c-TCD、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及头部CT检查.对诊断为卵圆孔未闭且同意封堵治疗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介入封堵治疗,并在封堵术后1m、3m行c-TCD及常规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TrE)检查,在术后6m行TTE联合TCD声学造影及头部CT检查.结果 126例偏头痛患者中,46例(36.5%) c-TCD提示心脏存在右向左分流且TEE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其中MA 32例,MO 14例;12例(MA 8例,MO 4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其中10例封堵术后偏头痛症状消失,2例封堵术后患者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4例封堵术后3m内c-TCD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较术前明显减少,其中2例仅在Valsalva动作后出现.封堵术后6m c-TCD联合TTE声学造影检查,2例(均为术后3m常规c-TCD阳性)患者仍存在右向左分流,所有头部CT无新发梗死病灶.结论 c-TCD对PFO的筛查及介入封堵术后随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介入封堵治疗可明显改善合并PFO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封堵治疗6m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余右向左分流.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氯沙坦 (Losartan)和福辛普利 (Fosinopril)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一氧化氮 (NO)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影响。方法 取SH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沙坦组及福辛普利组 ,每天灌胃 1次 ,连续 15天 ,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以及取动物脏器 ,分别测定血清NO和iNOS的含量。结果 灌胃 15天后 ,氯沙坦组的NO含量为 ( 13 8.4± 6.8) μmol/L ,与生理盐水组 ( 10 2 .3± 4.6)μmol/L相比 ,差异有明显显著性(P <0 .0 1) ;福辛普利组NO含量为 ( 12 9.5± 5 .9) μmol/L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氯沙坦组的组织iNOS活性降低 ,为 ( 1.12± 0 .15 ) ,与生理盐水组 ( 2 .5 7± 0 .5 8)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 ,福辛普利组 ( 1.79± 0 .2 6)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均可在有效地降低血压的同时 ,提高血清NO的含量 ,并且对抗血压增高所造成的iNOS的活性增强 (或二者互为因果 )  相似文献   
43.
目的设计合成斩的羟基脲的希夫碱衍生物,寻找高活性的抗病毒、抗肿瘤新药。方法利用希夫碱合成原理进行化学合成反应。结果得到了新化合物N.氨基-N’羟基脲的希夫碱衍生物,产率为34.8%。结论该抗肿瘤药物羟基脲衍生物的合设计是可行的,可以指导类似化合物的合成设计。  相似文献   
44.
目的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研究对H2O2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氧化损伤的细胞模型,体外培养HUVEC分为正常对照组、氧化损伤组以及高、中、低剂量(100,50,10μg/ml)GSP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GSP对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RNA的水平;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以及定量检测各实验组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表达。结果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后吸光度(OD)低于正常对照组;GSP预处理后OD值增加,高剂量GSP组的OD值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损伤组MCP-1 mRNA表达水平与内参照灰度值之比高于正常组;药物预处理氧化损伤后明显减弱。损伤组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表达ICAM-1、VCAM-1的阳性细胞数均多于正常组;预处理后,凋亡细胞数以及两种粘附分子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效应。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与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抑制炎症性损伤及其凋亡,达到保护内皮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病人的初次手术失误原因的分析,预防手术失误的发生,并提出再次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1995年1月~2005年2月所有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下442例进行复查、整理,其中再手术24例,12例因第一次手术失误导致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而需要再次手术,对12例进行分析。结果 从12例再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病人分析中,发现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主要为腰椎管狭窄未解除,术中未找到突出间盘,仅行减压术和髓核未取尽。12例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92%。结论 ①初次手术的应明确诊断,确定正确手术方案。术中应解决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问题,并注意解决好脊柱稳定性,及时处理并发症。②二次手术应从正常部位入椎管注意分离粘连,摘除突出髓核和解除椎管狭窄,防止损伤硬膜,神经根和马尾神经。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泰山白花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在培养液中预先加入不同浓度(0、0.3、0.6、0.9g/L)的白花丹参制剂后,以0.001%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损伤,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而预先加入白花丹参制剂可改善上述结果,它能抑制H2O2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降低凋亡细胞比例。结论泰山白花丹参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泰山白花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在培养液中预先加入不同浓度(0、0.3、0.6、0.9g/L)的白花丹参制剂后,以0.001%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损伤,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而预先加入白花丹参制剂可改善上述结果,它能抑制H2O2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降低凋亡细胞比例。结论泰山白花丹参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李福荣  史卫锋  夏作理 《中国药房》2007,18(21):1637-1638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白花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field RP C_(18) (150mm×2.1mm,3.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流速为0.2mL·min~(-1),检测波长为285nm;质谱为Waters micromass ZQ4000质谱仪,离子模式为选择离子(SIR)。结果:丹酚酸B在0.05~6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0.44%(n=3)。结论:本方法可为白花丹参的质量评价和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建立测定翻白草中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即采用70%乙醇,料液比为1:12,4次回流,水浴回流时间为2.5h)提取的熊果酸含量。结果 翻白草中熊果酸的含量为0.02436mg/g(n=3),翻白草根中的含量为0.02157mg/g(n=3),方法回收率为99.21%,RSD为1.13%(n=5)。结论 HPLC法简便、精确、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