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及比率的变化,以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疾病的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95例HFRS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及比率。结果在HFRS各病期之间,CD3+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绝对值从轻型到危重型呈进行性下降,而CD8+T细胞绝对值升高;HFRS患者在发热期CD4+T细胞比率已显著下降,CD8+T细胞比率显著升高,CD4+/CD8+比值显著下降并倒置,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低血压期和少尿期达极值。结论 HFRS患者各病期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严重失衡,动态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疾病的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87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结果: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4%,其中HBsAg、HBeAg抗-HBc均(+)者为93.3%;HBsAg、抗-HBe、抗-HBc均(+)者为65.5%,HB-sAg、HBeAg均(+)者95%;HBsAg、抗-HBc均(+)者为60%;在抗-HBs、抗-HBe、抗-HBc及单纯抗-HBs,单纯抗-HBc各(+)者组中均未检出HBVDNA。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抗体的表达及其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与荧光PCR法检测HBV前S2抗原抗体、HBVM及HBVDNA含量.结果 HBeAg(+)与HBeAg(-)组HBV前S2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9%和31.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BsAg(+)与HBsAg(-)组HBV前S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8%和65.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S2抗原与HBVDNA的复制和含量关系密切;S2抗原在急慢性乙肝中的阴转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HBV前S2抗原与HBeAg及HBVDNA可同时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前S2抗体可作为HBV被清除和病情好转的指标之一,前S2抗原持续阳性则与乙肝慢性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浅谈妇幼卫生档案的鉴定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斐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山东)》2004,6(5):86-86
档案鉴定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档案理论工作者只是将鉴定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业务环节来强调,并没有认识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具体档案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鉴定工作无法开展。现就档案鉴定工作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挥的作用和现状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岛市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特征,探讨HBV YMDD变异与基因分型、DNA载量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82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HBV DNA定量监测及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820例HBV感染者中检出YMDD变异154例,变异率18.78%;各基因型间YMDD变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BeAg阳性与否与YMDD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者更易发生变异;HBV感染者临床分型各组间YMDD变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LC(36/113)、CHB(97/368)为主;病毒变异在性别、年龄及DNA载量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YMDD变异的监测对乙肝患者的治疗、病情预测和转归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病病人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12例不同类型肝病病人与80例健康人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清蛋白(ALB).结果 急性肝炎组血清TC、HDL-C、ApoA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组各血脂检测指标均显著降低,肝癌组TG、HDL-C、ApoA1水平显著降低(F=2.37~53.01,q=5.83~17.58,P<0.05、0.01).肝炎病人TC、LDL-C、ApoA1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r=-0.324~-0.387,P<0.05、0.01);TG与ALT水平呈负相关(r=-0.426,P<0.01);TC、LDL-C、ApoB、HDL-C与ALB呈正相关(r=0.301~0.393,P<0.05、0.01).结论 血脂检测对判断肝病的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晓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8):853-854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测定对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肝病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分别测定急性肝炎患者35例、慢性肝炎患者38例、肝硬化患者33例和40例健康者的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肝硬化组与各组间血浆FD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P和D-二聚体含量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依次递增。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DP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肽(PⅢP)、Ⅳ型胶原(Ⅳ-C)的组合在临床上的应用,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住院患者278例为实验组,选择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血清标本检测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HA含量明显增高,各类肝病患者中以CAH和LC最为明显;实验组中LN也明显增高,特别是肝硬化组的异常率为62%;实验组中PⅢP均高于正常人,慢活肝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实验组中Ⅳ-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肝硬化增幅最大,约为正常的2-5倍。结论 在肝纤维化中HA、LN、PⅢP、Ⅳ-C呈正相关,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但早期以Ⅳ-C敏感度较高,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异常者,对肝纤维化的论断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