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价某医院实施“十大指标”宏观监管效果。方法采用数据统计比较方法对2012年1-7月“十大指标”中医护配置、药品比例、临床路径、诊疗服务、诊疗费用等重要指标进行综合比较、评价。结果医护配置、临床路径和诊疗服务指标得到改善,药品比例更趋合理,诊疗费用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实施“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对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患者费用有显著作用,在“十大指标”实施过程中还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6个月,两组年龄、心力衰竭病程、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相似,具有可比性。结果:试验组在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及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和卡托普利联合用药,对照组仅给予卡托普利.治疗6w后进行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SDNN、SDANN、LF、HF及LF/HF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疗效显著,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和分析我院金额排名前十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数据统计比较方法对2012年和2013年前十名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使用金额情况,前十名中药注射剂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情况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结果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9.87%,2013年使用金额和使用比例均低于2012年,中药注射剂使用量较大的是心脑血管类药物,占74.39%。结论我院有效的控制了中药注射剂在药品总收入中的比例,促进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但是因为中药注射剂存在的安全隐患,药监部门仍需加大对该剂型的管理力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5.
目的:为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并比较某院2011年和2012年的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药占比)、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和抗茵药物使用比例等,并对该院采取的各项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该院采取了多项奖惩措施促使临床提高了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对药品使用进行了动态监测,并落实了处方点评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使得该院2012年的药占比、基本药物和抗茵药物使用比例均较2011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30例有心脏起搏适应证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间隔部起搏(主动固定电极组),另回顾性选择2006~2007年30例应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起搏(被动固定电极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电极置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心电图QRS波宽度,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等情况.结果 主动固定电极组的置入时间长于被动固定电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X线曝光时间长于被动固定电极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 P<0.01有统计学意义.起搏阈值、感知、阻抗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均无明显变化,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5例有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观察电极置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心电图QRS波宽度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等,术后1、3个月随访测定起搏阈值、感知、阻抗,观察有无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记录置入时间为(16.33±4.56)min,X线曝光时间为(11.2±4.5)min,起搏阈值为(0.82±0.19)V,感知为(12.68±3.05)mV,阻抗为(990±0.146)Ω,起搏的QRS波时限为(0.15±0.03)s.随访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稳定,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28.
充血性心力衰竭致胸腔积液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125洌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占同期心衰病人与胸腔积液病人的38.3%和31.1%,误诊率为58.4%;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以双侧多见,双侧者右侧量大,胸腔积液多为漏出液;抗心衰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减少误诊的关键是认识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