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隐喻叙事作为一种意象在儿童心理干预研究中效果显著。隐喻叙事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其本质是源域与目标域这两个观念域之间的跨域映射。以儿童疑难疾病为例,阐明隐喻叙事在儿童疾病叙事、生命健康教育、疾病科普传播、疾病告知以及治疗沟通中的重要性,旨在唤起更多研究者对隐喻叙事的关注,积极将隐喻叙事应用于临床,引导疾病主体消除恐惧,接纳疾病,以实现医患视域融合,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创造恰当的隐喻可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重构积极健康的生命故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研究脑卒中后Broca失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时间变异性,并比较维、汉语失语症的差异。 方法 纳入维、汉语BA患者30例(患者组)和维、汉语健康者30例(健康组)。采集rs-fMRI图像,经影像数据预处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将患者组分为维语患者组(9例)和汉语患者组(12例),将健康组分为维语健康组(13例)和汉语健康组(15例)。进行动态功能连接(dFC)的计算,使用双因素协方差分析获得语种与失语存在交互作用的脑区,并对维、汉语BA患者dFC异常的脑区与语言行为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双侧额下回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交互作用。维语患者组左侧额下回(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右侧额下回(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汉语患者组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高于汉语健康组和维语患者组(P<0.05)。维语患者组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与口语表达中的流畅度、系列语言、阅读理解中的填空、书写中的系列书写呈正相关(P<0.05)。 结论 静息态下维、汉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差异,其中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降低,对于维语BA患者语言功能受损的识别可能有提示作用,而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增强可能是汉语BA患者语言网络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业务水平、定期风险护理培训等。对比分析实施前后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表扬及护理质量。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而护理表扬情况高于实施前(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在服务规范、病区管理、服务态度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实践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从总体上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针灸治疗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的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为该领域的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SCI-E收录的1999-2019年针灸治疗IHD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其作者、关键词及参考文献进行共现或共被引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 共纳入104篇文献,发文量在2014、2015年达到高峰,作者合作可视化显示发文量最多、中介中心性最高的前三位作者为梁繁荣、荣培晶和卢圣峰,关键词共现分析提示中心性大于0.1的高频关键词共10个,包括电针、针灸、损伤、心肌缺血、预处理、大鼠等,关键词聚类结果前5名依次是心肌保护、针灸预处理、针灸、心肌缺血/再灌注和心力衰竭。参考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最多的文献仅11次,聚类结果主要是中草药、自主神经系统、β(1)肾上腺素受体、内关穴等。结论 针灸治疗IHD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针灸治疗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和缺血再灌注等方面,针灸干预类型和时机多为针刺/电针预处理;预测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为针灸的不同疗法、介入时机和选穴方案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与心力衰竭等方面的机制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随访作用.方法 通过出院后随访追踪方式收集2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均于出院后3个月内每周1次,3个月后每2周1次健康教育随访,观察对患者生活质量,6分钟步行距离,再入院率的影响.结果 出院后健康教育随访成效显著,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出院后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随访,可提高患者对疾病主动认识,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医学生个人抑郁症病耻感的程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5月在海南某医学院校抽取1 288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医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病耻感,针对该现象,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靶向性干预策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继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70例)和非感染组(917例);统计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患儿痰标本病原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归纳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09%(70/987);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24株占28.57%,真菌4株占4.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合并侵入性操作、抗哮喘药物使用次数、哮喘发作次数是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OR=2.349,1.891,2.358,2.004,1.990,P均<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居多;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与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抗哮喘药物使用次数、哮喘发作次数等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给予患儿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措施,以降低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以大便次数增多,可多达十余次,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无腹痛,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未见明显异常.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腹泻尚无行之有效之法,而中医治疗体现出了独特优势.此病属于中医“消渴”、“泄泻”的范畴,基本证型有“肠胃不和”、“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脾虚湿盛”等.本文兹对糖尿病性腹泻的中医辨证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在针灸脑成像研究中的应用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见解。方法 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下载2020年前关于针灸fMRI的文献。采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主要包括机构间和作者间的合作分析、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关键词突发性探测和引文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了321篇文献,发文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中国科学院(50篇)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0篇)是目前核心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田捷(35篇),影响力最高的作者是白丽君(0.55)。接受本研究领域文章最多的期刊是《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针灸fMRI研究中最常用的5个关键词是针灸、fMRI、电针、针刺镇痛、静息态fMRI,前沿话题是: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恢复和功能连接。结论 目前针灸fMRI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针灸fMRI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针灸镇痛和经穴特应性研究,今后研究趋势主要是针灸对脑功能连通性的影响,尤其是边缘系统和DMN。今后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应进一步加强研究设计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药、针灸、穴位注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的入院患者63例,进行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5% ,对照组有效率为69.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基本治愈率,治疗组为60.3% ,对照组为39.7%(p<0.05)。结论: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的治疗方式效果明显,可做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