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的眼动异常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iRBD患者22例,对照组2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完成视频眼震图检查。比较iRBD组和对照组视频眼震图检查结果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等)及多导睡眠图各睡眠生理参数与视频眼震图异常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iRBD组与对照组自发眼震、方波急跳、不自主眼动、凝视眼震、扫视、视动性眼震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0.4~0.5 Hz及0.6~0.7 Hz频率平稳跟踪时,iRBD组Ⅰ和Ⅱ型曲线比例低于对照组,Ⅲ型和Ⅳ型曲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177和5.301,均P < 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平稳跟踪0.4~0.5 Hz曲线分型异常与患者N3期睡眠减少有一定相关性(OR=0.963,P < 0.05)。Ⅲ~Ⅳ型曲线患者N3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Ⅰ~Ⅱ型曲线患者[分别为(52±28)min与(76±23)min,t=2.197,P < 0.05]。结论: iRBD患者平稳跟踪异常的比例明显升高,提示iRB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平稳跟踪通路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斐 《重庆医学》2011,40(5):500-502
前列腺疾病在男性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尤其是40岁以后的男性,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多。近年来,国内中、老年男性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检查手段包括直肠指  相似文献   
73.
基于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形成的“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OHaD)”学说,认为许多成人慢性疾病的起因都可追踪到生命发育的早期。生命早期各种不利因素诱导胎儿代谢和发育过程的变化会永久重塑机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最终导致成人期疾病的发生。本文着重探讨了生命早期影响儿童及成年期慢性疾病发生的因素,提出了降低疾病风险的建议,以期为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促进远期健康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哮喘缓解期需要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的哮喘患者全科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哮喘缓解期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观察组给予全科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变化,并比较急性发作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FVC、FEV1、PEF%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随访期间急性发作率明显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哮喘缓解期需要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者实施全科治疗可改善肺通气功能,抑制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5.
母亲的食物摄入与婴儿食物过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食物过敏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 :如遗传性、抗原的特性、剂量、接触抗原的最初年龄 ,机体的反应性 ,胃肠粘膜屏障的发育状况 ,病毒感染等。其中孕后期和哺乳期母亲的饮食和抗原、抗体的转输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将综述食物过敏及孕期食物控制 (以下简称食控 )预防过敏的机理 ;母孕期婴儿过敏的影响因素 ;孕后期、哺乳期饮食与婴儿过敏的研究近况等。以期正确引导孕后期、哺乳期饮食 ,从而减少过敏的发生。1 产生婴儿过敏的影响因素婴儿发生过敏的影响因素很多 ,但尚未确定 ,故预防有一定困难。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学是变态反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眼震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共43例位置性眼震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接受氯硝西泮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最大慢相角速度评价急性期药物疗效;另选择其中21例近2个月发作频繁患者,分为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并记录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单次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对眼震发作的预防作用。结果 43例患者中有29例符合确定的和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其眼震类型分别为水平背地性(23例,53.49%)、水平向地性(3例,6.98%)、垂直下跳性(4例,9.30%)和混合性(13例,30.23%),眼震持续时间长并缺乏渐强渐弱特点。治疗3 d后,氯硝西泮组患者最大慢相角速度[2.40(0.00,17.15)°/s]显著降低,急性期疗效优于氟桂利嗪组[18.85(1.58,35.75)°/s;Z=-2.284,P=0.022)];2个月后预防治疗组患者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1(0,2)d]缩短,与对照组[3.50(1.50,6.50)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96,P=0.036)。结论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可能与中枢功能异常有关,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急性期予以氯硝西泮治疗具有缓解眩晕和眼震作用,尤以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疗效更佳;频繁发作者可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Myc可控表达的B细胞淋巴瘤小鼠模型。方法将p53敲除小鼠的骨髓细胞与编码Myc雌激素受体融合蛋白(MycER)病毒包装的细胞混合后注入小鼠皮下。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AM),1次/d。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未出现肿瘤;模型组小鼠持续注射TAM后,肿瘤迅速生长。停止注射TAM后,肿瘤大小迅速减小。3周后,肿瘤恢复生长,但速度较慢;此时若注射TAM,肿瘤生长异常加速。结论本研究通过TAM实现对Myc"失活"及"激活"两种状态的调控,成功建立Myc可控表达的B细胞淋巴瘤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后鼻孔息肉的来源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35例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治愈29例(82.9%),好转6例(17.1%),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后鼻孔息肉以上颌窦来源为主,亦可来源于筛窦、钩突尾端、后囟门黏膜、蝶窦及后鼻孔周缘息变组织。根据鼻窦冠状CT,利用鼻内窥镜技术可探清息肉来源,经鼻内窥镜手术及规范的围手期治疗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79.
李斐  赵英歌  李德生  胡容 《西部医学》2018,30(3):446-448
目的 探讨双环醇对抗神经病药所致肝损伤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抗神经病药所致肝损伤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双环醇片治疗,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并检测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磷酸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OD活性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活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MDA活性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24例显效,1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双环醇能显著改善抗神经病药所致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显著抑制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