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仅利用强心、利尿、ACEI或ARB等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之外利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MWT距离为(386.5±50.7)m,对照组为(312.5±48.5)m.结论 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病,以持续呼吸系统症状和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与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显著暴露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1]。由于其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的特点,已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钟南山院士在“十五”期间组织对全国7个地区(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广东、重庆和陕西)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发现COPD的总患病率为8.2%[2]。在主要致死性疾病中,COPD所致死亡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3.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病原体,占90%以上。依据我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院内感染是我国最常见医院感染类型。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目前由于细菌耐药率升高,住院死亡患者约15%与肺炎有关,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达20%~50%。但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菌类型是否会对胞核NF-κB活化水平、诱导痰液及血液中IL-8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4.
血浆置换(PE)属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一部分,就是将患者的血液抽出体外后,将血浆中的致病成分选择性地分离后弃去,然后将血浆的其他成分以及所补充的平衡液或白蛋白输回体内,以清除血浆内的致病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又称血浆分离,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对重症免疫性风湿病患者颇为实用.  相似文献   
125.
126.
肿物的声像图表现是肿物的形态及组织构成的声学反映,二维灰阶声像图能清晰显示肿物的大小、形态、边界,并通过回声的特性反映出肿物的内部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能显示肿物血管空间分布、血管形态及肿物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因此,目前超声已以其无创、经济、便捷且诊断准确性高而成为女性盆腔肿物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之一.女性盆腔肿物中以内生殖器官肿物为主,其中又以卵巢肿物最为多见.卵巢肿物种类多样,不同性质的肿物可有相似的声像图表现,而性质相同的肿物由于生长阶段不同或由于合并其他情况如感染而呈现不同的声像图表现.当超声发现肿物后,如何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角度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7.
李晓云 《海南医学》2012,23(19):88-9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于我院外科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的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统计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数据并分析淋巴结部位、形态、回声、大小,血供参数及血管情况等.按照病理诊断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1例)和淋巴结未转移组(52例),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区别.结果 ①未转移组中纵横比≥2为41例占78.8%,转移组中纵横比<2为24例占77.4%.经比较发现,纵横比、淋巴门、囊性变、钙化在两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的血管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未转移组低血供35例(67.3%),转移组高血供16例(51.6%);未转移组PSV为(21.11±12.45) cm/s,RI为(0.61±0.09),转移组分别为(35.74±11.62) cm/s和(0.79±0.1 2);经比较发现,两组的血供程度、PSV、RI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需要多个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包括淋巴结形态、淋巴结门结构、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以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中国2020”宏伟战略构想的时代背景下,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卫生部要求要重点抓好医院的管理工作,既要改善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又要体现公益性,这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对医院流程进行优化是改进医疗服务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医院流程重组的重点虽然是业务流程,但如果保持原有的组织结构而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则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依据环境和战略要素变化进行适应性选择,实行公立医院组织再造,就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9.
背景: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及时地干预肝纤维化的病程能够减少肝硬化及其致命并发症的发生。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目的:采用舒肝颗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观察其是否对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有影响,以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细胞学实验,于2008-06/2009-02在泸州医学院分子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肝星状细胞株HSC-T6购自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其表型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舒肝颗粒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物研究所提供,批号:20071120。 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不同质量浓度(0.01,0.02,0.04,0.08 g/L)舒肝颗粒对HSC-T6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选择对细胞增殖无影响的剂量(0.01 g/L)。再将HSC-T6细胞种板培养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其他处理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培养液中加入5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液。舒肝颗粒组培养液中加入前面选择的0.01 g/L舒肝颗粒药液;联合用药组培养液中同时加入舒肝颗粒药液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液,剂量同上。 主要观察指标:①肝星状细胞的形态。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星状细胞表达Smad3和Smad7。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结果。 结果:①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细胞形态类似于对照组,且伸展更明显,联合用药组,细胞形态更接近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各组均未见核固缩或凋亡现象。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测Smad3和Smad7在对照组分别表达较高;转化生长因子β1能轻度上调Smad3和Smad7的表达(P < 0.05);而舒肝颗粒组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Smad7表达上调更为显著,为对照组的1.99倍(P < 0.01)。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舒肝颗粒组上调Smad7mRNA表达(P < 0.05),而Smad3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5 μg/L)作用后,Smad3和Smad7表达均上调(P < 0.05)。联合组作用的影响是Smad7上升1.01倍(P < 0.05),但Smad3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 结论:① 转化生长因子β能刺激smad3和smad7的基因表达,使R-Smads/I-Smads之间的反馈调节机制重新达到平衡。②舒肝颗粒可能通过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抑制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抑制程度与药物剂量呈一定依赖关系。③舒肝颗粒可能通过上调smad7的表达,抑制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研究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PEG)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1 年 3月至2022年2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74 例慢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 ,每组各58 例。A组患者采用3LPEG分次清肠,B组患者采用3粒利那洛肽联合3LPEG分次清肠,C组患者采用4LPEG分次清肠。比较3组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结肠镜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B组和C组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评分及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总评分均高于A组(P < 0.05);B组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评分及BBPS总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便秘患者中,B组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评分及BBPS总评分与C组比较,高于C组(P < 0.05)。B组和C组进境时间、退镜时间、肠镜总时间均小于A组(P < 0.05);B组的进境时间、退镜时间、肠镜总时间与C组比较,小于C组(P < 0.05)。A组和B组与C组比较,每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C组(P < 0.05)。  结论  利那洛肽联合分次口服3LPEG相对单独分次口服3LPEG而言,提高了肠道准备质量并缩短了结肠镜检查时间,相对单独分次口服4LPEG而言,可以达到同样的肠道准备效果,且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对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利那洛肽联合分次口服3LPEG与单独分次口服4LPEG比较,肠道准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