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相关性,以及使用NLR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38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EE检查患者左心房是否存在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46)和非血栓组(n=341)。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左心房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LR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临床价值。结果 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血栓组患者年龄、房颤病程、非阵发性房颤比例、心力衰竭、卒中史和CHA2DS2-VASc评分均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比较,血栓组中性粒细胞、NLR、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高于非血...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发作性胸痛10年"于2016年12月17日收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患者10年前因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提示"三支病变"。于2006年12月11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 t,CABG),三条桥血管分别为左内乳动脉-左前降支桥血管(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LIMA)、大隐静脉-后降支桥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远程缺血预适应是否能够改善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应用于冠状动脉原位血管病变的效果及术后9个月的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2例,试验组术前3天进行双上肢缺血预适应,应用3天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治疗,比较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相关参数、入院及PTCA术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TCA术中相关参数、随访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DCB扩张时间延长[(70.43±1.69)s比(50.67±1.49)s,P<0.001],术后即刻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增大[(2.62±0.06)mm比(2.37±0.06)mm,P<0.001],残余狭窄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前、后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QFR)的变化,探讨RIP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QFR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冠心病患者91例随机分为RIPC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RIPC组行下肢RIPC(下肢袖带加压200 mm Hg持续5 min后放压休息5 min为1个循环,共3个循环)治疗,对照组仅下肢捆绑袖带不施加压力。2组分别于RIPC前、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QFR测量值;采用ELISA法检测2组RIPC前、后血浆一氧化氮、缓激肽、内皮素-1水平。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靶血管分布及狭窄程度等临床资料,RIPC前、后QFR,RIPC前后QFR的差值(△QFR),RIPC前、后血浆一氧化氮、缓激肽、内皮素-1水平。结果 2组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参考直径、靶血管长度、狭窄程度、靶血管分布,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比率,有吸烟史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C组RIPC后QFR[0.7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3~2013-05该院收治的13例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8例,冠心病3例,心脏瓣膜性病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左室受累12例,累及左、右房室1例,射血分数50%者9例,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7例。12例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1例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针对患者并发症给予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发作等治疗,2例无症状者未予药物治疗。随访12~26个月,心力衰竭者左心室进行性扩大,1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和1例心功能NYHAⅣ级患者死亡,2例发生血栓事件。结论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应注重提高内科及超声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误诊发生,以利尽早积极对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睡眠障碍是一类以入睡困难、睡眠态浅、容易惊醒、睡时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临床上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为常见,常伴随睡眠时间减少。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快速发展,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同时,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文就睡眠障碍加重冠状动脉微血管损伤的可能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并呼吁关注睡眠障碍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以提高睡眠质量为核心的综合治疗可能是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 ,以增强对这些患者的防治意识。方法 分析 10 6例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和 4 5 0例未合并 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血脂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的差别。结果 与未合并 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女性偏多 ,体重指数明显增加 ,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 ;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B显著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降低。这些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明显增多 (72 6 4 %对 5 6 % ,P =0 0 0 2 ) ,Gensini积分也明显增加 (5 9 3± 35 85对 4 9 37± 37 5 4 ,P =0 0 14 )。结论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的女性偏多 ,更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 ,其血脂异常特点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冠脉病变特点以多血管病变多见 ,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因突发胸痛的可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328例,入院后急诊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是否正常分为AMI组212例和冠脉正常组116例,同时抽取外周血并计算NLR。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NL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AMI的效能。结果 AMI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组的吸烟、糖尿病、中性粒细胞(NC)、NLR、C反应蛋白(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吸烟(β=0.668,OR=1.950,95%CI=1.079~3.525)、NC(β=0.159,OR=1.172,95%CI=1.014~1.356)、NLR(β=1.064,OR=2.897,95%CI=2.086~4.024)、CRP(β=0.157,OR=1.170,95%CI=1.04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疗6月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广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对照组为30例血脂检查TC均≥5.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12个月(P<0-01),而HDL-C和Lp(a)没有显著变化.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线水平的TC、TG、LDL-C和HDL-C在其癌症确诊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Lp(a)却增高(P<0.05),术后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p(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C和LDL-C显著高于癌症组(P<0.05),后者Lp(a)显著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癌症组LDL-C和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和Lp(a)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抗肿瘤效应有关,合并冠心病的直结肠癌患者血脂谱的变化为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课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