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21.
目的分析2019年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门诊处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使用情况,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HIS系统提取相关数据,分析2019年全年该院中成药销售金额、品种、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参考相关书籍、疾病辨证要点将其进行分类,分析剂型与病种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杏灵分散片全年销售金额、DDC最高,脑心通胶囊DDC最低。该院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共7大类,以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为主。不合理处方主要原因是中西药联用不当、辨证不明、重复用药。结论 2019年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对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应加以关注,并加强全科医师中医理论相关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2.
李怡文  于雪  钟赣生  柳海艳  刘云翔  高源  欧丽娜 《中草药》2014,45(21):3124-3130
目的通过观察海藻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的海藻玉壶汤对丙硫氧嘧啶造成的甲状腺肿大大鼠模型生物效应的影响,筛选出海藻与甘草配比起效的适宜条件,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海藻与甘草按照2因素7水平的均匀设计实验原则设置不同配伍比例的海藻玉壶汤,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10组,采用ig丙硫氧嘧啶14 d复制动物模型,造模后各组ig给药28 d,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甲状腺质量,测定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甲状腺激素水平,RT-PCR法测定大鼠甲状腺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和甲状腺球蛋白(Tg)的m RNA表达。结果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不同配比在不同程度上均有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丙硫氧嘧啶所致的甲状腺肿大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配比5组(0.135∶8.32)较模型组TPO m RNA的表达显著升高。海藻玉壶汤配比1组(14.522∶6.24)、5组、6组(29.040∶4.16)的Tg m 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不同配比在不同程度上均能抑制丙硫氧嘧啶所导致的甲状腺肿大,以配比1组、3组(19.363∶0.54)、6组表现最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刺激TPO与Tg基因转录的增强。配比1组与配比5组具有促进这种代偿增强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葛花枳椇子单独或配伍的最佳给药方式及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ICR小鼠18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葛花组、枳椇子组及配伍1、2、3组。预防给药,给药30 min后灌酒建立模型,2 h后检测脑纹状体DA、5-HT及海马Ach E的含量。结果:葛花枳椇子单用及配伍对急性酒精中毒的预防作用优于治疗作用。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纹状体5-HT和海马中Ach E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枳椇子组可显著降低纹状体DA含量(P0.05),配伍1,3组可显著降低纹状体5-HT含量(P0.05)。结论:葛花枳椇子单用及配伍对急性酒精中毒的预防作用更优;葛花枳椇子单独或配伍使用可以调节脑组织神经递质,改善急性酒精中毒时的神经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对肝性脑病转归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乳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福昔明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血氨水平变化;观察两种方案对患者肝性脑病转归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LT、AST、GGT水平及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神志转清醒时间与数字连接试验(NCT)明显低于对照组,数字符合试验(DS)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氨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有效改善NCT、DS检测结果,对肝性脑病的转归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注册药物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方法:检索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rg.cn)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网站(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的在中国开展的COVID-19药物临床研究,对开展地点、研究设计、涉及药物等进行分析。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3月31日。结果:共检索到247项研究。武汉同济医院,武汉中南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作为组长单位或研究中心参加临床研究数量最多。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最多,有171项,占69.23%。涉及药物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中草药和中成药、细胞制品和血浆制品、疫苗等。结论:中国的临床研究意识以及临床研究注册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疫情期间发起的药物临床研究需要关注科学性和伦理学等问题,要合理配置和整合资源。期待中国的高质量的COVID-19药物临床研究能率先为世界人民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新药。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评估不同随访时间下细菌溶解产物胶囊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力求还原该药在RRTIs中的真实循证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搜索细菌溶解产物胶囊预防儿童RRTI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8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研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将研究中的呼吸道感染次数纳入主要结局指标,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9项作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共纳入22项RCTs、包括2 421例患儿,其中实验组1 177例、对照组1 244例,均为服用1个疗程细菌溶解产物。结果表明,细菌溶解产物胶囊的使用与呼吸道感染的频率降低显著相关[SMD=-1.76,95% CI(-2.00,-1.52),P<0.000 1],但组间异质性明显,其中观察时间窗为3个月时[SMD=-2.35,95% CI(-2.72,-1.98),P<0.000 1],6个月时[SMD=-1.42,95% CI(-1.66,-1.18),P<0.000 1],12个月时[SMD=-2.39,95% CI(-2.74,-2.03),P<0.000 1];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喘息天数的减少呈正相关;与IgG、IgA水平的增加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与IgM水平的升高相关性不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的使用能够使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降低,其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观察时间窗;且每个时间窗内获益可能不同,3个月时效果较为明显;远期来看,该药物对症状的控制有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临床药师参与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路径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实施临床路径中的工作模式及职责。方法:将纳入AECOPD临床路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药师通过与临床医师共同参与制定院内用药规范、建立药学路径等工作模式参与观察组的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平均住院日、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平均住院费、药物治疗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药占比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日、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平均住院费无统计学差异;药物治疗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药占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通过药学路径完善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能有效的减少药费、促进药物规范使用、加强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9.
为了保护野生濒危物种的延续,中国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了熊的养殖与人工取胆的研究工作,完成了由杀熊取胆到人工无管引流取胆的巨大成功。解决了熊的物种保护与熊胆粉合理应用的难题,为弘扬中医药学,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0.
李怡文  刘阳  孙静波  刘水  张藜莉 《河北中医》2023,(3):377-381+386
目的 从某院肾内科使用中成药的门诊处方着手分析,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成药情况进行统计,以期为CKD患者中成药合理使用提供临床建议。方法 从该院信息系统提取相关数据,对2021年肾内科使用中成药按照功效进行分类,并统计其销售金额、品种、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c)、分析剂型与使用数量的关系;根据说明书成分组成,统计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使用情况;并通过抽取门诊处方进行处方合理性分析。结果 肾内科门诊(不含血透室)使用的中成药的品种总计38个,其中治疗脾虚湿浊证和脾虚血瘀证的尿毒清颗粒,湿热淋证的黄葵胶囊,肺肾气虚证的金水宝片和百令胶囊销售金额和数量较高,与肾内科疾病谱相吻合;涉及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13种,毒性药材12种,其中含“大毒”药材的中成药3个、“有毒”药材的中成药5个、“小毒”药材的中成药4个;用药辨证不足、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用量用法不合理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结论 该院CKD患者所用中成药基本合理,除个别含有毒性成分中药材的中成药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药学部门加强监督,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