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6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曲率半径法研究呼吸对室间隔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曲率半径法观察室间隔运动的敏感性与可靠性。方法21例健康志愿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二尖瓣腱索水平记录M型曲线,测量呼气相和吸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计算室间隔相对左心室后壁摆动幅度(室间隔摆动幅度=呼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吸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于同一水平短轴观分别获取、储存呼气相和吸气相舒张末的二维图像,以备脱机分析;采用自制的测量软件,分别计算吸气相与呼气相时室间隔曲率半径,计算室间隔摆动幅度(室间隔曲率半径变化幅度=吸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呼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结果平静呼吸时,M型方法测量室间隔随呼吸摆动幅度为(1.65±1.26)mm;吸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5.91±6.08)mm,呼气相的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2.30±4.40)mm,两时相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曲率半径法测量室间隔随呼吸摆动幅度为(2.95±2.00)mm,较M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率半径可以有效地评估室壁摆动、形变,具有良好重复性。  相似文献   
302.
303.
目的 应用超声剪切波频散(USWD)技术检测颈动脉黏弹性,探讨其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既往无心脑血管事件病史志愿者45例,依据年龄中位数分为高年龄组(≥ 50岁,n=23)和低年龄组(<50岁,n=22)。采用USWD技术检测受试者颈总动脉,获取颈总动脉剪切波弹性指标动脉壁剪切波弹性模量(SWER)值和剪切波黏性指标动脉壁剪切波频散(SWDR)值;用多普勒超声获取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速度时间积分(VT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平均流速(MFV)]。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WER和SWDR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与低年龄组比较,高年龄组受试者颈总动脉SWER和SWDR均减小(P均<0.05)。高年龄组受试者颈总动脉VTI、PSV、EDV和MFV均小于低年龄组(P<0.05,P<0.01)。颈总动脉剪切波弹性指标SWER与血流动力学参数VTI、PSV、EDV和MFV呈正相关(r=0.354、0.400、0.467和0.310;P<0.01,P<0.05);剪切波黏性指标SWDR与VTI和PSV呈负相关,而与MFV呈正相关(r=-0.481、-0.522和0.352,P均<0.01)。结论 USWD技术可鉴别颈动脉黏弹性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0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环向应变与10年心血管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患者83例,以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HBP组),选取同期住院患者54例为对照组。依据Framingham危险评分量表计算危险评分(FRS)和10年心血管病风险(10y CVDR)。分别获取左心室结构、功能和心肌环向应变参数,包括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整体环向应变(GCSendo)、中层心肌整体环向应变(GCSmid)和心外膜下心肌整体环向应变(GCSepi)。心肌应变参数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10y CVDR值,分为低风险(<10%)和高风险(≥10%)两组,应用ROC曲线分析GCSendo、GCSmid和GCSepi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10年心血管病风险的能力。结果Framingham危险评分在DM+HBP组、DM组和对照组依次降低,中位数分别为14、12和10(均P<0.05);对应10年心血管病风险的中位数分别为7%、5%和2%,DM+HBP组和DM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DM和对照组比,DM+HBP组受试者IVSD和LVPWD较厚,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e较大(均P<0.05)。DM+HBP组和DM组GCSendo、GCSmid及GCSepi均小于对照组(均P<0.01),而DM+HBP组与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是GCSendo、GCSmid和GCSepi正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58、0.285和0.279,均P<0.05),而收缩压是其负的独立影响因素(β=-0.399、-0.449和-0.480,均P<0.05)。GCSendo、GCSmid和GCSepi判断T2DM患者10年心血管病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01(0.5720.830)、0.691(0.5670.815)和0.677(0.5510.80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74.6%、87.5%和49.2%、87.5%和44.1%。结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环向应变减低,这与血压独立相关;心肌环向应变能判断T2DM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病风险。  相似文献   
305.
汞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及脏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汞化合物对脏器及生殖的毒性,采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外受精的方法研究了汞对小鼠脏器系数,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1.5mg/kg BW汞对小鼠的肝脏,肾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1.0mg/kg BW组还对卵巢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超排卵的细胞数;汞对体内抑母细胞生发泡破裂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释放,影响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并降低体外受精率。  相似文献   
306.
Harrison(1970,1973)和Kirchaer(1975)通过喉连续切片观察发现,环后癌可通过直接浸润方式、跨声门癌或声门下癌可直接穿透甲状软骨或环甲膜而侵犯甲状腺,大的前连合癌也可侵及甲状腺。关于治疗,Harrison(1973)提出,环后癌和声门下癌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其他型者应切除同侧叶和峡部,经冰冻切片(并不完全可靠)证实甲状腺受累者再切除对侧叶,若有甲状腺转移的其他依据,也应切除对侧叶。本文报佶80例喉癌和喉咽癌,手术后对甲状腺标本进行了组织学观察。首次就诊时76例属Ⅲ,Ⅳ期。发生甲状腺转移者,环后癌2/2,声门下癌1/3,跨声门癌2/15(13.5%),声门上癌3/29(10%),梨状窝癌1/21(5%),声门癌0/10。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根治性手术;43例同时作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单侧者38  相似文献   
307.
茎突过长引起咽喉不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4例茎突过长引起咽喉不适的病例。作者认为,临床上经常遇见的向同侧乳突区放射的一侧咽喉钝痛且伴有咽喉部异物感者,由于常缺乏阳性体征故诊断颇为不易。其中少数可能是茎突过长,鉴别诊断时不应忽略。随机尸检材料及X线检查发现茎突过长相当多,而伴有茎突痛者却很少。Eagle等提出茎突正常长度为2~3 cm,长于3 cm者占4~7%。十九世纪已有人对本病作过描述。Eagle(1937,1948)将之系统化并命名为Eagle氏综合征。氏把下列症状看作是茎突过长引起茎突痛  相似文献   
308.
鼻窦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有一定局限性。A型超声波法检查无创痛、检查迅速、费用低、诊断正确率高。本文报告了690窦检查结果。正常A超回声图中,始波是探头/皮肤界面的反射,第二个波是骨/空气界面的反射。粘膜增厚时,可见粘膜/空气界面和骨/粘膜界面的反射波。窦腔内若含有浓缩碎屑、息肉或肿瘤,可出现多个波峰。后壁反射表示窦腔内有积液或大息肉。探测上颌窦时若遇到牙列、牙胚(儿童)、颧弓或上颌窦后外侧壁可得出假阳性结果。检查时要移动探头位置并变换探测角度。作者检查记录的200例患者的400个上颌窦波形和  相似文献   
309.
310.
为进一步了解喉粘膜创伤后超微结构变化的特点,用微型锉对16只豚鼠喉粘膜造成擦伤模型,主要以透射电镜观察其愈合过程。发现:喉粘膜上皮擦伤缺损的修复始于创缘基底细胞,24小时后再生上皮开始迁延、移行,胞浆内见少量分布的网状和/或窄幅束状张力丝;5日后覆盖创面的幼稚细胞活跃增殖,胞浆内弥漫分布网状和束状张力丝;10日后束状张力丝成密集状,但增殖停止代之分化;21日创面修复上皮分化成熟至正常。再生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分化程度从胞浆内张力丝、半桥粒等的变化中得到反映。为促进喉粘膜创伤愈合,防止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