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比较油菜花粉和蒿草花粉提取液蛋白质组份及免疫血清,探讨二者间有无共同抗原决定簇。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及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两种花粉蛋白质组份;用Dot-ELISA交叉测定两种花粉豚鼠抗血清中IgG抗体。结果:油菜花粉显带16条,分子量在9~97kDa之间;蒿草花粉仅显带6条,分子量在11~67kDa之间。Dot-ELISA检测发现两种花粉提取液均能与相应豚鼠抗血清发生反应,且两种花粉抗原与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论:油菜花粉与蒿草花粉提取液蛋白质组分差异较大,前者更复杂;但二者间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可发生交叉过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定量PCR(FQ-PCR)在解脲支原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和治愈判定价值.方法:对240例疑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者,取尿道或宫颈内分泌物,同时进行培养、PCR和FQ-PCR法检测,并对三种方法均阳性的78例患者作治疗后的随访检测.结果:以2种以上(包括2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结果为真阳性,2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定为真阴性.培养法的敏感性为78.57%(88/112),特异性为100%(128/128);PCR的敏感性为96.43%(108/112),特异性为93.75%(120/128);FQ-PCR的敏感性为100%(112/112),特异性为100%(128/128).78例确诊患者经有效治疗后1周、2周、3周随访检测显示:培养法阴转快,1周的阴转率即为100%(78/78);PCR和FQ-PCR阴转均慢,2周后的阴转率分别为69.23%(54/78)和74.36%(58/78).结论:培养法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必然产生假阴性;PCR敏感性高,但特异性稍差,易产生假阳性;FQ-PCR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好,适宜于推广运用.但在治愈判定中,培养法的价值更大,PCR和FQ-PCR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3.
STD患者传染源、心理状况和就医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STD(性传播疾病)患者传染源、心理状况和就医行为的特征。方法:对泸州地区4家医院性病门诊的1358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77.4%的男性STD患者通过商业性伴染上性病,71.8%的已婚女性把感染源归咎于其丈夫,病后出现惊恐的男性占40.4%,女性占50.0%,因为病情所迫才求医的男性占84.1%、女性占60.0%,87.5%的患者最终就诊地点在皮肤性病科,分别有57.1%、76.5%、42.0%、7.0%的男性性病患者和92.0%、70.0%、54.2%、17.9%的女性患者表示会鼓励其配偶、同居者、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去医院诊治。结论:对性病患者应加强咨询和性健康教育,教育他们要慎重选择性伴、减少性伴数,鼓励他们提高防病意识,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4.
目的调查酿酒工人患皮肤癣菌病后的个性特征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防治皮肤癣菌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艾森克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于2005-06/12对泸州地区数家酿酒企业的患皮肤癣菌病的工人、酿酒企业未患病工人和在泸州地区政府部门及学校工作的正常人共2 180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50岁.结果发放问卷2 180份,回收问卷2 034份,有效问卷2 034份.患皮肤癣菌病的酿酒工人435名.未患皮肤癣菌病的工人261名.未患皮肤癣菌病的在泸州地区政府部门和学校工作的正常人1 338名.①435名患皮肤癣菌病工人的精神质、内外倾向、神经质和效度量表值与261名未患病工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工人的个性特征差异无显著性.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评,435名患病酿酒工人与1 338名正常人比较,在生理部分、心理部分、独立性部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其余部分患病工人与正常人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435名患病酿酒工人与261名未患病工人的比较,在疼痛与不适、睡眠休息、思想、学习、记忆、对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工作能力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其他方面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患皮肤癣菌病工人与未患病工人的个性特征差异无显著性;患病工人的生活质量差于未患病工人,未患病工人生活质量差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75.
PCR和RPR法检测10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本文比较了PCR和RPR对不同病期梅毒患者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06例梅毒患者中男69例,女37例,年龄21~64岁,病程5天~7月。其中硬下疳58例,扁平湿疣22  相似文献   
76.
