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8篇
  2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目的] 分析经淫羊藿苷(ICA)刺激后,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hSCAPs)增殖及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hSCAPs体外培养至第3代后与不同浓度的ICA进行温育。2 d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分别检测hSCAPs的骨向分化相关因子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并通过CCK-8检测hSCAPs受不同浓度的ICA诱导不同时间的增殖情况。[结果] 根尖乳头分离出的hSCAPs在体外培养后,流式染色技术检测表面蛋白CD31、CD90和CD146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03%、96.18%和95.42%。与对照组相比,ICA的体外刺激显著促进了hSCAPs中OPG的表达(P<0.05),降低了RANKL的mRNA转录和翻译(P<0.05),促进了hSCAPs的增殖分化(P<0.05)。当浓度为0.1 mol/L时,ICA对hSCAPs的调控作用最强。[结论] ICA对hSCAPs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的促进作用为临床上使用hSCAPs进行牙病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12.
山腊梅叶镇痛、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实验材料 山腊梅叶粉末:江西省医药卫生科技开发中心提供,给药前用煮沸新鲜蒸馏水冲泡,滤除药渣,滤波经蒸馏浓缩,挥发油倒回浓缩液中配制成给药浓度的供试液。动物: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兼用,体重18~22g。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250g,以上动物由江西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513.
背景:触发和控制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的调控研究将有助于人为控制脂肪基质细胞的分化方向,促进对细胞分化的深入了解。 目的:了解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microRNA-16的表达变化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试验,2007-10/2008-03在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出生30 d雄性体健SD幼鼠8只。成脂诱导培养液[DMEM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 μ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5 mmol/L)、胰岛素(10 mg/L) ]。 方法:从SD幼鼠体内取出脂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了纯度高的脂肪基质细胞,采用脂向诱导液对第3代的脂肪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以未诱导的细胞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microRNA芯片技术检测脂肪基质细胞脂向诱导后7 d和未诱导microRNA-16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16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前后表达量变化。 结果:①成功获得纯度较高的脂肪基质细胞,成功诱导其脂向分化,诱导培养后7 d观察到细胞形态学上表现出典型的脂肪细胞改变:细胞相互融合,成片生长,变为细长纺锤形;PPAR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油红O染色脂滴被染成橙红色。②成脂诱导前后microRNA-16表达明显下调,诱导前microRNA-16表达量为90.25。诱导后microRNA-16表达量为56.75,③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croRNA-16表达显著下调,与microRNA芯片结果一致。 结论:PCR及芯片结果一致支持microRNA-16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参与调控。  相似文献   
514.
作为一种新型小分子药物,莫诺拉韦可能成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重要手段。临床前研究显示莫诺拉韦对冠状病毒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临床研究显示早期使用可降低处于危险中、未接种疫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人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然而,目前临床证据仍不充分,需要更多研究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15.
目的探讨原发肝外肿瘤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原发肝外肿瘤患者电子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筛选出发生PD-1/PD-L1抑制剂相关肝损伤者, 统计分析肝损伤的发生时间、临床类型和严重程度等。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将患者分为肝损伤组与无肝损伤组, 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合并疾病、有无肝转移、PD-1/PD-L1抑制剂治疗方案、联合用药和基线肝肾功能等临床特征,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肝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86例, 其中29例发生PD-1/PD-L1抑制剂相关肝损伤, 发生率为7.5%。29例患者中, 男性25例, 女性4例;年龄19~90岁;使用信迪利单抗者7例, 纳武利尤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各5例, 帕博利珠单抗4例, 替雷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各3例, 卡瑞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各1例;开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的中位时间为44(...  相似文献   
516.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够评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方法,它是反映人体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预测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我们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脉压增大(脉压>40mmHg)的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原发性高血压伴脉压增大组:门诊或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8.2±8.8)岁。根据1993年WHO/ISH高血压诊断分类标准诊断,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根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重量指…  相似文献   
517.
李辉  李晓宇  关宜光 《心脏杂志》2001,13(5):419-419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 ,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观察了 C-反应蛋白 (CRP)在稳定型心绞痛 (SA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中的变化。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院 1998- 0 7~ 2 0 0 0 - 0 8经临床心电图和 Holter诊断明确的心绞痛患者 44例 ,其中 SAP组 2 1(男 15 ,女 6 )例 ,年龄 6 2± 4岁 ,吸烟史 9± 2年 ,U AP2 3(男 17,女 6 )例 ,年龄 6 3± 3岁 ,吸烟史 10± 3年。以上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炎症、1个月内的外科手术和严重创伤、已知的血栓性疾病、射血分数 (EF)低于…  相似文献   
518.
本文介绍了方剑乔教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经验。方教授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多具有“瘀”和“虚”的特点,以“化瘀”“补虚”为治则。临床中治疗以电针为主,并采用多种刺灸法同时使用的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疼痛特征拟定消瘀散积、补虚调神的针灸处方,选择阿是穴、夹脊穴、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神庭、百会、四神聪等穴位,使用电针时尤善根据不同疼痛特征灵活选择电针刺激参数,电针频率首选2/100 Hz,急性发作使用100 Hz,疼痛程度轻使用2 Hz,电针治疗后进行滚针、灸法,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19.
1例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感染新冠病毒后持续阳性及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疗程抗病毒治疗后仍未转阴,同时合并三系降低,且继发了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细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针对该免疫抑制宿主长病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治疗矛盾,综合患者当时情况及药物特点及时进行了药物调整和药学监护,患者整体情况逐渐好转。本例反映了在复杂的病情变化中,药物治疗要抓住实时的主要矛盾,动态地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20.
microRNA-16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触发和控制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的调控研究将有助于人为控制脂肪基质细胞的分化方向,促进对细胞分化的深入了解.目的:了解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microRNA-16的表达变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试验,2007-10/2008-03在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出生30 d雄性体健SD幼鼠8只.成脂诱导培养液[DMEM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μ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5 mmol/L)、胰岛素(10 mg/L)].方法:从SD幼鼠体内取出脂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了纯度高的脂肪基质细胞,采用脂向诱导液对第3代的脂肪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以来诱导的细胞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应用microRNA芯片技术检测脂肪基质细胞脂向诱导后7 d和未诱导microRNA-16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16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前后表达量变化.结果:①成功获得纯度较高的脂肪基质细胞,成功诱导其脂向分化,诱导培养后7 d观察到细胞形态学上表现出典型的脂肪细胞改变:细胞相互融合,成片生长,变为细长纺锤形;PPAR 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油红O染色脂滴被染成橙红色.②成脂诱导前后microRNA-16表达明显下调,诱导前microRNA-16表达量为90.25.诱导后microRNA-16表达量为56.75,③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croRNA-16表达显著下调,与microRNA芯片结果一致.结论:PCR及芯片结果一致支持microRNA-16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参与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