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两切口微创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切口微创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间的3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两切口微创全髋组15个、常规全髋置换组15个.比较两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与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切口微创全髋手术切口分别为3.6(3.0~4.5)cm、5.7(5.4~6.5)cm,常规手术组12.0(9.0~14.0)cm,P<0.05.两切口微创组与常规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00(80~220)min、80(60~150)min,760 mL、650 mL,P<0.05,但所需输血量没有差异.两切口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比,具有手术后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双下肢不等长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手术不切断髋关节周围肌肉,创伤小,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技术难度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开展,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利用全内技术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16例(16膝)纳入本研究,男性11例(68.8%),女性5例(31.3%),平均年龄(30 ± 6)岁。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及分级、Lysholm评分、KT2000值、Lachman试验情况、轴移试验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2000值行配对样本t检验,Lachman试验情况、轴移试验情况等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 结果16例患者随访时间14~32个月,平均25.5个月(22.3,29.6)个月。随访期内未出现移植物断裂、TightRope?钢板固定失效、血栓性静脉炎、关节感染、隐神经损伤。IKDC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7±4)分、(63±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5±5)分、(9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0、16.04,均为P<0.01)。IKDC分级术前A级0例,B级1例,C级1例,D级14例;术后A级13例、B级3例、C级0例、D级0例(Z=-5.1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T2000值术前平均(5.8±1.3)mm,优于术后测得平均(1.2±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P<0.01);Lachman试验术前阳性15例、阴性1例,术后阳性0例、阴性16例;轴移试验术前阳性13例、阴性3例,术后阳性0例、阴性16例。 结论利用全内技术行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膝关节功能、前直向不稳定、前外侧旋转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3.
层次分析法确定医院科技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医院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以便对各评价指标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确保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确定了指标体系中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结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比较合适,权重结果相对准确,科技产出是较为重要的指标,下一步有待于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4.
卫生科技工作是推动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许多单位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开展了卫生技术、科技人员绩效、重点学科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对医院的科研工作进行评价,不仅能促进医院的科技发展,而且也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文章从医院绩效和医疗科技人员评价方面进行综述,以便能为医院科技能力评价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双乌镇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4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乌镇痛胶囊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和三七伤药片组,各150例。双乌镇痛胶囊组给予双乌镇痛胶囊口服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三七伤药片组给予三七伤药片口服治疗,3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治疗期间禁止用其他的止痛药物,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双乌镇痛胶囊组有效率90.0%,阿司匹林肠溶片组有效率79.3%,三七伤药片组有效率74.0%,双乌镇痛胶囊组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三七伤药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乌镇痛胶囊组治疗后非疼痛时间、VRS评分、VAS评分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三七伤药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乌镇痛胶囊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介绍一项新技术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评价其在颈椎疾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等颈椎疾患16例,行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术前JOA评分:9.06±2.380(5~13),术后JOA评分:13.63±1.408(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大部分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改善率57.5%.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 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具有避免开门后再关闭,保持椎管扩大效果,同时对脊柱活动度影响小的优点,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47.
广东省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探讨影响广东省新生儿破伤风(NNT)发生的因素,对广东省NNT疫情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996~1999年广东省NNT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07/1000活产儿(‰)、1.07‰、0.94‰和0.77‰,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6~1999年报告NNT死亡数均居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病例主要分布在粤西和粤北地区.发病季节高峰不明显.男婴远多于女婴.患儿母亲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的只占0.79%.产妇住院分娩的只占5.0%,在家分娩的占91.58%,由未经培训人员接生的占83.05%.因此,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消毒接生,对NNT高危县育龄期妇女接种TT和加强NNT监测,应是广东省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骨刺散对热板法、甲醛法致小鼠疼痛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实验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白醋组、骨质宁擦剂组、骨刺散大剂量组和骨刺散小剂量组,每组各10只。热板法实验中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湿敷,每足0.3 mL;白醋组给予白醋湿敷,每足0.3 mL;骨质宁擦剂组给予骨质宁擦剂湿敷,每足0.3 mL;骨刺散大剂量组将0.5 g骨刺散溶解于1 mL白醋给予小鼠后足用药,厚度2 mm;骨刺散小剂量组将0.25 g骨刺散溶解于1 mL白醋给予小鼠后足用药,厚度2 mm。甲醛法实验给药方法同热板法,给药后立即在小鼠右后足背皮下注射新配制的体积分数2.5%甲醛溶液30μL。测定给药前、给药后30 min、给药后60 min、给药后90 min在热板仪中再次测定小鼠痛阈,观察并记录每只小鼠首次舔咬右后足的潜伏期及5 min内舔咬右后足的次数和10 min内舔咬右后足的次数。结果:热板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骨刺散大剂量组、骨刺散小剂量组和骨质宁擦剂组在给药后30 min、给药后60 min、给药后90 min时,可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醛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白醋组、骨刺散大剂量组、骨刺散小剂量组及骨质宁擦剂组可延长小鼠首次舔右后足潜伏期,同时可减少小鼠5 min和10 min内的舔足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刺散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可显著改善小鼠由于软组织损伤、外伤导致的肿胀疼痛。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双带袢纽扣钢板技术与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完全性肩关节脱位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关节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2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纽扣钢板组(26例)和锁骨钩钢板组(2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纽扣钢板组的手术时间高于锁骨钩钢板组,住院费用及疼痛消失时间低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均坚持完成随访,无失访病例。两组组内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nstant评分逐渐升高,VAS评分逐渐降低。两组组间比较,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1年、2年纽扣钢板组Constant评分均明显高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术后3个月纽扣钢板组VAS评分明显低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但两组术后1年、2年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组术后肩关节复位情况、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带袢纽扣钢板技术治疗急性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可靠,有利于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50.
目的预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的趋化信号传导途径,并深入分析趋化相关基因.方法使用ProtParamtool,NCBI/Blastp进行蛋白参数分析和结构域分析,使用Clustalw软件进行多序列对比,与大肠埃希菌K-12趋化相关基因进行比较.结果问号钩体趋化相关基因共30个,分为MCPs和che两组基因,功能与大肠埃希菌趋化相关基因相似,并预测出问号钩体趋化信号传导途径.结论问号钩体趋化相关基因较大肠埃希菌、苍白密螺旋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多,提示其趋化传导途径更为复杂,适应宿主的能力也更强,可能是钩体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