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44篇
  免费   6761篇
  国内免费   3823篇
耳鼻咽喉   663篇
儿科学   1410篇
妇产科学   764篇
基础医学   5498篇
口腔科学   1799篇
临床医学   16770篇
内科学   9496篇
皮肤病学   1221篇
神经病学   2304篇
特种医学   41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8篇
外科学   8304篇
综合类   36638篇
预防医学   14145篇
眼科学   1312篇
药学   14130篇
  205篇
中国医学   15458篇
肿瘤学   3372篇
  2024年   1535篇
  2023年   2620篇
  2022年   3002篇
  2021年   3830篇
  2020年   3375篇
  2019年   2653篇
  2018年   2601篇
  2017年   1755篇
  2016年   2131篇
  2015年   2279篇
  2014年   6651篇
  2013年   4775篇
  2012年   5551篇
  2011年   6096篇
  2010年   5771篇
  2009年   5610篇
  2008年   5552篇
  2007年   5719篇
  2006年   5389篇
  2005年   5418篇
  2004年   4925篇
  2003年   4624篇
  2002年   3826篇
  2001年   3646篇
  2000年   3897篇
  1999年   3962篇
  1998年   3655篇
  1997年   3668篇
  1996年   3553篇
  1995年   3089篇
  1994年   2931篇
  1993年   2221篇
  1992年   1930篇
  1991年   1730篇
  1990年   1482篇
  1989年   1335篇
  1988年   809篇
  1987年   686篇
  1986年   569篇
  1985年   551篇
  1984年   461篇
  1983年   397篇
  1982年   367篇
  1981年   312篇
  1980年   205篇
  1979年   106篇
  1978年   68篇
  1965年   41篇
  1964年   43篇
  1959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通过人工龋和动物龋实验研究了氟钼酸铵的防、抑龋作用.人工龋实验结果表明:涂擦10%氟钼酸铵组人工龋损深度小于1%和5%组;表面层厚度大于1%和5%组,防、抑龋最适浓度为10%.用10%氟钼酸铵比用2%氟化钠处理过的牙齿人工龋损深度小(P<0.01),表面层厚度大(P<0.05).大白鼠用10%氟钼酸铵涂擦下磨牙组比用2%组龋均龋损均数,龋齿发病率明显降低.总之,本研究结果证明10%氟钼酸铵有显著的防龋、抑龋作用,增强牙齿的抗酸溶解性,促进龋损的再矿化是其防龋、抑龋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2.
四种方法治疗下颌智齿急性冠周炎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总结了96例下颌阻生智齿急性冠周炎,多为高位垂直阻生,在智齿可能萌出,且上颌也有正常智齿生长时,宜采用冠周龈瓣切除术,如非龈瓣切除术适应证,则行即时拔牙治疗。对于全身健康状况较差或预计拔牙困难者,宜缓解拔牙以免炎症扩散。  相似文献   
73.
大通湖农场地处洞庭湖区,盛产甘蔗,拥有湖南最大的糖厂。我们于1992年7月对全场817名学龄前儿童作了龋病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GTR)的双抗胶原膜(BACM)在临床应用中实际抗菌能力和抗酶解性能。方法:对12例牙周炎患者行体内药物释放试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其龈沟液四环素含量;应用扫描电镜观察GTR术后1周取出的BACM膜上的细菌附着情况。结果:牙周袋内放置四环素150μg,1周后龈沟液中药物浓度为20.78μg/ml,扫描电镜观察胶原膜纤维结构完好无损,BACM上细菌数明显少于对照膜(GLCM)。结论:临床评估BACM能显著减少细菌对胶原膜的附着,并具有一定抗胶原酶的性能。  相似文献   
75.
牙隐裂伴上肢疼痛麻木例湖南省湘潭市口腔医院(411100)李新民口腔病灶感染引起肢体肌肉疼痛麻木者较少见,作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彭××,男,34岁,因右上颌后牙持续性剧痛一周,右上肢麻木一月余就诊。患者一月前因右上颌后牙咬合时剧痛伴夜...  相似文献   
76.
本实验旨在报告感染根管的狗无髓牙的根尖周组织在根尖切除术和不同水平的根管充填后的组织学表现以评定暴露牙本质对愈合过程的影响。 作者将60只狗牙根管开放,去髓,经30天造成感染后,行根管清理、冲洗,均分为3组:1组行根尖切除术后,根管口用丁氧膏加银汞合金密封(未填组);2组根尖切除后,采用丁氧膏加牙胶行根管欠填2 mm(欠填组);3组同2组,但适填到根尖部(适填组)。180天后处  相似文献   
77.
前牙反He可以由上下牙槽骨或上下颌骨等因素引起。本文目的是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牙外科正畸(A组)及下颌升支截骨(B组)两种手术方法矫治前牙He患者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特点。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软组织变化主要在上唇。而B组在下唇和颏部,B组患者术后侧貌变化明显。作者强调了术后软组织侧貌准确预测的重要性及两种手术方法适应证的不同。  相似文献   
78.
HSV-TK自杀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系统对人涎腺多形性腺瘤体外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腺病毒包装重组脂质体介导的含有HSV-TK全长的cDNA真核表达质粒PDC312-HSVTK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通过RT-PCR检测TK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检测HSV-TK/GCV系统对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采用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染色等观察HSV-TK/GCV系统作用细胞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HSV-TK基因转染24小时后,肿瘤细胞开始出现空泡性变;转染48小时后,RT-PCR从转染的细胞中成功扩增出1150bp的特异性TK基因片段。转染36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GCV治疗,细胞出现核固缩,胞浆裂解,随之细胞死亡、脱壁的现象。细胞存活率随HSV-TK/GCV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当加入10^-4mol/LGCV治疗7天时,HSV-TK/GCV系统的杀伤作用最强,细胞存活率为10.3%。当TK阳性的细胞占细胞总数50%时,其旁观者效应最明显,细胞存活率为31.7%。结论HSV-TK/GCV系统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舌背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断颈处死出生后1d的SD大鼠,70%乙醇浸泡3~5min,切取舌体及下颌骨。以DMEM/F12作为基础培养液,原代培养舌背黏膜上皮。当细胞铺满整个培养瓶底70%时,进行细胞传代。采用广谱角蛋白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及透射电镜观察法对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接种时,原代细胞形状、大小不等,呈多样性,表现为多角状扁平细胞、体积较大的球形细胞和体积较小的球形细胞。大多数细胞在培养24h后贴壁;培养3d后,细胞增殖形成许多小而不规则的细胞克隆或集落,开始进入指数增殖阶段,形成细胞团块。随着时间推移,细胞团块周围结构疏松,间隙增大,细胞团块不断增大,融合、连接成片,排列成铺路石状,可传3~4代。结论:以DMEM/F12为基础培养液,可成功地培养出舌背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80.
VEGF-C和受体Flt-4mRNA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及其受体VEGFR 3(flt 4 )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法分析 2 2例新鲜标本VEGF C/flt 4mRNA的表达情况 ,并统计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2 2例中 1 6例VEGF CmRNA表达阳性 ,其中 1 2例flt 4mRNA阳性 ,VEGF C和flt 4mRNA的表达高度一致 (P <0 .0 1 )。舌鳞癌VEGF C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 ;和肿瘤病理分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和肿瘤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T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VEGF C/flt4在舌癌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 ;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在肿瘤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