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6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目的建立内耳冲击波缺氧复合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1次,高压段压力为50kPa。冲击波致伤后,将豚鼠放入自制动物笼,置于密闭低氧舱内,持续吸入10%低氧混合气体,共1h。观察豚鼠一般情况、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及耳蜗组织病理变化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造模后1h,豚鼠精神极度萎靡,呼吸急促,反应迟钝;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高压段压力为50kPa,致伤1次,致伤后持续吸入10%低氧混合气体1h可成功复制出豚鼠内耳冲击波缺氧复合伤动物模型,可作为内耳冲击波缺氧复合伤研究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探讨超重与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健康体检的自然人群中无心脑血管事件者2418例,根据入选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258例,超重组792例和对照组1368例.收集入选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动脉波速指数(AVI)等.结果 肥胖组和超...  相似文献   
293.
目的 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QIMT)技术探讨正常人冷加压试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D%)与颈总动脉血流平均波强和波强距离比参数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QIMT技术观察24例健康志愿者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的左侧颈总动脉,测量其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及颈总动脉血流参数,并计算内径变化范围、百分变化率、血流平均波强和波强距离比.绘制血管内径百分变化率、血流平均波强和波强距离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三者的检验效能.结果 与试验前相比,正常人颈总动脉内径变化幅度与内径百分变化率均显著减低,血流平均波强与波强距离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强距离比,平均波强和内径百分变化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821和0.728,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IMT可准确测量冷加压前后颈总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可通过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血流平均波强、波强距离比评价颈总动脉功能.  相似文献   
294.
超声心动图观察室间隔运动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室间隔运动时曲率半径的变化,观察正常人呼吸性胸压变化对室间隔摆动和形变的影响,评价新方法 观察室间隔运动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Acuson Sequoia 512型超声仪对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查.分别获取呼气相和吸气相左室腱索短轴观图像;同步记录各瓣口血流速率、心电图和呼吸曲线.两名医师在双盲条件下采用自制的测量软件.分别测量吸气相与呼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结果 二尖瓣E峰血流速率和主动脉血流速率在呼气相均高于吸气相;三尖瓣E峰血流速率和肺动脉瓣血流速率则相反.吸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5.14±6.082)mm.呼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2.296±4.398)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曲率半径可以评估室壁摆动和形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为临床评价呼吸性胸压变化提供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新方法 .  相似文献   
295.
曲率半径法研究呼吸对室间隔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曲率半径法观察室间隔运动的敏感性与可靠性。方法21例健康志愿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二尖瓣腱索水平记录M型曲线,测量呼气相和吸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计算室间隔相对左心室后壁摆动幅度(室间隔摆动幅度=呼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吸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于同一水平短轴观分别获取、储存呼气相和吸气相舒张末的二维图像,以备脱机分析;采用自制的测量软件,分别计算吸气相与呼气相时室间隔曲率半径,计算室间隔摆动幅度(室间隔曲率半径变化幅度=吸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呼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结果平静呼吸时,M型方法测量室间隔随呼吸摆动幅度为(1.65±1.26)mm;吸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5.91±6.08)mm,呼气相的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2.30±4.40)mm,两时相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曲率半径法测量室间隔随呼吸摆动幅度为(2.95±2.00)mm,较M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率半径可以有效地评估室壁摆动、形变,具有良好重复性。  相似文献   
296.
Harrison(1970,1973)和Kirchaer(1975)通过喉连续切片观察发现,环后癌可通过直接浸润方式、跨声门癌或声门下癌可直接穿透甲状软骨或环甲膜而侵犯甲状腺,大的前连合癌也可侵及甲状腺。关于治疗,Harrison(1973)提出,环后癌和声门下癌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其他型者应切除同侧叶和峡部,经冰冻切片(并不完全可靠)证实甲状腺受累者再切除对侧叶,若有甲状腺转移的其他依据,也应切除对侧叶。本文报佶80例喉癌和喉咽癌,手术后对甲状腺标本进行了组织学观察。首次就诊时76例属Ⅲ,Ⅳ期。发生甲状腺转移者,环后癌2/2,声门下癌1/3,跨声门癌2/15(13.5%),声门上癌3/29(10%),梨状窝癌1/21(5%),声门癌0/10。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根治性手术;43例同时作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单侧者38  相似文献   
297.
茎突过长引起咽喉不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4例茎突过长引起咽喉不适的病例。作者认为,临床上经常遇见的向同侧乳突区放射的一侧咽喉钝痛且伴有咽喉部异物感者,由于常缺乏阳性体征故诊断颇为不易。其中少数可能是茎突过长,鉴别诊断时不应忽略。随机尸检材料及X线检查发现茎突过长相当多,而伴有茎突痛者却很少。Eagle等提出茎突正常长度为2~3 cm,长于3 cm者占4~7%。十九世纪已有人对本病作过描述。Eagle(1937,1948)将之系统化并命名为Eagle氏综合征。氏把下列症状看作是茎突过长引起茎突痛  相似文献   
298.
鼻窦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有一定局限性。A型超声波法检查无创痛、检查迅速、费用低、诊断正确率高。本文报告了690窦检查结果。正常A超回声图中,始波是探头/皮肤界面的反射,第二个波是骨/空气界面的反射。粘膜增厚时,可见粘膜/空气界面和骨/粘膜界面的反射波。窦腔内若含有浓缩碎屑、息肉或肿瘤,可出现多个波峰。后壁反射表示窦腔内有积液或大息肉。探测上颌窦时若遇到牙列、牙胚(儿童)、颧弓或上颌窦后外侧壁可得出假阳性结果。检查时要移动探头位置并变换探测角度。作者检查记录的200例患者的400个上颌窦波形和  相似文献   
299.
300.
为进一步了解喉粘膜创伤后超微结构变化的特点,用微型锉对16只豚鼠喉粘膜造成擦伤模型,主要以透射电镜观察其愈合过程。发现:喉粘膜上皮擦伤缺损的修复始于创缘基底细胞,24小时后再生上皮开始迁延、移行,胞浆内见少量分布的网状和/或窄幅束状张力丝;5日后覆盖创面的幼稚细胞活跃增殖,胞浆内弥漫分布网状和束状张力丝;10日后束状张力丝成密集状,但增殖停止代之分化;21日创面修复上皮分化成熟至正常。再生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分化程度从胞浆内张力丝、半桥粒等的变化中得到反映。为促进喉粘膜创伤愈合,防止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