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2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04篇 |
内科学 | 40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95篇 |
综合类 | 230篇 |
预防医学 | 6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8篇 |
肿瘤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常规静态超声在诊断临床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2名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患儿的1 224个关节进行超声检查,依据 Graf法分型、Morin法评价关节的稳定性并动态追踪最终的发育结果.结果 临床疑似病例中,87.4%分类为I型形态学正常的髋关节,9.8%分类为Iia型生理不成熟型关节,8... 相似文献
32.
血流变检测标本采集中护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血流变学检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血液高黏滞综合征、血液低黏滞综合征、休克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和复发预测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移植物组织学表现特点,总结ACL移植物组织学转归规律。方法以2017年3月—12月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单束重建ACL术后4年以上、因移除胫骨端内固定物行二次关节镜探查,并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节镜下对移植物滑膜及血管覆盖、移植物张力、移植物容量及纤维再撕裂情况评分,将患者分为塑形良好组(good remodeling group,GRG),总分为4~6分;塑形不良组(poor remodeling group,PRG),总分为1~3分。镜下取移植物体部中央标本,分别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血管分布)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合成代谢、胶原纤维分布)并评分。以同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且年龄60岁患者的正常ACL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共18例二次关节镜探查患者纳入研究,关节镜下移植物评分为2~6分,平均4.7分;其中GRG组11例、PRG组7例。对照组9例。光镜下观察示,PRG组血管分布及细胞形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GRG组(P0.05);GRG组与对照组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示,PRG组胶原纤维分布评分较对照组及GRG组明显降低,但细胞合成代谢评分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G组细胞合成代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胶原纤维分布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塑形稳定期,关节镜下评估为塑形良好的移植物在光镜下其组织学结构更接近于正常ACL,但其超微结构特点与正常ACL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顺铂(NP)化疗方案联合西黄丸治疗肺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自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肺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取NP化疗,B组患者采取NP化疗+西黄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及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结果 A、B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2.5%(17/40)、37.5%(1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清CEA、CYFRA21-1、SCCAg水平均低于A组,Th17/Treg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化疗方案联合西黄丸治疗肺鳞癌患者疗效确切,可调节肿瘤标志物及Th17/Treg细胞水平,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比评估双骨道四袢与单骨道双袢固定修复急性肩锁关节Rockwood Ⅴ型脱位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关节镜下双骨道四袢与单骨道双袢固定修复急性肩锁关节Rockwood Ⅴ型脱位的所有患者,其中入选82例手术患者,四袢双骨道组与双袢单骨道组各41例。术后2年内随访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患者恢复运动时间、恢复运动患者数量、Constant功能评分、Karlsson肩锁关节功能评分,并通过影像学观察评估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间隙。
结果术后2年内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四袢双骨道组患侧平均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间隙与双袢单骨道组对比明显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袢单骨道组患者健侧平均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间隙与患侧对比明显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四袢双骨道组患者健侧平均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间隙与患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患肢疼痛均有明显减轻,术前与术后VA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袢双骨道组重返运动的时间较双袢单骨道组明显缩短,重返患者数目明显多于双袢单骨道组,且Constant功能评分、Karlsson肩锁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双袢单骨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袢双骨道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双袢单骨道组。
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双骨道四袢固定治疗Rockwood V型脱位,方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较双袢单骨道固定效果更佳,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Rockwood V型脱位损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双Endobutton袢钢板与钩钢板治疗RockwoodII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3例RockwoodllI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双Endobutton钢板组(A组,n=39)和锁骨钩钢板组(B组,n=3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疗效。两组术后均随访8~20个月,平均12.8个月。结果A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Karlsson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100%,B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4)。结论双Endobutton袢钢板在治疗Rockwoodm型肩锁关节脱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7.
38.
39.
目的通过临床对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与否术后病人的疗效比较分析,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退变性腰椎疾患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先行椎弓根钉钉道灌注稍黏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钉道2~3mL)后进行常规椎弓根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B组常规椎弓根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分别对术中椎弓根钉把持力以及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X线片滑脱复位的Boxall标准及椎体间骨性融合的Cook等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40例患者都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随访8.4个月。A组20例患者中术后全部主观满意,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总体优良率为90.87%,术后X线片根据Boxall指数标准,复位优良率为100%,植骨融合率100%,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为3.7个月;B组20例患者中有17例术后主观满意,满意率为85%,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总体优良率为81.56%,术后X线根据Boxall指数标准,复位优良率为80%,植骨融合率为80%,植骨融合时间为3.2~8个月,平均4.8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椎弓根钉松脱施行骨水泥强化加增粗椎弓根螺钉翻修术,术后主观满意。结论椎弓根钉经骨水泥强化后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术式,可明显减少术后内植物的失效,提高初次手术的成功率。术中应注意防止骨水泥的外渗漏,减少骨水泥固化过程中发热对周围组织的灼伤;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比较。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