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口腔科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77篇 |
内科学 | 32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120篇 |
预防医学 | 4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8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灰色筛选法在大肠癌处方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收集大肠癌处方312首,涉及260味中药,累计用药2 363频次。对处方标准化后,进行"证型-药性-频次"数据采集,采用灰色筛选法分析大肠癌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中医治疗大肠癌的处方以扶正培本为主,需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法的辅助应用,用药应考虑补益不忘祛邪,以体现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想。通过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大肠癌治疗用药常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瘀为主。灰色关联度前5位为防风、黄芩、地榆、大黄、地黄,并演化得到5个基础新处方。结论:表明灰色理论联合多元分析的灰色筛选法,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得出的大肠癌用药规律及新处方,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42.
探讨了军队医院创新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方面的主要内涵,分析了当前军队医院创新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加强军队医院创新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调查初次妊娠妇女配偶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方式、内容及程度.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58例初次妊娠妇女配偶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93%以上初次妊娠妇女配偶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有怎样进行胎教、该为孕妇补充哪些营养、分娩中宝宝的安全、孕妇的安全、宝宝的健康等.最愿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有上网、与医护交谈等.结论 产前门诊护士应当根据不同需求的孕妇配偶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参与孕育宝宝的全过程,为孕妇的顺利分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44.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银屑痛患者皮损、非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VEGF的表达情况;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的表达.结果 ①VEGF主要表达于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乳头血管内皮及真皮上层部分浸润的炎症细胞内.非皮损部位少量表达,而在正常人表皮中几乎不表达;皮损组有20人以上的患者染色级别在++以上,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皮损组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比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能与银屑病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为抑制我国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各地医保部门采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方式的尝试。目前天津市正处于各医院就自己优势病种的权重与医保部门进行谈判时期。本研究对带状疱疹出院患者的费用进行分析,希望为医保谈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和SPSS 24统计软件,通过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出院的带状疱疹患者出院费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按医保办提供的DRG分组进行分组,依据天津市基准费用计算出各组的权重。结果 入组的出院患者共计1 871人,平均年龄[M(P25,P75)]为65(57,71)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1(9,13)天,平均费用为(13 758.22±3 545.90)元。在分析影响住院费用的原因时发现,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和年龄相关(P<0.01),而与性别无关(P>0.05)。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分别计算各组的权重。而在使用国家版DRG分组对该院出院患者进行分析时发现,在核心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中(adjacent diagnosis related group,A...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药物对可切除黑素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可切除黑素瘤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基于风险比,应用贝叶斯固定效应模型对无复发生存期进行网状Meta分析来评估相对治疗效果。通过StataSE 15和OpenBUGS 3.2.3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章,包括5587例患者和7种治疗方法。其中Ⅲ期亚组5019例,存在溃疡亚组2085例,不存在溃疡亚组2629例,BRAF突变亚组2054例;7种治疗分别为手术+观察或安慰剂、手术+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辅助治疗、手术+nivolumab辅助治疗、手术+ipilimumab辅助治疗、手术+pembrolizumab辅助治疗、手术+bevacizumab辅助治疗以及手术+vemurafenib辅助治疗。在网状Meta分析中,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HR 0.47,95%CI 0.39~0.57)、nivolumab(HR 0.49,95%CI 0.36~0.65)和pembrolizumab(HR 0.57,95%CI 0.43~0.75)辅助治疗在改善无复发生存期上明显比单纯手术治疗更有效;Ⅲ期和存在溃疡的可切除黑素瘤患者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网状Meta分析相同。不存在溃疡的可切除黑素瘤亚组分析中,vemurafenib(HR 0.48,95%CI 0.29~0.79)、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HR 0.48,95%CI 0.33~0.70)和nivolumab(HR 0.50,95%CI 0.31~0.79)辅助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但pembrolizumab(HR 0.69,95%CI 0.45~1.06)并没有比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在BRAF突变的黑素瘤亚组分析中,与单纯手术相比,bevacizumab(HR 0.60,95%CI 0.43~0.85)、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HR 0.47,95%CI 0.38~0.57)、pembrolizumab(HR 0.59,95%CI 0.38~0.92)和vemurafenib(HR 0.65,95%CI 0.50~0.85)辅助治疗均能明显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各种辅助治疗进行排序,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在网状Meta分析中以及Ⅲ期亚组、存在溃疡亚组和BRAF突变亚组中排第一的可能性最大,而不存在溃疡的亚组分析中,vemurafenib排第一的可能性最大。结论对于存在溃疡或BRAF突变的可切除黑素瘤患者,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是最佳辅助治疗;对于BRAF突变状态未知或野生型的可切除黑素瘤患者,nivolumab是最佳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8.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5例PD患者血浆β-EP含量,并与30例正常者对照。结果:PD患者血浆β-EP含量校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岭、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抑郁的患者血浆β-EP含量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PD患者血浆β-EP含量显著降低,与PD发病密切相关,高龄、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患者血浆β-EP含量低更明显,有助于对病情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和传统手术方法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近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TME的直肠癌患者62例与行传统切除方法的57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参数。结果 TME组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而近期生存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 采用TME技术能有效降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及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8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四组病例PCIA的镇痛药液分别选用:A组地佐辛0.8 mg/kg,B组地佐辛0.4 mg/kg加高乌甲素32 mg,C组布托啡诺8 mg,D组布托啡诺5 mg加高乌甲素32 mg等进行镇痛。观察术后1、6、12、24、36、48h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双盲镇痛、舒适度和镇静评分。结果术后1 h、6 h,地佐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1 h、6 h、12 h、24 h,地佐辛+高乌甲素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布托啡诺+高乌甲素组(P<0.05)。地佐辛+高乌甲素组镇痛效果优于布托啡诺+高乌甲素组。术后1 h、6 h、12 h,地佐辛组BCS分级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地佐辛+高乌甲素组BCS分级明显高于布托啡诺+高乌甲素组(P<0.05)。术后24 h、36 h、48 h,地佐辛+高乌甲素组BCS分级明显高于布托啡诺+高乌甲素组(P<0.05)。结论地佐辛较布托啡诺镇痛作用更强、镇痛效果更好、舒适度更佳。妇科手术后PCIA应首选地佐辛进行镇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