PCR和RPR法检测58例梅毒患者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燎  杜宇  吕晓雅 《四川医学》2000,21(6):520-521
梅毒作为性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成倍上升〔1〕。本文比较了PDR和RPR法对不同病期梅毒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了梅毒患者合并感染其他STD病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58例梅毒患者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21~64岁,病程5天至7月。其中硬下疳38例,扁平湿疣8例,梅毒性斑丘疹14例。均符合全国20所高等医学院校协编教材《皮肤性病学》所制订的诊断标准。1.2 取材方法:患者皮损拭净后轻刮或挤压至出渗液,棉拭子拭取渗液作为PCR检测梅毒螺旋体标本。棉拭子插入男性尿道2~3cm处,女性宫颈管1~1.5cm处…  相似文献   
77.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男性不育者精液中衣原体(CT)、支原体(UU)感染现状,探讨男性感染衣原体、支原体后与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28例男性不育者(不育组)和156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精液作CT和UU检测。[结果]不育组CT阳性率为34/228(14.91%),UU阳性率为88/228(38.62%),CT UU阳性率为22/228(9.65%);对照组CT阳性率为2/156(1.28%),UU阳性率为7/156(4.49%),CT和UU总阳性率为1/156(0.64%)。不育组CT、UU和CT UU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男性精液中感染CT、UU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育男性应进行CT、UU常规检查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泸州地区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感染HSV情况,我们用FQ-PCR法对128例NGU女性生殖道标本和50名健康体检妇女生殖道标本进行HSV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鸡卵核42000蛋白的抗体,探讨该抗体与SLE患者相关抗体检测指标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该抗体在SLE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Dot-ELISA法测定200例正常人、424例非SLE结缔组织疾病患者、232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鸡卵核42000蛋白抗体及其滴度。[结果]检测200例正常对照人群未见阳性;96例硬皮病(PSS)患者、152例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患者、17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的血清中末检出有交叉反应。232例SLE患者血清中有156例查出该抗体,阳性率为67.24%。SLE患者血清抗鸡卵核抗体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在患病的活动期为684.81±25.34,明显高于缓解期的404.53±16.63;该抗体与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滴度无显著相关性;与抗核抗体(ANA)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补体C3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抗鸡卵核42000蛋白抗体的检测,对SLE诊断和对病情活动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0.
背景:在影响黑素细胞功能的诸多信号介导途径中,一氧化氮被认为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素次酸可以影响黑素细胞的增殖及调节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 目的:观察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紊次酸对豚鼠皮肤黑紊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以期确定大黄在活体皮肤中对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的有效作用浓度和作用机制。 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材料:实验于2004-01/06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实验室和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雄性封闭群豚鼠24只。随机将豚鼠分为6组:对照组,大黄素次酸2,5,10,20,40mg/L组,每组4只。 方法:①将大黄素次酸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稀释为2,5,10,20,40mg/L,分别对大黄素次酸(中国生物医学制品检定所提供,该药品为实验室提取的白色粉末纯品)2,5,10,20,40mg/L组豚鼠臀部、背部两处局部皮肤进行相应质量浓度皮下注射处理,注射量均为1mL。24b后对其中一处皮肤加注1mL相同浓度大黄素次酸一次。48h后取材,常规石蜡切片(取对照组及大黄素次酸组未注射药物处皮肤作实验对照组)。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法显示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用光学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识别黑素细胞,观察细胞胞质的染色及特点。用MLAS-1000图像分析仪,每组随机选择5张切片,每张切片检测20个细胞,由计算机处理系统计算出各组黑素细胞胞质中阳性免疫产物的平均吸光度(A值)。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且用SNK-q进行组间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黑素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用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仪获得实验结果。 结果:黑素细胞胞质中阳性免疫产物的平均A值:大黄素次酸2,5,10,20.40mg/L组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0.126&;#177;0.118,0.103&;#177;0.082,0.118&;#177;0.097.0.122&;#177;0.095.0.112&;#177;0.078,0.196&;#177;0.066,P〈0.05);大黄素次酸各质量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①大黄素次酸对黑色素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具有凋节作用,提示大黄对黑素细胞的调节通过一氧化氮信号传导通路。②大黄素次酸在240mg/L的质量浓度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不随大黄素次酸的质量浓度改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