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张宏  叶迎宾  李淑敏  张志涛  李强 《河北医药》2013,35(9):1298-130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PHC患者100例(PHC组),肝硬化患者50例(肝硬化组),正常对照5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出AFP-L3、GPC3的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出AFP的浓度,分别按照检测项目统计分析。结果 PHC组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比较,GPC3和AFP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GPC3、AFP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χ2=65.147、88.043,P<0.01);肝硬化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2,P<0.05)。PHC组GPC3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χ2=88.500、100.780,P<0.01);肝硬化组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37,P>0.05)。AFP-L3、GPC3两者联合检测时,诊断PCH的敏感度为97.0%(97/100),特异度为90.0%(90/100),准确度为93.5%(187/200),优于任何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结论 AFP-L3和GPC3联合检测优势互补,从而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2.
药物不良反应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我院呈报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行监测,由医生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呈交院ADR监测小组。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55岁以上年龄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13大类45个药物品种,其中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大(27.8%)。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2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6.6%)。结论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中,落实ADR监测制度,提高对ADR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3.
近年我科先后植入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ATP) 2例 ,自动复律除颤器 (ICD) 2例 ,单导管双腔感知心室起搏器 (VDD) 5例 ,自动夺获起搏器 7例 ,双腔房室同步起搏器 (DDD) 2 7例 (含频率应答 8例 ,模式切换 7例 ) ,双心房右室起搏器 2例 ,其他频率应答起搏器 6例。通过 2月至 5年观察。结果显示新型起搏器可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比之VVI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生理、更高效、长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4.
李淑敏  施荣富  王克玲  张凤珍 《河北医药》2008,30(12):1884-1885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随机分为2组,卡马西平组(40例)用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40例)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做动态脑电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儿童治疗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间临床下痫样放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β、α、θ、δ功率值无影响并可使临床下痫样放电消失或减少。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RNA-141(has-miR-14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24 h内的血清标本,以同期收治的12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24 h内的血清和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has-miR-14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as-miR-141表达水平与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has-miR-141的表达水平(2.6295±2.038)高于对照组的(1.561±0.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as-miR-141表达与组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诊断有关(P﹤0.05),非子宫内膜样癌、淋巴结转移、Ⅲ期+Ⅳ期患者has-miR-141的表达水平高于子宫内膜样癌、无淋巴结转移、Ⅰ期+Ⅱ期患者。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年龄、CA125值患者血清中has-miR-141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as-miR-141呈高表达水平,且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有关。has-miR-141有可能成为一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新型标志物,同时有可能作为进展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依据,从而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25例Ⅲ、Ⅳ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行紫杉醇 卡铂(或顺铂)化疗,紫杉醇135mg/m2~150mg/m2,卡铂AUC 4~5,或顺铂70mg/m2.[结果]有可测肿瘤或CA125/CA199升高16例,共进行63个疗程化疗,完全缓解37.5%,部分缓解25.0%,总有效率62.5%.完全缓解者无进展期平均5.3个月.无肿瘤监测指标9例,进行29个疗程化疗,中数随诊11.5个月无复发.3、4级白细胞下降40.0%,3级血小板下降11.4%.[结论]紫杉醇 卡铂或顺铂联合化疗对晚期、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7.
背景与目的:宫颈鳞癌ⅠA1期术前诊断和处理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ⅠA1期宫颈鳞癌诊断和处理的恰当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1年收治的30例宫颈鳞癌ⅠA1期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7例既无症状又无明显体征(23.3%)。23例行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86.9%(20/23);23例行阴道镜检查,准确率为78.2%(18/23);10例行宫颈管刮取术,4例阳性。30例患者中22例行广泛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73.3%),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28例子宫切除标本宫旁组织均未受侵,阴道残端均无癌残留,其中8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平均切除淋巴结22枚,均为阴性,两例锥切标本切缘干净;术前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率为56.7%(17/30)。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17~111个月),均无复发。结论:ⅠA1期宫颈鳞癌术前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诊断准确率低;冷刀锥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又可作为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ⅠA1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8.
李淑敏 《医疗装备》2021,(4):189-190
抗凝药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重要方式之一。既往较为常用的抗凝药有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这两种药物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发现,其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如阿司匹林在静脉系统中的抗栓效果表现并不明显,华法林在使用过程中需频繁的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型抗凝药被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其中以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新型抗凝药应用较为广泛,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还可有效弥补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传统抗凝药的局限性,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带来较大的突破,但新型抗凝药仍处于研究阶段,未来还需更多深入的研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所收治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诱导后、热凝时、苏醒时MAP、HR数值、丙泊酚用量、苏醒所用时间及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稍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体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满意,对患者心血管及呼吸影响轻,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0.
癫痫持续状态的特点为连续大发作抽搐,间歇期神志一般不能恢复,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多数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此时,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稍一疏忽,即有窒息和严重外伤之危险,故应密切观察,妥善护理。笔者近几年观察护理过234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动态观察即在本次持续状态刚发作时的观察。此时间往往很短,一般为几秒至1min。主要观察是否突然发作,有无先兆,是否张口尖叫,瞳孔是否散大、对称,有无尿、便失禁等情况。多次持续发作,脑缺氧后产生弥漫性脑细胞变性、水肿,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因此,要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变化,以供医生了解病情,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