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小儿肾移植的临床研究(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肾移植的术式、术后用药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分析13例儿童患者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儿童患者肾移植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8.4%(5/13),肾小管坏死发生率30.7%(4/13),术后发生肾周积液2例,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儿童肾移植的术式应根据受者血管情况选择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或端侧吻合,也可与髂外动脉或髂总动脉端侧吻合。免疫抑制剂用量应比成人稍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两剂量塞尼哌(Zenapax)对肾移植中急性排斥的影响。方法 Zenapax分别在移植前2h和移植后14天给予,术后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 1年时活检证实急性排斥发生率为6.82%,在9例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人中急排发生率为22.2%,用抗胸腺免疫球蛋白ATG逆转3例。肺部感染5例,其中CMV感染2例,霉菌性肺炎1例。泌尿系感染6例,伪膜性肠炎1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瘘1例,脑梗塞1例。使用Zenapax前后,淋巴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无发热、头痛、急性肺水肿等细胞因子释放表现。1年时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45%/95.45%,2例病人死于肺部感染和心衰。结论 两剂量Zenapax能减少急性排斥的发生,且疗程短,耐受性良好,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增加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肾移植术后妊娠的围生结局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王淑珍  翟妍  李晓北 《北京医学》2008,30(8):522-52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5例肾移植患者的6次妊娠,收集患者的产科资料、移植相关并发症、血肌酐水平、血压、分娩情况,随访新生儿、患者移植肾的结局.结果 5例患者6例次妊娠,4例次期待妊娠,其中2例次妊娠成功,分别于孕37周及孕36周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025g和3070g.新生儿无明显异常.2例次妊娠因重度子痫前期在孕中期行治疗衵引产,其中1例受孕后降低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引产术后两年肾功能进行性受损,1年后实施了对侧肾移植术;另1例患者受孕后停用免疫抑制剂,在孕中期出现重度子痫前期、心力衰竭、重度贫血、肾功能恶化,行治疗性引产.结论 肾移植是生育年龄终木期肾脏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疗方式,但妊娠对于孕妇、胎儿、新生儿及移植肾都有一定的危险.孕期降低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是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肾移植患者妊娠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情况及减肥行为现状,为今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0个省市15所大学中随机选取259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及减肥行为等信息。结果男生的超重肥胖率(12.8%)明显高于女生(2.9%);女生中体重过低的占34.6%,明显高于男生(12.1%)。33.2%的大学生采取过减肥措施,女生(43.5%)明显高于男生(23.6%)。51.5%减过肥的大学生采取的是"适量运动+控制饮食"的减肥方式,但仍有29.1%主要靠"节食"来减肥,尤其是女生(33.0%)。有54.1%"超重肥胖"的大学生未采取过任何减肥措施,男生比例(57.5%)明显高于女生(37.1%)。有27.1%"体重过低"的大学生曾经减过肥,女生(31.4%)高于男生(15.9%)。在曾经减过肥的大学生中,只有11.2%的大学生处于超重肥胖,18.6%的大学生处于体重过低的情况,女生中这种情况更加严重。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超重肥胖有不正确认识,因关注程度不足而未采取任何减肥措施的现象在"超重肥胖"男生中非常突出;因过分追求体型消瘦而盲目减肥的现象在"体重过轻"女生中尤为突出。建议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减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5.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2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25例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供者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肾功良好。25例受者移植肾全部成活,术后因肾小管坏死和肾动脉吻合口狭窄发生移植肾功延迟恢复各1例,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1—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正确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为加强放射防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结果 2011—2013年累计监测516人,年集体有效剂量分别为27.8、34.1、31.7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8、0.19、0.17mSv。人均年有效剂量2mSv者占99.99%,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5mSv。3年中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所受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分别为0.26、0.28、0.23mSv/a,明显高于放射治疗、核医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所受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不同工种的个人受照剂量水平差异仍然较大,其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最高,应给予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介高锰酸钾溶液对感染包皮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7月~2007年7月收治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外院97名包皮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口5~10 min,1~3次/d.