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04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调查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平均随访6~57(21.19±11.75)个月.术后498例(98.8%)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503例(99.8%)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其应用时间为(9.56±3.95)个月. 随访时64例患者擅自停用氯吡格雷, 33例(6.55%)患者未服用阿司匹林;30例(5.95%)停止所有的抗血小板治疗.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10.00%:1.05%,OR 9.77,95% CI 2.32~40.10,P<0.01)及MACE(20.00%:7.38%,OR 3.25,95% CI 1.26~8.41,P<0.05)的发生明显增加.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校正组间不匹配因素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非致死性MI,OR 15.35, 95% CI 2.02~78.06, P<0.01;MACE OR 3.21,95% CI 1.19~8.65, 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良好,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非致死性MI及MACE的危险.  相似文献   
22.
华法林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者疗效及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慢性心房颤动(AF)并左心房血栓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其对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收集333例AF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左心房和(或)左心耳有血栓78例(87个),合并脑栓塞者16例(22.5%);无血栓患者255例,合并脑栓塞者6例(2.4%);血栓患者服用华法林,无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服华法林组和未服华法林组。服华法林组根据INR(2.0~3.0)调节华法林量;8个月后所有研究对象进行D-二聚体(D-D)含量检测并对其对比分析。结果 (1)8个月后,血栓组服用华法林78例血栓消失47例(56个),再次脑栓塞3例,脑栓塞再次发生率明显小于服用华法林前发生率(3.8%);服用华法林组合并脑栓塞发生率明显小于未服用华法林者。(2)服用华法林前血栓组较无血栓组D-D含量高(P〈0.05);血栓组和未血栓组服用华法林8月后D-D含量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而无血栓组未服华法林组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华法林是目前治疗和预防AF患者左心房血栓及脑栓塞的主要药物,D-二聚体指标的检测不仅有助于评估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而且还可作为评价华法林抗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264例心肌梗死(MI)病人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检测血脂蛋白(a)[Lp(a)]等浓度,探讨在MI患者冠脉血栓形成及闭塞血管再通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4.
部分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解除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或血管闭塞,血液供应改善后仍有心肌缺血的表现,或出现血流减慢甚至无复流现象;部分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的狭窄……这些现象是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本文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定义,发病机制,检测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25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行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n=71)和对照组(n=187).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年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 min步行距离及心脏核素(SPECT)检查,记录年住院天数.结果 移植组6 min步行距离术后1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345±76)m比(286±104)m,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比较,移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移植组左心窜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41.5±9.4)%比(37.3±6.6)%,P<0.05].术后2年时移植组LVEF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6.3)%比(43.2±6.0)%,P>0.05].术后3个月移植组缺血心肌节段数较术前减少,且较对照组少[分别为(2.0±1.0)个比(3.1±1.4)个和(2.0±1.0)个比(3.1±1.2)个,P均<0.05],而坏死心肌节段数移植前后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牛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比94.9%,P>0.05).但移植组患者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3.6±13.4)d比(33.0±14.0)d,P<0.05].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VEF、增加6 min步行距离,减少年住院大数,且近期疗效显著,中期疗效与传统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检测非风湿性房颤(NRAF)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左心耳(LAA)功能和血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水平。方法:NRAF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11例(血栓组),非风湿性房颤无血栓形成患者75例(无血栓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①LAA射血分数(LAA-EF)、②LAA最大排空速度(LAA-PEV)、③LAA自发超声对比现象(LASEC)等指标,同时检测血清Lp(a)、D-D含量。结果:①血栓组LAA-PEV、LAA-EF明显较无血栓组低(P=0.009,0.01)。②血栓组LASEC(≥2级)出现率(100%)明显较无血栓组(21.3%)高(P=0.001)。③高Lp(a)、D-D水平组血栓发现率(21.1%,22.5%)明显较低Lp(a)、D-D水平组血栓发现率(6.3%,4.3%)高(P=0.043,0.021)。结论:高水平的Lp(a)、低LAA-PEV及LAA-EF是NR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高D-D水平和LASEC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 观察直径2.25mmXIENCE V DES 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为单支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住院资料及介入术资料。结果 (1)13枚直径2.25mm XIENCE V DES全部成功置入,其中对角支3枚,左回旋支/分支4枚,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室后支2枚、后降支4枚);(2)缺血性症状完全消失9例,明显改善3例,缺血性症状减轻1例;(3)13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及MACE。结论 直径2.25mmXIENCE V 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可行且安全性高、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对116例冠心痛和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负荷心电图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活动平板负荷心电图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特异性80.9%,预测准确性79.8%。活动平板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出现时间及持续长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比。结论 心电图负荷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并可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索应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冠心病原位大血管病变的技巧,以降低夹层的发生率和提高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60例为行DCB而使用切割球囊预扩张病变的患者,分为试验组(“点式小压力扩张联合整体扩张”)和对照组(常规扩张)。试验组先在病变最狭窄处及两端做3~5 atm(1 atm=1.013×105 Pa)“小压力点式扩张”,之后常规6~10 atm依次全程扩张。对照组用切割球囊直接常规6~10 atm压力从病变远端至近端依次扩张。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将两组患者进行匹配,观察两组患者术中C型及以上血管夹层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C型及以上夹层的发生率分别为0.42%和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CB应用率分别为99.58%和8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CB释放后新出现或加重为C型及以上夹层为0.42%和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切割球囊时以“点式小压力扩张联合整体扩张”的处理方式比常规处理方式发生C型及以上夹层的概率...  相似文献   
30.
李牧蔚  沈玉祥  袁建军  翟亚萍 《临床荟萃》2003,18(19):1081-1083
目的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风湿性房颤患者左心房 (leftatrium ,LA)血栓并探讨脂蛋白 (a) [lipoprotein ,Lp(a) ]在其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TEE检查LA和左心耳 (leftatrialappendage ,LAA)有无血栓及血栓数目和大小 ,检测血清Lp(a)含量 ,同时还检测LAA射血分数 (LAA EF)、LAA最大排空速度 (LAA PEV)、LA自发超声对比现象 (LASEC)等指标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高Lp(a)组[Lp(a)≥ 30 0mg/L]血栓发现率 (39.5 %)明显较低Lp(a)组 [Lp(a) <30 0mg/L]血栓发现率 (14.1%)高 (P <0 .0 1)。高Lp(a)组和血栓组栓塞发生率 (18.4%,30 .8%)明显较低Lp(a)组和无血栓组 (3.8%,2 .2 %)高 (P <0 .0 1,P <0 .0 0 1) ;高Lp(a)组和血栓组LASEC(≥ 2级 )出现率 (71.7%,10 0 %)明显较低Lp(a)组和无血栓组 (37.2 %,41.5 %)高 (P <0 .0 1,P <0 .0 0 1) ;LASEC与Lp(a)呈正相关 (r =0 .312 ,P <0 .0 5 )。结论 风湿性房颤患者LA血栓发生率较高 ,其脑中风并发症亦高。高Lp(a)与血栓形成高度相关 ,是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③LASEC是血栓形成前及血栓形成的重要表现形式 ,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与Lp(a)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