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1.
面、颈部瘢痕挛缩三种修复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面、颈部瘢痕挛缩三种修复方法的疗效。方法: 23例灼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瘢痕面积在6 cm×5 cm~16 cm×9 cm,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Z"成形术、植皮术及扩张器扩张后皮瓣修复术治疗。结果: 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术后患者的外观及功能得到较大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以上三种手术方法,可根据患者情况分别予以使用,各有其优缺点,均为临床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单侧腭黏骨膜瓣修复腭裂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单侧腭黏骨膜瓣后推修复腭裂的方法。方法: 术中将患侧腭黏骨膜瓣彻底松解、腭帆提肌吊带重建、血管蒂牵拉提升,使腭瓣松弛充分、后退,对侧裂缘仅作简单切口,即可将裂隙封闭。结果: 本法修复单侧腭裂116例,仅2例于近期出现腭瘘;术后语言质量和发音明显改善。结论: 单侧腭黏骨膜瓣修复腭裂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临床应用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3.
以唇动脉为蒂的唇瓣修复中度和重度唇全层缺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中、重度全层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在缺损一侧或两侧(若缺损较大,一侧唇瓣不够用时)设计以唇动脉为蒂的唇瓣向缺损区推进转移修复全层唇缺损.若缺损较大,单纯用缺损两侧口唇组织仍不足以修复时,可将一侧唇瓣向外侧延伸绕过口角至另一侧上或下唇(根据缺损是在下唇或上唇),形成包括上下唇组织在内的大型唇瓣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若缺损为单纯的红唇缺损,唇瓣切口应沿唇弓设计.结果临床应用于67例,其中上唇38例,下唇29例.缺损最大水平宽度3.5 cm,最小1.6 cm.单纯红唇瓣20例,红白唇瓣47例.单侧唇瓣10例,双侧57例.所有唇瓣均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修复后的口唇丰满,外形满意.结论唇动脉血管恒定,唇瓣血供可靠,本法不仅能用于单纯红唇缺损的修复,还可广泛用于红、白唇同时缺损的修复,因是用同类组织修复,且组织量丰富,故术后能完全恢复口唇所特有的红、白唇结构及功能,是修复中、重度全层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的血管瘤组织中,Survivin、VEGF、活化Caspase-3的变化,并对其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变化对血管瘤病程演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urvivin、VEGF、活化Caspase-3在45例血管瘤(增生期30例,消退期15例)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Survivin主要表达在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核中,在增生期、消退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4/30)和60%(9/15),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在血管瘤的增生期、消退期及正常组织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②VEGF主要在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表达,增生期、消退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27/30)和46.7%(7/15),正常组织不表达;其表达在血管瘤的增生期、消退期及正常组织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活化Caspase-3主要在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核中表达,在血管瘤增生期、消退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18/30)和86.7%(13/15),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在血管瘤的增生期、消退期及正常组织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④血管瘤中VEGF的表达与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血管瘤中Survivin与活化Caspase-3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1)。结论 VEGF、Survivin抑制Caspase-3的途径可能在血管瘤增生、消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靶向处理该途径有望为血管瘤和各种血管形成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病人共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通过随访观察病人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9个月,所有皮瓣成活良好,2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感觉过敏;无伤口感染、感觉缺失等并发症,所有病人穿普通鞋均可正常行走。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瓣是修复足跟部适当大小软组织缺损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转化医学理念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为外科学的临床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方法  选取2020年8—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见习的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的随机数发生器将学生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名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实验组将转化医学理念作为整形烧伤外科临床教学的指导思想,采用以病例为基础和模拟临床教学法。教学结束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考核,从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教学结束后,实验组的理论成绩[(88.21±4.43)分]和及格率(93.33%)均高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79.73±1.80)分]和及格率(82.22%),且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的技能操作能力[(71.22±9.84)分]和及格率(91.11%)均高于对照组的技能操作能力[(66.21±9.71)分]和及格率(80.00%),且实验组的技能操作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科研课题申报人数及中标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整形烧伤外科的临床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为健康中国打造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为一体的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和今后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脑动脉CTA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行16层螺旋CT脑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颅内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能显示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大小。结论:认真的检查前准备、精细的扫描及多种重建方法的综合应用,可提高16层螺旋CT脑动咏血管的图像质量及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使护理管理达到科学化,信息化、高效化,自动化的目的,研制了护理部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经常性管理,促进了医院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用10ml的常用注射器吸取腹部脂肪颗粒移植充填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畸形。结果:本组治疗12例,一次性充填组织缺损,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伤口I期愈合。结论:注射器吸取脂肪颗粒移植修复组织凹陷畸形,方法简便,不需做手术切口,术后不遗留瘢痕,痛苦少,脂肪颗粒吸收少,治疗后外形理想,是一种较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HBV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22例共4种乙肝“两对半”常见组合模式的HBsAg阳性血清和80例HBsAg阴性的血清进行前S1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sAg阳性血清222份,前S1抗原检出80例(36.04%)。其中HBeAg阳性86例,前S1抗原检出47例(54.65%),HBeAg阴性136例,前S1抗原检出33例(24.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0,P﹤0.01)。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前S1抗原。[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之一,与乙肝“两对半”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反映HBV感染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