患者年龄3~69岁,平均22.6岁.其中8例包皮切口脓肿形成者在渗出消失、新鲜肉芽组织形成时缝合切口.结果 89例感染切口3~5 d后变清洁、干燥并渗出减少,创面痂下愈合,均于1~2周内愈合,8例脓肿切口缝合后1~2周均痊愈.结论 高锰酸解溶液是治疗感染包皮切口的方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一项纳入47名健康人的随机交叉研究发现,接听电话与手机关闭时相比,靠近天线的脑区域糖代谢增加。接听电话时产生的电磁场可能影响脑组织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致敏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2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链相关基因A抗体(MICA-Ab)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行肾移植的致敏受者51例,其中29例接受蛋白A免疫吸附,并在吸附前后行MICA-Ab检查;另22例未接受免疫吸附,在入院时行MICA-Ab检查。回顾分析移植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周和4周Scr水平与MICA-Ab的关系。 结果 51例受者中16例MICA-Ab表达阳性(31.4%),MICA-Ab表达阴性与阳性受者的急性排斥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A>40%受者的MICA-Ab表达显著高于PRA≤40%受者(P < 0.05)。HLA错配对MICA-Ab表达无显著影响。在接受免疫吸附受者中,MICA-Ab阳性组和阴性组出院时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免疫吸附受者情况相似。MICA-Ab水平在蛋白A免疫吸附后显著下降。 结论 MICA-Ab在致敏受者中表达升高,然而对受者预后无显著影响。蛋白A免疫吸附可有效去除致敏受者体内MICA-Ab。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发生双侧自体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双侧自体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资料.首次发现上尿路肿瘤的时间为移植后(56.2±33.0)个月.2例同时发现双侧上尿路肿瘤,其余14例双侧上尿路肿瘤先后发现的时间间隔为(8.6±6.7)个月.临床症状和检查阳性结果以血尿和自体肾积水为主.均行自体上尿路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32次自体肾、输尿管的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包括单纯肾盂肿瘤4次,单纯输尿管肿瘤9次,合并肾盂、输尿管肿瘤19次.23次肾盂肿瘤的分级为1级8例,2级11例,3级4例;28次输尿管肿瘤的分级为1级6例,2级10例,3级12例.术后随访(26.8±25.1)个月,1例出现肺部转移后死亡;1例发生腰背部软组织转移性移行细胞癌,局部切除;其他患者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常见表现为血尿合并自体肾积水,该肿瘤侵袭性较强,对于膀胱及一侧自体上尿路同时存在移行细胞癌者,应行对侧自体肾上尿路预防性切除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bilateral native pelvic and ureter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 i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16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native pelvic and ureteral TCC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The mean time between transplantation and diagnosis of upper urinary TCC was 56. 2 ± 33. 0 months.Two patients were suffered from bilateral upper urinary TCC at the same time.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2 upper urinary tract operations of the remaining 14 cases was 8. 6 ± 6. 7 months. Hematuria and hydronephrosis of native kidneys were the main symptoms and targets in checkup.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was postoperatively given. Results All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All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the operations were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TCC. The TCC location involved pure native pelvis (n = 4), pure native ureter (n = 9), and pelvis combined with ureter (n = 19). Pelvic TCC pathological grades included grade 1 in 8 cases, grade 2 in 11 cases, and grade 3 in 4 cases; Ureteral TCC grades included grade 1 in 6 cases, grade 2 in 10 cases, and grade 3 in 12 cases.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6. 8 ± 25. 1 months. One patient died of lung metastasis. (One case of lumbar soft tissue transfer was given local excision. The remaining patients had no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Conclusio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hematuria and native renal hydronephrosis should be highly vigilant of the occurrence of upper urinary tract TCC. TCC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is invasive. Prophylactic contralateral nephroureterectomy should be performed on the recipients having TCC at the bladder and one side of native upper urinary tr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