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6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1.
目的 观察左心室心肌功能参数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的价值。方法 纳入38例T2DM患者,按C3水平将其分为低C3(C3-组,n=19)和高C3组(C3+组,n=19),另以61例无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史的甲状腺结节或乳腺结节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实验室指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endo)、中层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mid)及心外膜下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epi),分析GCSendo、GCSmid、GCSepi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观察以之评估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的价值。结果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补体C3水平、LVESD、...  相似文献   
312.
组织追踪显像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显像(TTI)检测左心室壁各节段运动位移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TI技术对45例研究对象(对照组23例,冠心病组22例)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进行检测和分析,其中25例(正常人10例,冠心病患者15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有一定规律性。冠心病组运动位移异常节段表现为位移值的降低及其彩色编码显像和曲线波形的改变。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左室壁节段性运动移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TT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6.7%,特异性为80.0%。结论 TTI通过定量检测组织位移来判断左室壁节段性运动能够无创性快速、客观和较为准确地评价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和心肌缺血,并可以对冠心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313.
目的 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超声与钼靶摄影术在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X线钼靶、超声和二者联合的3种检测方法 对6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并根据乳腺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有无微钙化灶等特征,做出影像学的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按完全肯定良性、可能良性、不确定、可能恶性、肯定恶性5个诊断精度,分别作出3种影像方法 诊断的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分析评价.结果 ROC评价显示钼靶和超声联合应用的ROC曲线比其他两条曲线更偏左上角,其曲线下面积为两者联合(0.967)>超声(0.886)>钼靶 (0.856).两者联合运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较钼靶或超声单独运用准确(P<0.05), 且钼靶与超声检查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和钼靶摄影术在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两者联合运用优于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314.
目的 观察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用于预测初诊及未经治疗高血压患者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价值。方法 纳入105例初诊或未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HFpEF患者(HFpEF组)和13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左心室结构、功能和心肌应变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以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HFpEF的影响因素。结果 组间LVEDD、IVSD、LVPWD、LVEF、GLS及G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FpEF组GLS与E、E/A、LVEF呈负相关(r=-0.287、-0.207、-0.449,P均<0.01),与年龄、LVESD呈正相关(r=0.149、0.178,P均<0.05);GCS与CAPP、IVSD、E、LVEF呈负相关(r=-0.169、-0.189、-0.219、-0.604,P均<0.05),与LVESD呈正相关(r=0.208,P<0.01)。高血压和GCS均为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CAPP、IVSD和LVPWD均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初诊及未经治疗高血压患者左心室GCS有助于预测HFpEF,而GLS与HFpEF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15.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技术检测移植肾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参数,初步探讨其形态学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移植肾患者31例(移植肾组);终末期肾病患者31例(血液透析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时间与移植肾组患者血液透析累积时间相匹配;以及健康成人84例(对照组)。应用超声射频技术检测并比较各组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右颈总动脉管径(CCAD);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IMT和CCAD与一般资料和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IMT和CCA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移植肾组患者CIMT为(480.5±90.3)μm,与血液透析组、对照组[(561.9±147.7)μm、(529.7±131.8)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AD为(7.9±0.8)mm,与血液透析组、对照组[(8.6±0.8)mm、(7.50±1.0)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体质量、阻力指数及EDV与CIMT均呈正相关,且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体质量、搏动指数、MFV及收缩压与CCAD均呈正相关,且是C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肾移植后,其颈总动脉形态学可部分恢复正常;年龄、体质量、收缩压及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是颈动脉形态学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16.
3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