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二氯乙烷致脑水肿过程中自由基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索自由基在1,2-二氯乙烷(1,2-DCE)致脑水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在复制DCE脑水肿模型的基础上,检测动物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结果:随着染毒学的增加,血清中MDA的变化由低到高,除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组之间相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5),而SOD则先增加后降低,对照组的SOD活力在染毒前后变化不明显;低和中浓度组SOD活力在染毒后增加(P<0.05),高浓度组SOD活力染毒后大幅降低(P<0.05),GSH随着浓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降低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组织中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MDA逐渐增加,除低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高、中浓度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值逐渐减小,高,中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GSH先升后降、高、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2-DCE致脑水肿过程中,自由基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2.
为适应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及科研的需要,我们从上海、辽宁引进、设计安装了一套2m~3土木结构动式染毒柜,供气态或易挥发的液态毒物经呼吸道吸入染毒. 本装置的结构与一般动式染毒系统相同,由染毒柜、机械通风系统和毒物发生系统组成,但其染毒柜为土木结构,内壁用瓷砖.我们的改进主要有:一、为使毒物浓度均匀和稳定,把长方体柜改为八棱柱体柜,减少无效体积;进风口加搅拌风叶,出风口改用阀门调节,放动物的托盘设有通风孔.二、为降低噪声,通风机外移室外,并改用塑  相似文献   
123.
用120mg/kgTNT给恒河猴一次灌胃染毒,血中TNT、DNAT和MHb的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单室模型。TNT和DNAT均呈现吸收较快、消除较慢的特点。血中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DNAT均为TNT的37倍,全血廓清率DNAT为TNT的1/40,表观分布容积DNAT为TNT的1/50。椐主要动力参数比较,DNAT比TNT更接近MHb。结果表明,DNAT可用于TNT接触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24.
氟乙酰胺中毒大鼠血柠檬酸盐和尿氟水平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时血柠檬酸盐和尿氟的动态变化。方法经口染毒制备SD大鼠中毒模型,按预实验的LD50结果设置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1.50、10.00和4.64mg/kg),利用酶法测定血清柠檬酸盐,氧瓶燃烧和氟电极法测定尿氟,对中毒大鼠进行染毒前、染毒后3h、24h、3d、7d的动态监测。结果大鼠染毒后3h的监测点两项生物监测指标均明显升高,其中血柠檬酸盐高剂量组从染毒前(16.0±5.7)mmol/gCr升至(50.4±13.1)mmol/gCr,升高了2倍,为3组中升幅最大。尿氟的监测中,高剂量组有机氟也从(1.0±0.3)mg/gCr升至(9.7±2.4)mg/gCr、无机氟从(1.1±0.2)mg/gCr升至(5.1±0.9)mg/gCr,升高了4~8倍,均为3组中升幅最大;两项生物监测指标均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第7d的监测点降至染毒前水平;抽搐、死亡与柠檬酸盐的含量有关。结论两项监测指标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共同时应用对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采用的方法简便、快速,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5.
TNT及其代谢物致白内障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TNT及其代谢物致白内障发病机理的研究周安寿张金松史晓朱秀安张纯李来玉摘要为了探讨TNT晶体损害的机理,对TNT及其代谢物致眼晶体损害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球结膜下注射2-A或4-HA后,半小时内眼前房水内即可测得其代谢物的存在,以1.5...  相似文献   
126.
染色体型畸变率指标在射线工作者健康监护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染色体型畸变率增加在射线工作者健康监护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按WHO建议的标准对射线工作者(医用诊断X射线组、工业探伤组和海关货检组共772名及9名超剂量组)和40名正常人组进行染色体型畸变分析;职业外照射剂量用热释光剂量计测得。结果①各射线组的体型畸变率均比正常人增加了1~2倍,但两类人员的畸变类型均以无着丝粒畸变为主,占体型畸变率约95%,“双 环”等畸变极少;②体型畸变率的分布:95%的正常人畸变率<1%、其余为1%,各射线组的畸变率均分布在0%至≥3%的4个区段,其中2%和≥3%的2个区段合计为8.2%;③年剂量与体型畸变率分布:体型畸变率为2%和≥3%的2个区段中,年剂量当量<1mSv组仅占11.6%、3~19mSv组占66.6%、而>50mSv组(超剂量组)为100%;④各工龄组间体型畸变率的分布变化不大。结论在健康监护工作中,选择体型畸变率≥2%作为“预警值”较为合适;“双 环”或“稳定性畸变”的增加有较大的诊断价值;“预警值”应结合分析细胞量和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7.
为配合某玩具厂工人死亡事故的调查,进行了该厂生产原料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435胶的溶剂97%为1,2-二氯乙烷,LC50为1.630g/m^3,属高毒物质。动物中毒表现与接触浓度有关,在1~5g/m^3时,染毒期间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而停止染毒4小时后,动物活动减少,精神萎靡、昏迷,最后死亡;病理改变为脑、肝、肾瘀血,脑水肿和肝细胞脂变等。这与现场中毒患者的症状及病理改变相似。讨论了3435  相似文献   
128.
本实验表明,恒河猴血、尿中甲醇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浓度相差很大,血和尿中甲酸分别是甲醛的30和29倍。体液中甲酸浓度,以房水最高,血次之,尿最低。甲酸动态变化为一次给毒后升至最高时间,房水最高,血次之,尿最低。甲酸动态变化为一次经毒后升到最高时间,房水为24h,血、尿为12h,降至给毒前水平均为72h。典型中毒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和眼底改变,最终死亡。代谢性酸中毒和中毒死亡与血中甲酸浓度密切相关,眼底改变则与房水甲酸浓度变化基本一致。提示恒河猴甲醇中毒模型与人相似。  相似文献   
129.
1991年元月本所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是广东省首批获得该证书的单位之一。为使今后更好地开展我省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工作,现将我们过去多年的农药毒性试验工作进行以下总结。一、农药来源:主要来源于本省10多个市县的工  相似文献   
130.
正己烷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正己烷(n-hexane)为直链烷烃,是高挥发、高脂溶性液体,主要用作溶剂,在制鞋、印刷、粘胶配制、除污、干洗、植物油提取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国内正己烷职业中毒的报道近年逐渐增多,以长期接触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建立敏感而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对于作好正己烷接触者的健康监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